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撩夫日常(99)

作者:八月初至 阅读记录

曾明川花了将近一个时辰,将如何沤肥和如何施肥的法子说了。

等他说完了,底下的人果然有很多问题。

他们对于沤肥的效果没有什么疑问,问题都是在制作的过程和施肥的过程中。

曾明川一一给与了解释,但想问的人太多,有些问题光说说不清楚。还有人一再追问曾明川什么时候沤肥,他们要怎么跟他学习。

这个问题曾明川李一程已经跟赵永平讨论过了。

赵永平道:“想学习沤肥的村民们到我这里来登记,一户只登记一个名字,我会把人分成十户一组,每一组派一人到曾家学习如何沤肥。等这人学会了,再交给其他人。离土地上冻还有两个月,咱们轮流学习,不会耽误的。”

有了赵永平的一锤定音,众人这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沤肥的事情这么定了下来,曾明川和李一程也算是了了番心事。

收了玉米,翻地之后就要种冬小麦了。

李一程跟曾明川一起下地,再次体会到了干农活的辛苦。

难怪现代年轻人都往城市里逃,这农活真不是人干的。更重要的是,这里没有机械化,他家里更是连头牛都没有。

曾明川不舍得他去,但李一程也不舍得曾明川一个人忙活,每天都跟着他一起去。

看着地里忙碌的人们,李一程感慨,这地里种了小麦种玉米,种了玉米种小麦,土地都没有歇息的时候,还不施肥,怎么能有好的收成呢?

但老百姓也是没有办法,除了土地,他们一无所有,只有多种庄稼,他们才能吃饱穿暖,才能缴纳足够的税赋。

想到这里,李一程更加确定教大家沤肥是正确的了。农家肥是最养地的,地养好了,才能多收粮食,才会让百姓们的日子过的好一点儿。

忙活了四五天,曾明川和李一程才把家里的两亩肥田翻好,种上小麦。

剩下那十亩地,因为不种小麦,所以不着急收拾,给曾明川时间教大家如何沤肥。

曾家也要沤肥,所以就在曾明川房后原本沤肥的地方,曾明川一边做一边讲解。让他欣慰的是,来的村民们学习的很认真,没有一个人说臭,怕吃苦。

因为家里没有养猪,曾明川教会第一批村民后,他家的粪池只堆了一大半。李一程倒是不急,这个是可以不断往里添加的。

学会的村民自然会去教其他人,曾明川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了。

地里没有活儿了,天气也冷了下来。

李一程想起曾明川上县学的事儿了

【093】辣椒酱

说起去县学读书,曾明川内心也是比较矛盾的。

他当然想去县学读书,那里有全县最好的老师,有能相互讨论问题,相互督促进步的同窗。

但他去了县学,是住在县城还是每天回家?

县学不管住宿,他需要租房或者住客栈,花销太大。

如果走读,家里没有牛车,光靠走路,一天来回两个时辰,不太现实。

如果有牛的话,只拉一个人,牛车的速度比人要快得多,差不多半个多时辰就到了。

可买头牛……

那要多少银子啊!

曾明川现在有话会跟李一程坦白,把心里的顾虑直接说了出来,李一程听了他的话,没说什么,只是打开炕头的炕洞,从里面掏啊掏,先是掏出一个盛针头线脑的笸箩,然后是一个小包袱,最后掏出来一个红色的小布袋。

他把布袋倒了个底朝天,袋子里先是咕噜噜滚出几个银锭子,随后丁零当啷的都是铜板。

“明川,我卖草药的钱,再加上你这两个月的月银,咱们家也攒了十多两银子了,不如我们买个牛车,你既可以坐着牛车上学,平日里牛还可以耕地。”

“可是……”

这钱是李一程辛辛苦苦攒下来的,他怎么舍得都花光了?

“冬天没有收入,再把这些钱花了,家里……”

李一程笑着打断他的话,“明川,现在家里有粮有菜,买了牛,银钱还有的剩,比之前的日子好多了,你还担心什么?”

不等曾明川说话,李一程又道,“等以后我种了草药去集市上卖,有牛车也方便。”

其实他还想做生意,但还不到跟曾明川坦白的时候。他要考虑周全了才能说。

曾明川没想到李一程已经考虑了这么多。

李一程见曾明川神色松动,继续道:“我明天要去卖辣椒酱,你跟我一起去,顺便把牛买了吧!”

“你要卖辣椒酱?”

李一程趁着曾明川教大家沤肥的功夫,在家里做了心心念念的辣椒酱。

做辣椒酱不难,难在要有辣椒。

有辣椒就不难了。

当红彤彤的有着浓郁香气的辣椒酱制成的时候,柔儿忍不住打了两个喷嚏。

“嫂嬷,你做了什么?闻起来好香,肯定好吃。”

如今的柔儿成了一个小吃货,更是从来都不吝啬夸赞李一程。

李一程笑着掰了一小块馒头,在上面抹了点儿辣椒酱递给柔儿。

“这是辣椒酱,尝尝看味道如何。”

柔儿立即咬了一大口,然后顾不得咽下去,就连连点头,含糊着说:“嫂嬷,好吃,辣椒酱好吃。”

那天晚上,一小碟辣椒酱被曾明川和曾柔儿拿馒头抹的干干净净。

曾明川意犹未尽,“一程,我想每天都吃这个酱。”

李一程直接道:“这个东西吃多了上火,每天吃不行,隔三差五吃是可以的。”

如今看到曾明川不舍的样子,李一程心道,他对辣椒酱是真的喜欢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