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讲秦国历史(151)
只怕唐朝要就此灭亡了。
天宝年间。
李隆基躺在床上出神喃喃,“全是我的错。”
他捂着脸,现如今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是他造成了安史之乱,他已无颜去面对其他人。
不久,唐肃宗李亨发现李隆基不知何时死在了床榻上,手中还握着杨玉环的遗物。
朱元璋叹息,“唐朝大势已去。”
已经无力回天了。
康熙命人将所有都记下来,以传后代子孙,切记莫要怠政,一步错步步错啊。
【唐僖宗还记得吗?就是之前那个认宦官做义父的人,他一个人便在这其中贡献了两次。公元885年,唐僖宗重返长安不久又在十二月逃到了凤翔,虽然日后又回到长安,但此时的长安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繁华都城,早已满目疮痍,这是第五次。】
【唐僖宗死后,唐昭宗即位。公元893年,李茂贞两次逼近长安,唐昭宗不得已出逃终南山;公元894年,长安再次陷落,唐昭宗被劫持于华州被囚禁三年。公元898年,再次回到长安,朝廷已是宦官当道,又再次出现权势之争,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强迫出逃凤翔,这已经是第八次了。】
【后来朱温裹挟皇帝回京不久,唐昭宗就被迫跟着一起迁到洛阳,这是第九次,最后一次也似乎象征着唐朝的灭亡,迁到洛阳不久后,唐昭宗就被杀害,朱温先立唐哀帝、后于公元907年逼唐哀帝禅位,至此传了二十一位帝王,长达289年的唐朝灭亡。】
天幕说出唐朝灭亡这句话后,出现了很多弹幕,只是弹幕都能感觉到那些人的难过与悲伤。
——来自唐朝的xx:大唐没了,呜呜。
——来自唐朝的xx:还没去过长安,大唐怎么就没了?
.......
几乎所有唐朝的人,不论是百姓还是文人墨客、亦或是那些臣子、商贾,都十分痛苦,他们眼看着唐朝一步步从牙牙学语的儿童长大成人,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又要接受它在突然间病逝,是个人都挺不住。
【在视频结束之际,还有两件事要说,一便说‘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4]。同样是在安史之乱时期发生的事情,为了应对安禄山的叛军,唐朝不断从安西都护府调取安西军,大家也都知道安史之乱持续时间长达七八年之久,去平叛的军队怎么可能会回来?】
【随着调走的安西军越来越多,龟兹城的士兵也越来越少,只剩下数千老兵守护着这里,当时的河西走廊又被吐蕃控制,彻底切断了回家的路,即便是派人去求助,也都死在半路上,郭昕就带着数千老兵孤守了42年,正值壮年的士兵已经变得白发苍苍,却仍旧坚守在龟兹城,保卫着国家领土,直到公元808,吐蕃攻陷龟兹城。】
【白发苍苍的老人就像是大唐,已到达了迟暮之年,只是仍旧可以与入侵者决一死战。二便说‘《秦王破阵乐》’明明这个时候不是唐太宗时期,为什么要说《秦王破阵乐》?】
【大家还记得唐僖宗时期的黄巢起义吗?这便是在黄巢起义军即将攻入长安时发生的事情,唐僖宗正在逃窜、郑畋临危受命决心死守凤翔,决心讨伐黄巢起义军,但部将都害怕黄巢起义军,不想反抗,黄巢派人前来招降,似乎也没有人反抗,然而在举办宴会之际,《秦王破阵乐》响起,听到这首歌的凤翔将士掩面哭泣,次日,所有人请命绝不投降,誓死对抗黄巢,也正是如此,唐军击败黄巢,为大唐续了一命。】
【这是在《资治通鉴》中的记载:.....表示归顺黄巢,并设宴款待来使。席间,诸将皆哭[5]。有很多人都倾向于是在宴会上放的这首乐曲才会让众人决心对抗黄巢,我也是这么想的,毕竟那可是唐朝的军歌啊。】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6]。是啊,他们是大唐的臣子、将士,在这个时候就是要讨伐叛军的,于是他们赢了,也为大唐延续了些许年华,这就已经足够了。】
再次感受到大唐军民一心,嬴政呼出口气,这样的气势、这样的军民,他们大秦也会有的。
蒙恬等人捂着胸口,心脏砰砰地跳,这就是军魂,这就是军人。
刘彻也在心里想着要做一首大汉的军歌,他们大汉的军队也不必别的朝代差!
天幕的每句话都触动着李世民的内心,满城白发兵、《秦王破阵乐》,更是让所有贞观群臣哭红了双眼。
没想到即使过了那么多年,他们还记得这首乐曲。
朱元璋也感叹,对于唐朝来说,李世民就是真正的领袖,即便他已经逝去,但永远都存在于唐朝每个人的内心。
康熙也无比动容,何时他们大清才能做到这样,仅靠着一首曲子便能让将士信心倍增?
【好啦,唐朝这次讲完了,呜,当去过长安以后知道长安遭遇过如此劫难,我也很难受,真希望长安能越来越好,希望另一个世界的唐朝也越来越好,我们这期视频就到这里啦,下期再见就是直播了,拜拜~】
播放的视频已经结束,那些弹幕也渐渐消失,眼看着天幕又重新播放其他视频,所有人都目不转睛,那是繁华的大唐。
没有人出声,没有人催促,他们看着大唐万国来朝,看着长安街道人来人往、看着商贾、旅人络绎不绝,原来那个时候的大唐那么繁华啊。
随着视频的播放逐渐出现了各个诗句,每个人都拼了命仰头去看。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7]。
.....
接下来各个诗人写的诗句都显示在天幕上,每个唐朝人念着念着就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