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的村夫王妃[种田](371)
“还行,就是路上折腾,多谢二舅母关心。”江寂行了个晚辈礼。
“回来了可得好好补补。”
“好。”江寂乖巧应道。
韩夫人笑着又指着对面两人说道,“小寂,你还没见过,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就是我娘家弟弟董志安,这位是他大舅哥,宁州苏记丝绸铺的当家人苏全中,这位是苏全中的大儿子苏林。”
董志安和苏全中三人赶紧行礼:“见过王爷,见过国公爷。”
陆怀舟轻点了下头,拱手回了个礼:“董家舅舅,苏家舅舅,苏林表弟。”
他们各按各的叫,江寂也回了礼,道:“早就听怀舟哥和二舅母提过两位舅舅,我昨日才回来,让两位久等了,实在抱歉。”
董志安和苏全中连连摆手,董志安说道:“国公爷严重了,我听说您是去西北推广新作物种子了,这是大事,耽误不得。我们也是许久没来京城,趁这次机会多看看,不碍事的。”
“是去那边转了一圈。”江寂笑了笑,看着三人,直接跟苏全中说道,“苏家舅舅,你们久等,我们不如这就去织机房看看?”
“行。”见江寂这么干脆,苏全中点头。
一行人往织机房走,苏全中笑道:“我和苏林看到志安给我带来的国公爷做的云锦的时候,惊为天人,第二天就拉着他们启程了。国公爷能研制出这样的机器和锦缎,让我等佩服啊。”
“这都是吸取前人的经验做成的。”江寂笑道,他没讲那么多客套话,说道,“我也是听怀舟哥说苏家做丝绸是有名的,已经传承百年,我看过你们的丝织品,都是极好的,所以我第一个想到的合作对象,就是苏家。”
“王爷谬赞。”苏全中听到是陆怀舟推荐的他们,很是高兴,说道,“苏家传承至今,都是遵循祖训,苏家祖上开始就非常注重品质和信誉,我们沿袭下来,这些是我们苏家的基石和底气。”
江寂很满意,一行人进了织机房。
三台织机,三种花纹的云锦,两匹已经织了很长。
因为江寂出去耽误了一些时间,赵茹这边的织机,调了个丫鬟过来配合她,所以丫鬟们原本那匹锦缎就停了下来。
苏全中父子再次看到这三匹云锦,双眼放亮,颜色多样,色彩宛如云霞,织法高超。
他们又看向那织机,他们家就是做这一行的,对这个织机自然比陆怀舟他们要懂得多,看得叹为观止。
江寂看着他们父子俩的神情,说道:“苏家舅舅,我就开门见山了,想必二舅母跟您说过我想合作的方式,容我直白地问一句,您是有意向跟我合作的,是吧?”
“对,”苏全中点头,又有些踌躇,“就是,不知道国公爷想怎么分成?”
苏家的丝绸确实是老牌子,品质也好,这么多年一直在宁州占有一席之地。
但到了苏全中这一代,丝绸纺织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苏家受到不小的冲击,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苏全中没有多少丝绸制作的天赋,缺乏创新,好在他的管理能力不错,还勉强维持了他们家在宁州丝绸行业的地位。
不过他也深知,这样长期下去不行,所以他从小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
现在他们家的丝绸作坊设计新花样的活儿都是大儿子苏林在做。苏林比他有天赋,所以这次过来,他把苏林也带来了,要好好培养大儿子。
江寂早就想好了的:“我出机器、纺织技术和花纹样式,您这边出厂房、工人,您来管理,到时候利润五五分,您看行吗?”
苏全中愣了一下,江寂看他神情,问道:“您觉得少了?”
“不不不,不是。”苏全中急忙摆手。
他以为以昌国公目前的权势地位,要跟他们合作,估计他们最多只能拿到三成利润的,没想到昌国公直接跟他们平分利润。
这要是别的权贵,就是提出只给他们一成利润要他们帮着做,他们这些地位低下的商户也是不敢反对的。
他跟大儿子苏林对视一眼,说道:“国公爷,您真的要跟我们五五平分?我们四成也可以的。”
江寂都愣了一下,还没见过自己要求少点分成的。
苏全中说道:“老实说,您有这机子和技术,自己随便开个作坊就绝对会赚钱的。”
闻言,江寂笑道:“我没那么多人手和精力来管理,而且我不想跟家人长久分离。”
苏全中懂了,“原来是这样。”
“是的,所以说,如果苏家舅舅您同意这个分成的话,我们再聊聊其他细节?”
“同意同意,当然同意。”
随即,两方仔仔细细商量了一天,把所有的事情都谈好。
过了两天,江寂又出发跟苏全中他们一起去了宁州,去考察了苏家的丝绸作坊和丝绸铺,还看过宁州及周边的丝绸纺织行业的现状。
最后,江寂跟苏家确认合作,随即把条款都写成了契约,所有的合作细节条款都写上去了,确认没有遗漏,两人都签了字,盖章,合约成立。
苏全中这边开始筹建新的作坊。
江寂给了他们分散的零部件图纸,让他们去找木匠把织机零部件都做出来。
随即,在织机做出来的这段时间,江寂跟陆文就闷在苏府的别院里画各种纹样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