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讲秦国历史(176)

作者: 风醉暖 阅读记录

【赵曙还有一个功绩,那就是命令司马光修著《资治通鉴》,是一本同《史记》相提并论的史书,司马家的人当皇帝不行,但是编撰史书有一套哈。】

【接下来即位的是赵顼,宋神宗,治民无为曰神,治理国家却没有什么作为。他是真的昏庸无道,还是无能为力?】

【公元1067年,赵顼即位,内忧外患、财政危机,种种的情况让他意识到变法才是唯一能缓解危机的办法,公元1068年,王安石入京,两人相谈甚欢,为了共同的变法理想而奋斗。】

【王安石变法,也称熙宁新法,从强国、富国、取士三个方向来进行变法,但能顺利进行吗?果不其然,公元1069年,变法一出台便遭到了朝野上下谩骂、赵顼全力支持王安石,并且罢退了一些官员,随后青苗法、均输法等又相继出台[4],变法也进入高潮,这样做真的有用吗?】

【变法一出台便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太皇太后、皇太后等人的反对、因为变法的缺点,一些正直大臣也进行反对。即便宋神宗从幕后走到台前亲自强行实施新法,但宋朝的官僚机构体制太稳固,他做的这些也完全不能彻底改变,再加上西夏大败宋朝军队的事情,宋神宗遭遇双重打击,年仅38岁就去世。】

嬴政想起之前的科举制,若不是有天幕所言在先,怕是下面这群臣子也有吵翻天了吧?

不过,呵,他想实行的政策就没有实行不下去的。

下方的臣子感觉到他的视线,立刻垂头浑身冒冷汗,这位帝王可不是宋朝那群皇帝,他可是真能将人五马分尸的。

扶苏注意到这个现象,之前的他还不认同父皇太过凶残的手段,现如今看来,一些凶残手段对于帝王是必需品,只是这个度还需好好把握。

刘彻摇头,这种情况不解决,宋朝就一日起不来。

李世民叹气,最忌讳君臣不一心,连当权者都这样,只顾着眼前利益,那么离灭国也不远了。

宋朝

赵匡胤十分心塞,他一手建立的大宋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朝廷腐败不堪、百姓四处逃亡、国家岌岌可危,他当年黄袍加身终究是一个错误吗?

赵匡美看出赵匡胤的表情,他立刻开口,“皇兄,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后代,这都是赵炅的后代!”

赵炅被气的不行,但他不敢反驳,因为天幕说的都是他的子孙后代。

咸平年间。

赵恒面色苍白,被天幕骂的哑口无言,自己泰山封禅一次便将国库耗空,致使后代入不敷出,被骂也是应该的。

只是那是以后的自己,他现在也想不通日后自己怎么会那么糊涂。

元丰年间。

宋神宗跌坐在椅子上,对面同他一起商量的王安石也愣住,原来他们没有成功吗,那他们究竟还要不要继续变法?

明知道一件事会失败,两人怔愣许久。

宋神宗突然握拳砸向桌子,“既然天幕说还有弊端,那就解决了这弊端再实行下去!”

他不行,就后代子孙继续,他不信变法会一直失败!

王安石大受鼓舞,“官家,西夏那边还要早做准备!”

两人相视而笑,踌躇满志。

朱元璋皱眉,想到现如今的这些大臣们,他也担心百年之后朱标压不住他们。

都说功臣不能杀,但要为了子孙后代不杀怎能安心?

康熙想到现如今的朝堂,那些仗着身份便肆意妄为的皇亲国戚,他冷笑,早晚收拾他们!

【熙宁变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耕田面积和矿产产量也大幅度增加、国家的军队战斗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如果宋神宗能再坚持坚持,宋朝或许能走向不一样的结局。】

【宋神宗去世,他的儿子赵煦即位,为宋哲宗,但年仅十岁的赵煦并不能立刻亲政,于是便由太后垂帘听政,之前说过,高太后本就不赞成变法,于是在她执政期间,废除新法。于是旧党控制整个朝廷,打击报复新党,朝堂对立更为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只顾着为了自身利益争斗,怎么会有时间去治理国家、管理百姓?】

【这种对立的情绪甚至蔓延到赵煦的生母身上,企图贬低赵煦的生母来抬高高太后的身份,直到赵煦亲政之后,这种情况才得以解决,但朝堂上仍旧是乌烟瘴气,赵煦延续父亲的新法,认真贯彻执行,让国家又有了起势的苗头,对外也继续开边政策,终于在1098年,击败西夏三十万大军,大胜而归。】

【但巨额的军费开支也加重了宋朝的负担,只能说有钱的时候不打,等没钱再打就晚了,对,说的就是你,宋真宗。】

嬴政点头,在国家大事上犹豫不决最为致命,看宋朝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扶苏都能想象到那个混乱的场景,这样的宋朝还能继续存活下去吗?他在心里希望宋朝能变好。

刘彻叫了一声好,终于有能听的战事了,“那些钱能拿回来了吗?”岁币还给吗?他比较在意这个。

李世民心想,一心守成是不行的,面对着如此严重的内忧外患,守成守不住国家,宋朝就是需要这样激进的变革者来整顿一下乌烟瘴气的朝廷。

宋朝

赵匡胤听到击败西夏他露出一丝笑容,却还是为日后的宋朝而难过,宋朝终究是没有变法成功,这样的日子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赵匡美当然也希望宋朝好,他眼睛里充满了希望。

赵德昭和赵德芳两人小声为宋哲宗鼓气

咸平年间。

又被骂的宋真宗真的很想死,这下各个朝代的人肯定都在骂他,他已经知道错了,以后必定不会花费那么多去进行封禅活动,如果同辽国打仗也不会答应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