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恨歌(109)

作者:公子苏玦 阅读记录

不过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雨来。

雨点小,落在人身上也不声不响,悄无声息的。

不一会热闹的街上就行人渐稀,拉货的驴和马与车轱辘沿着道路慢慢行着。

这样的天气,那些买伞的商贩自是高兴的,确实是有人盼天晴,有人盼下雨。

眼见雨势渐大,他们只好就近去了一家茶楼避雨。

看来,有些事,还真的是急不得的。

可巧,一入茶楼,正好赶上有人说书,沈爷叫了几个小菜并一壶小酒,三人准备坐下听听意趣。

可说来说去,左不过是一些才子佳人,王侯将相的故事。

却也有涉事未深的少年人听到动情之处落泪的。

时间在说书先生的声音终一点点溜走,说书先生眼见天色渐暗,雨也越下越大,就当到了时辰,拢袖结束了今日的营生。

于是,听书喝茶的人三三两两的散了。

苏珏默不作声的看着离开的人群,有人接了妻子送来的伞;有人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撑着伞往家里赶去;有人背着竹篓,里面是书籍吃食;也有人急急忙忙的买了两个大红薯,那红薯还冒着热气。

无论风雪如何,日子总得过下去。

雨终于停了。

天水郡上各式各样的灯笼开始亮了起来,苏珏三人结了帐直奔十二楼而去。

这时,十二楼的灯笼也高高的挂了起来,是那么的红艳明亮。

门口的牌子上刻着,“玉堂春”三个大字。

“玉堂春?是什么节目?”苏珏心下有了计较,只待确认。

“是戏,折子戏,《玉堂春》嘛,又名《监堂团圆》,《三堂会审》。”

“是,这我知道。”苏珏点头。

他当然知道《玉堂春》

《玉堂春》,上个文明的京剧传统剧目,取材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

但在新元纪,京剧近乎失传,只有纪录片里有十分完记录影像。

不想在西楚还能看见。

这到底是文明的传承?还是另有隐情?

“走吧,进去看看。”青莲先生面带微笑,引着苏珏往十二楼里去。

刚进门,苏珏就看见台上带妆的戏子,和他在新元纪纪录片里见过的一模一样。

十二楼的侍从一眼认出青莲先生,赶紧领着三人在最好的包厢落座,戏马上开场。

“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折子戏的内容也还是和苏珏记忆里的一样,名妓苏三与吏部尚书之子王金龙相识相恋,历经磨难波折,最后王金龙与苏三破镜重圆,誓偕白首的故事。

台上的戏子咿咿呀呀的唱着,苏珏却无心再听,他盯着青莲先生的侧脸,一个念头油然而生。

她到底是谁?

……

张皇后得了楚云轩的恩典,三月初三那日可以回家省亲。

三月初三。

上巳节。

省亲那日张府上下都严阵以待,生怕有任何差池。

此时桃花开得极好,尽态极妍,格外喜庆。

禾瑶是张皇后的亲妹妹,自小感情深厚。

张皇后入宫那日她还哭了场鼻子,紧紧牵着张皇后的衣裙不让她走。

张皇后也知道宫门一入深似海,但天子的旨意谁能违抗。

她只能安慰妹妹,说她年纪小,日后自有再相见之日,身旁前来引领的嬷嬷也随声附和。

可她却哭的更厉害,此去深宫,便如鸟入牢笼,少有见面之时了。

即便相见,也是君臣有别,还有什么意趣。

此话一出,必然是要被责骂的,毕竟不可随意议论天子家事。

于是嬷嬷厉声道,“小姐说的是什么话,可别失了分寸。”

一家人默然不语,禾瑶都懂的道理,自然也都明白再见定是物是人非。

如今一家人再次相见,张皇后端坐高堂,一一接受家人的拜见。

一套礼节过后,张皇后屏退了一众宫人。

“小瑶儿!过来,让姐姐好好看看你!”

话音一落,一道丽影已到张皇后的跟前。

自张皇后入宫后,这还是她与妹妹头回相聚。

父亲母亲说为禾瑶请了师父,并且那日军队凯旋,禾羽对穆将军一见倾心。

一心想学好武功,能早日和心上人并肩。

“小瑶儿也长大了,有心上人了。”张皇后忍不住调侃。

“姐姐取笑我……”张禾瑶面色微红,一脸羞涩。

可她看这身宫装姐姐似乎是穿得不自在。

于是她眨眨眼,轻声道:“姐姐可开心吗,小外甥可好?”

“都好,都好。”张皇后随着妹妹的俏皮松快起来。

出宫前,宫人早早备下茶点,外面的东西,他们是万万不敢让皇后入口的。

因为见到姐姐,张禾瑶心情颇佳,她就着茶水,糕点吃了一个又一个。

她和张皇后谈起不少趣事,都是她听过的戏本子。

其实那些戏本子来来去去的,唱的大多还是情爱。

求而不得,含恨而终,听得多了,便觉得自身是幸运的。

“姐姐,那姐夫对你怎么样?”

张皇后一时没反应过来,这样家常的称呼她多久没听过了。

“小瑶儿,你僭越了,你该称呼他陛下。”

“可是,陛下就是姐夫啊,姐姐成了皇后,难道就不是我的姐姐了,父母的女儿了吗?这是什么道理”

“禾瑶,不得妄言。”张典客出声呵斥,这般不知轻重的话要是传了出去,他们张家怕是会大祸临头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