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讲秦国历史(213)
赵匡胤没忍住开口,“怎么会有胖死的人?”
这种死法听都没听过,太离奇了。
洪武年间
朱元璋沉默几秒,因为征战的原因,他从小对朱标几个都严格管理,让他们不至于连刀都拿不动,朱棣这小子是怎么教育儿子的,将儿子养的那么胖,像话吗?
果不其然,朱棣又被教训了。
朱棣双眼噙着泪,“我不服。”朱高炽的事情和他朱棣有什么关系?
永乐年间
朱棣默然地看着坐在案前的朱高炽,微微眯着双眼,他这个儿子好像是有些太胖了。
朱高炽抖着身体,硬着头皮开口,“父皇,天幕都说了可能不是事实。”
他只不过是胖了一些,应该不至于到死的程度。
朱棣没理会朱高炽的辩解,“从今日起,太子的饮食由朕过目。”
姗姗来迟的朱高煦在心里冷笑一声,贪吃而死的皇帝竟然是大明的,说出去都要笑死人,就这样的人父皇还让他当太子,真是气死人。
康熙心想他的儿子中应该都没有特别胖的,脑海中过了一遍自己儿子的模样,随即放下心来。
【明仁宗朱高炽与他的儿子朱瞻基在位时期合称‘仁宣之治’,也是为明初的三大盛世之一。】
【朱高炽为朱棣的嫡长子,生性端庄,喜静爱好书籍等,据说他有两百多斤重,虽然胖但在靖难之役中成功以万人之军抵挡住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平城,也让朱棣顺利夺取天下。】
【朱棣对于这个儿子喜爱的,但同样的他也喜爱别的儿子,尤其是他的二儿子朱高煦和三儿子朱高燧随他一起出征,这样的情况下朱高炽为什么还会被立为太子?】
【那当然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儿子了。朱瞻基可以说深得朱棣的喜爱,再加上又有臣子说‘立嫡立长’,于是朱高炽顺理成章地被册立为皇太子,那么朱高煦与朱高燧两人能甘心吗?当然不甘心,甚至朱高煦自比李世民说出‘英勇类于秦王’等这样的词;而朱高燧也做了许多违法的事情,这让朱棣对他们很不满,但因为对他们的溺爱,朱棣才没有追究[2]。】
嬴政来了兴趣,又是另一个李世民?过了几秒他又摇摇头,‘仁宣之治’说的可是朱高炽父子俩,可没有提朱高煦,果然像李世民那样的人只能有一个。
扶苏想起自己以前认为父皇不喜欢自己的时候有些心虚,父皇只是不说而已,他做的其实已经够多了,为什么以前的自己就没有感觉出来?
刘彻哈了一声,“又有好戏看了。”要是再出现一个玄武门事变那就实在是精彩。
文武百官纷纷移开视线,陛下最近好喜欢看热闹,不过他们也喜欢看,天幕多说点。
没想到自己还有机会被天幕提起,李世民静默一会喝了口茶压压惊,他也想知道朱高煦此人究竟如何。
贞观群臣也竖起耳朵,想听听这个朱高煦到底怎么样,竟然敢说像他们陛下。
赵匡胤啧了一声,太重感情也不行,在皇家可是大忌。
洪武年间
在后世没有看那么仔细的朱元璋纠结起来,一边是‘仁宣之治’,一边是像李世民的孙子,怎么选都是损失。
朱棣丝毫不纠结,拍着胸口,“父皇,等我打下美洲,让我的儿子们都去那边当皇帝。”
这样不就不用担心了?他觉得自己真聪明。
其余人哽住,但是听起来好像也有几分道理。
永乐年间
朱棣听到‘仁宣之治’的时候就笑得合不拢嘴,又听到朱高煦自比李世民,他的笑容收敛了几分,凝眉看向进来的朱高煦等人。
做了违法事情的朱高燧努力缩小自己的存在感,怎么也没想到天幕竟然还提起他做的事情了。
站在最后面的朱瞻基目不斜视地走旁边走过去,“皇祖父。”
看到朱瞻基,朱棣果然面色柔和下来,其余三人面色不变,只是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
康熙想到九龙夺嫡,他的心情瞬间不好,阿哥们纷纷噤声,不知道哪里惹他生气了。
【那么朱高煦真的和李世民一样吗?答案是不一样,在朱棣五征蒙古的时候,朱高煦跟着一同前去,在这期间说尽了朱高炽的坏话,挑拨是非,而后更是纵容自己的军队劫掠商民、肢解无辜百姓并投尸于江,当然还有私造兵器、养死士等行为[3],这样的品性只能说幸好他没有当皇帝,不然百姓恐怕是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那么正统太子朱高炽品性怎么样?在朱棣面前不错,但是在朱棣去世之后嘛,嘿嘿。】
【朱高炽即位之后,取消了明成祖在位时期一系列的政策,包括赦免了明成祖处置的建文时期的旧臣、给他们平反愿狱;下令停止郑和下西洋;面对明成祖时期的迁都行为,他不感兴趣,想定都在南京;即位之后更是尽情享乐、沉迷酒色[4],是不是和他监国时期完全判若两人?】
【在李时勉劝谏之后,恼羞成怒将其下狱,感觉朱高炽其实同李承乾很像,都是父皇喜爱别的孩子胜过自己,从而造成敏感多疑的性格,不一样的是朱高炽最后当上了皇帝,而李承乾逼宫失败。】
【朱高炽有明显的怠政倾向,只不过因为在位时期才十个月,也没有酿成大祸,这样一看朱高炽其实也不行,但确实比朱高煦要好得多,起码朱棣在时,他会装。】
嬴政想起天幕还没有出现之前,胡亥也是这样在他面前装模作样,皱起眉慢慢地看向扶苏,顿住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