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撩夫日常(607)

作者:八月初至 阅读记录

“老爷您放心,昨天我已经跟他们商量过了,如今天气暖和了,从明天起,韩家福带着江来江往、庞杰、王向东去地里干活,其他人留在家里。”

“这样也好。地里活儿重,你告诉王向东,做饭里多些油水。家里不是还有牛吗?重活让牛干。”

“是。”

刘春答应着下去了,韩家福进来了,道:“老爷,二老爷,两家佃户来了。”

“让他们进来吧!”

“是。”

曾明川和李一程见过两家佃户,看面相就是老实本分的人,不愧是村长和大哥帮他们挑的人。

李一程又问了几句关于种庄稼的事儿,两家人虽然拘谨,但说的头头是道。

曾明川和李一程都很满意,是种地的人。

【385】捐学

等李一程见过两家佃户,刘春来禀报,说是村长赵永平来了。

曾明川和李一程连忙起身迎出去,赵永平进门,看到曾明川,撩起衣衫就要跪,曾明川快走两步,扶住他的胳膊不让他跪下去。

“赵叔,您这是做什么?您这不是折我的寿吗?”

赵永平顺势站起来,笑容十分欣慰。

“明川,你现在可是大人了!我只是一介草民……”

“赵叔,您可不能这么说,明川在村里,多亏了您的照拂才能有今天。您是我跟一程的长辈,按理说应该是我们去拜访您的,您主动上门,已经让我们惭愧了,我怎么能受您的礼呢?”

“不敢不敢,我哪有照拂你什么,是你们自己努力啊!”

曾明川的话说的很客气,赵永平心里觉得舒坦,拍拍他的手道:“明川,你是我们望山村的骄傲啊!”

李一程在旁边笑道:“赵叔,您赶紧进屋坐,喝口茶。”

“好,好。”

进了屋,刘春上了茶,江来送上几样点心。

赵永平看看两人身上穿的细布长袍,再看看桌上的茶水点心,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这当了官的人就是不一样啊!

“明川,一程,吉泽县又有水灾,百姓们又穷,辛苦你们了。”

曾明川道:“不辛苦。那里百姓们虽然穷困,但都是勤劳能干的。”

李一程笑着道:“赵叔,多亏了您给的地瓜苗,去年获得了大丰收,现在吉泽也能种地瓜了。”

“有我什么事儿?”赵永平摆手,“这地瓜还不是你让我种的?就是因为有了地瓜,百姓们去年冬天都没有挨饿。”

“咱们县去年庄稼收成不好吗?”

赵永平叹气,“去年春天的时候咱们县没怎么下雨,麦子和玉米的收获不如去年。幸亏有地瓜,居然是不怕旱的,产量还是很高,这一冬天,咱们村民都是拿着地瓜面和小麦面掺着吃的。”

“够吃就好。”

李一程道,“赵叔,喝茶。这是我在吉泽自己炒的茶,您尝尝。”

“你自己炒的茶?”

赵永平吃惊的端起眼前的茶杯,仔细看了看茶汤,又闻闻气味,“这茶汤漂亮,闻起来也香。”

他低头喝了一口,砸吧了砸吧,“跟我喝过的茶不同,更香,入口微苦,咽下去后又能觉得一点儿甜。这茶真的不错。”

李一程笑起来,“赵叔喜欢喝,一会儿带一包回去,是我自己炒的,不值什么钱。”

赵永平想要拒绝,但实在喜欢,又听说是李一程自己炒的,便道:“一程真是能干,连茶叶都会做。”

李一程笑道:“不值什么,也就是试着做。”

三人说了几句家常,赵永平问道:“明川,一程,你们既然在吉泽做的很好,为何回来了?这才过去两年。”

他虽然没有当过官,但一个县令,最少也要当三年吧?

曾明川道:“皇上有旨,让我四月初一回京述职,这段时间是他给我们的假期,让我回来探亲祭祖。”

“原来如此。”

赵永平之前的担忧一扫而光,皇上让曾明川回京,这是要高升的节奏吧?

他吃了块点心,曾明川的官越大,对他们望山村越有利呀!

虽然他只是个村长,但他村里出了个当官的,别的村的村长都要高看他一眼。他每次去县里办事,那些衙役都要提一嘴呢!

他心里又想,那些大清早来打探消息,想看人家曾明川笑话的人,可歇了心吧!人家曾明川非但不是被皇上罢了官,人家还要高升呢!

幸好他当初没有小看这个孤儿,不然也就没脸来这里了。

赵永平正美滋滋的吃着点心,就听曾明川道:“赵叔,您来的正好,我正有事情跟您商量。”

赵永平连忙将口中的点心咽下,坐正了身子,“明川有事就讲,只要我能做到的,肯定没有二话。”

曾明川浅浅笑了笑,“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我在望山村长大,从小到大受到乡亲们的照拂,当时在村里不觉得,离开家乡,才知道这里是我的根,我们早晚会回来。我跟一程商量了一下,想在村里建一个学塾,我们每年出二十两银子,当做聘请夫子的费用。我是村里的小辈,学塾建在哪里,怎么建,这个都要您来做主。至于聘请谁当夫子,我想咱们村放出话去,肯定有人愿意来。不过,咱们尽量只接收村里的适学儿童,别的村暂时不收。”

给村里捐钱建学塾是李一程提出来的,他说,他们在吉泽做的事情总会传到嘉阳县来的。他们在吉泽建学塾,回了家乡,总不能看着家乡的孩子上不起学。

这个年代,读书人太吃香了。

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能识的字,就比不识字的人多一条出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