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138)
这不代表着不好或冲突,只是立场不同而已。
陆瑶能够理解林岚,但她总觉得舒童跟朝阳之间,应该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他是谁,他们之间究竟发生过什么,也得调查清楚。
之后对贺茂山的资料审查,更加重了陆瑶的这份心思。
林岚 75:不公平
(注:之后没有分线叙述,全部并轨在一起。母亲离家后的故事,就直接闭环到开头了。)
陈景薇死的那晚,舒童飞奔回家,心脏怦怦直跳,整晚失眠。
她惴惴不安了几天后,通过新闻得知,陈景薇已经死了,官方定性为意外。
只有舒童的心里知道,这一切不算意外,而她甚至是这场命案中的核心人物。
陈景薇的死亡,确实让她心中轻松不少,可也仅仅那么一段时间,之后,她被各种可怕的噩梦和情绪纠缠,陈景薇成了舒童挥之不去的梦魇。
陈景薇死后,陈至和请假没有上班,舒华起初只听说他们家里有事,但具体什么事还不清楚。
直到,陈景薇下葬后的第二天,陈家出了更大的事,陈至和和游芳服毒自杀。
这些消息通过单位同事和新闻一口气砸到舒华头上,给他砸懵了。
醒过神之后,舒华只觉恶心,浑身上下生理不适,这不是他第一次在外有人,可这是第一次他隐约觉得自己害死了人,而且还是害死了一家。
相比舒童,舒华也没有好过哪里去。
他后知后觉自己是不是对陈景薇太过迫切,所以逼得她太紧?但这也不完全怪他啊,陈至和在其中也起了不少作用,反正现在他也死了,如果真有怨,去找陈至和就好了。
舒华那几日内心烦躁,烟酒过度,最终病倒,在家里休养了一段时间。
胡秋一如往常地照顾着他,舒华在她平静又寻常的关怀下逐渐稳下心绪,甚至偶尔情绪崩溃时,还会在胡秋怀里痛哭一场。
胡秋不问,他觉得很安心,却丝毫未察觉,有时这种宽容其实并未源于爱,而是源于恨亦或不屑。
但在舒童眼里,父母的关系终于回到过去了。
舒童有些小小的得意,她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父亲恢复健康后,家庭生活回到正轨。在舒童和舒华眼里,是这样的。
但在胡秋眼里呢?
她变得越来越寡然,陈景薇家出的事,她自然也听说了,她跟这对父女的想法完全不同。她知道陈景薇没有错,她被深深的负罪感折磨。
如果她不保持沉默,如果她不以旁观者的冷漠任由事情发展,是不是结局就不会这么惨烈?
可这些想法也只是在她的心里游荡一圈,她想,先就这样吧。
直到某天,舒童从噩梦中惊醒,胡秋来到她的床边,看她精神恍惚,问她到底怎么了。
母亲关切的眼神和温柔的安慰,一直是舒童无忧无虑的生活的保护罩,她视母亲为最亲密和最信任的人,是胜过父亲的存在。
于是,她将那晚她和陈景薇之间发生的事告诉了母亲。
她只想获得母亲的安抚和宠爱,却未曾意料到自己犯了此生最大的一个错误。
听完舒童的坦白,胡秋先是震惊,继而由不可置信变成失望。
舒童看着母亲脸色的变化,声音越来越小,底气越来越不足。
她以为,母亲会感激她的机智和对家庭的守护。
可母亲失望,甚至绝望到嫌弃的神色,像一记耳光,狠狠地扇在自己脸上。
舒童不说话了,垂下头,小心翼翼地抬眼瞅着胡秋。
“你知道你做了什么吗?”胡秋的声音仿佛在冰窖里冻过好几日。
舒童蜷缩在床上,许久嗫嚅道:“妈妈,对不起。”
胡秋痛苦地闭上眼,眼前的女儿如此陌生,这就是她奉献了半辈子的家庭,她用所有精力悉心呵护的,不过是一个邪恶的女儿,和一个又坏又蠢又好色的丈夫。
当然,胡秋也痛恨自己,也是因为她当时丑陋的报复心,才让女儿亲眼看到那一幕。
他们全家都是罪人。
胡秋只想离这一切远远的,太可怕了,简直让人窒息。
没过多久,胡秋平静地向舒华提出离婚,她主动选择净身出户,也不要舒童的抚养权,甚至在离婚证刚办下没多久,就一言不发出了国,从此失去踪迹。
母亲的离开,深深地打击到了舒童。而最重要的是,她的母亲不要她。
她曾经依赖信任又深爱的母亲,竟然彻底抛弃了自己。
母亲离开家的那天,最后看了一眼舒童,那一眼,舒童永生难忘。
那是一道,冷酷失望厌恶又夹杂着留恋的复杂眼神。
也许里面还怀揣着更多情感,只是年幼的舒童还看不完全。
她看的最清楚的,就是厌恶。
她的母亲厌恶她。
这还有什么比其他的打击更致命呢?
此后,舒童在她有限的生命里,再也没见过母亲,二人只很偶尔地在电话里交谈过几次。
她的母亲只会问一些很普通的问题。
最近身体还好吗?长胖了吗?功课还行吗?
但即便这几个简单的问题,舒童还是回答得很仔细,她希望母亲能对自己有点兴趣,愿意回来看她一眼,母女俩坐下来吃顿饭,她会告诉母亲自己更多的近况。
直到舒童在选择走向生命末路时,她也希望母亲能够感知到她在改变,她在赎罪。
她希望她的母亲,能像小时候自己考到好成绩时,开心地眯起眼睛,摸摸她的脑袋,然后温柔亲切地夸赞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