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撩夫日常(81)

作者:八月初至 阅读记录

掌柜道:“你随便看,看好了,我让伙计给你个优惠价,算是拉你们个常客。”

李一程大喜,连忙道谢。

掌柜可能很忙,交代了伙计就离开了。

李一程牵着柔儿仔细去看布料,他不知道,伙计却清楚,自家掌柜的轻易不开口,如今居然照顾起两个穿着一身寒酸的年轻人。

他再次打量眼前的两个人,不得不佩服掌柜的眼光,这俩人气质出众,想来只是暂时穷困。

想到这一层,他对待曾明川和李一程的态度更加客气。

李一程看了半天,买了六尺藏青色和三尺桃红色的布匹,又买了十尺白布回家绣帕子。

伙计殷勤道:“夫郎的手艺这么好,不如绣个大件。以夫郎的手艺,一副床品的价钱得有五百文。”

五百文确实不少,李一程有些心动,但此值夏日,家里地里事儿都多,利用零散时间绣个帕子还行,绣大件不知道要绣多久,只能婉拒了。

“多谢大哥提点,等冬日时节,我再试试。”

伙计理解他的顾虑,没有勉强。

九尺布加十尺白布,一共一百八十八个铜板,伙计给他省了个零头,算一百八十文。

李一程到手的钱刚捂热乎,又找了出去,还搭上了一百文。

曾明川看他买布的颜色,便知道是给他和柔儿买的。

他微微翘起嘴角,牵着柔儿出了门。

曾明川抄书得了二百文,当场又拿了三本空白本子回去抄,到手一百七十文。

虽然赚的不多,但每天都有收账,积少成多,日子会好起来的。

“明川?真的是你!”

出了书店几步,身后有人喊,曾明川转身,看清身后来人,也是满脸惊喜。

“陈大哥!”

陈九章十分激动,“明川,我有多久没见你了?你一切都好?”

曾明川连连点头,“我还好,还好。你好吗?老师他老人家身体可还康健?”

陈九章苦着一张脸道:“昨儿我刚去看过老师,老师还敲了我几尺,力气可大着呢!”

曾明川被他逗笑,道:“老师那是爱之深责之切。”

陈九章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沉声道:“明川,老师把你我当成他的亲子一般教导,你真的舍得不读书了吗?真的舍得老师难过失望吗?”

“我……”

曾明川眼眶微红,却说不出话来。

想起老师的悉心教导,想起几年寒窗苦读,他怎么舍得放手?

“明川,老师知道你的情况,说你要是没有时间去他那里读书,可以在家里自己学习,有疑难之处,可随时去他那里解惑。他说只要你保持学习,明年乡试,或可一试。”

“老师他……”

曾明川此时已经语带哽咽。

两人不过几句话,李一程就明了了陈九章的身份。

他看到曾明川难得的真情流露,倒是松了口气。

他冲着陈九章抱拳施礼,“陈大哥,请你告诉明川老师,明川会按照他说的做,会继续学习。最晚今年冬天,他会回去老师身边读书。”

陈九章这才转头看向李一程,身边的哥儿容貌精致,气质出众,心头一动。

“这是弟夫郎吧?果然跟明川相配。”

李一程点头。

陈九章心头高兴,连声道:“好,好,老师知道明川要回学塾,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他又拍拍曾明川的肩膀,“明川,为兄等着你早些回来。”

李一程的话都说了,曾明川自然不会拆台,“陈大哥,麻烦告诉老师,我过几天就去看他。”

“好。”

跟陈九章分手,曾明川深深吸了口气,缓缓吐出,让自己激荡的情绪平静下来。

“一程,你还想买什么?”

李一程看了他一眼,知道此时此地都不宜多说,便道:“再去买些绿豆吧?”

“好。”

李一程不敢去肉市,生怕被李一山逮到他给他塞肉。他不是不馋,主要是现在天热,肉放不住,吃不完会浪费。

两人买了绿豆,又买了些生活用品和调味料,花了大几十文。

这一天赚的钱不剩多少了。

李一程看看时钟,已经十点半多了,便打算回去了。

他看到旁边有卖包子的店铺,白白胖胖的大包子刚刚出锅,“柔儿,明川,要吃包子吗?我去买。”

柔儿看了眼摊位,咽了口口水,却道:“嫂嬷,我还是想吃你做的。”

李一程知道她是怕花钱,心里却觉得熨帖。

他又看向曾明川,“你要吃吗?”

曾明川道:“回去我跟你一起包。”

李一程笑起来,包包子是麻烦,但两个人一起做的话就不觉得了。

“天热,咱们不吃肉……今天一大早牛嫂送了把韭菜来,我回去给你们做韭菜盒子吃,好吗?”

“韭菜盒子是什么?”

李一程笑道:“韭菜盒子都没吃过?比包子还好吃呢!”

柔儿原本疲累的脸上又有了精神,“嫂嬷,大哥,咱们快点儿走吧?回家吃韭菜盒子。”

这孩子,还是个小吃货呢!

【083】帮你看看

回到家里已经快十二点了,做韭菜盒子来不及,李一程只随便炒了个青菜,热了二合面的馒头吃。

柔儿走了一上午,又困又累,吃过午饭就睡了。

李一程也有些累,躺在床上却睡不着。

“明川,你去学塾,一年的束脩是多少?”

曾明川也正想跟李一程谈谈此事,道:“我老师魏民生二十岁便中了举人,后来家中变故,再加上朝廷更迭,没有更进一步,是他心中憾事,因此他很不满我因为家事影响科考。他虽然只是举人,但治学严谨,见识高远,我跟他读书三年,获益匪浅。老师有一独子,年少夭折,师母虽再无所出,但老师对她不离不弃,让人敬仰。更因如此,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尽心尽力,我的几个师兄,全都考中了秀才,还有的考中了举人。老师的束脩不高,一年只要五两银子,比其他学塾少了将近一半。但学习一事,除了束脩,其他花费也不少,以我们现在的条件,怕是不能承担。而且我去读书,家里的地就没有人种了。农户不种地,哪里来的收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