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恨歌(111)

作者:公子苏玦 阅读记录

此时,眼前之人不再是十二楼的主人,青莲先生,而是那个在乱世中摇曳的蓝牡丹。

这一刻,苏珏仿佛看见了那个风华绝代的蓝牡丹。

她也只是蓝牡丹。

“我生活在风雨飘摇的动荡岁月里,北平城被倭寇占领,但北平乃至整个国家的军民从来都没有屈服,我就是这千万人中的一个。”

青莲先生打开那段被她自己湮没却未曾遗忘的往事。

她永远也不会忘怀。

苏珏再一次成了聆听者,静静的听着青莲先生的讲述。

仿若身临其境。

“我自小就生活在北平城中,可因为家境贫寒,为了讨生活被家里人送进了戏班学戏。

师傅虽然待我严厉,却也悉心教导我,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

他一直都跟我说,咱们戏子虽是下九流,但宁亡命,不亡国,

十年功成,我以一出长生殿名动北平,世人皆赞我乃是杨妃再世。

可好景不长,战火终究还是燃到了北平城,倭寇闯进了戏班子,师傅拼死抵抗,最后师傅和师兄弟,师姐妹们惨死于倭寇的屠刀之下。

我真恨啊……

倭寇见我是个名角儿,便留了我一命给他们唱戏,用此彰显他们的‘仁善’。

亲眼看着自己同门的师兄弟死在了倭寇的屠刀下,我心中恨意滔天,发誓一定要为他们报仇。

起初,我抵死不从,任他们威逼利诱我就是不为所动。

又一次的不顺从,我被倭寇关进了监狱,在监狱中,我第一次见到倭寇对待同胞们的残忍手段。

在我隔壁的牢房关着一位改变了我命运的英雄。

时间一长,我便知道了他是因输送情报才被倭寇抓捕的,每日严刑拷打,但他依旧不开口。

那位无名英雄受尽酷刑,但仍然乐观,总是低声吟唱着那首歌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还………

见从他那里得不到想要的情报,倭寇最后决定将他处死,以儆效尤。

可即便面临着死亡,那位遍体鳞伤的无名英雄还是是一遍又一遍的唱着那首歌谣。

他每唱一次,便在我的心里种下一颗火种。

那是名为希望的火种。

行刑那日,倭寇特意让全北平城的人观看,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我。

‘你们只是杀死了我,千千万万个我还会站起来!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这是那位无名英雄慷慨就义之前高喊的一句话,在场围观的人无不动容。

站在行刑台下的我突然明白,想要报仇,想要把倭寇赶出中原,只有加入他们。

宁亡命,不亡国!

一声枪响后,一条鲜活的生命葬送在了倭寇的手上。”

透过青莲先生的讲述,苏珏仿佛看见那鲜血染红了朝霞,火红如歌,一如华夏新的生命正在冉冉升起。

“从那天之后,我同意为倭寇唱戏,也加入了救国的队伍。

但我每日在倭寇面前赔笑唱戏,在世人的眼中,我成了倭寇的走狗,可又有谁知道我心里的恨!”

说到动情处,青莲先生几乎是语不成句,苏珏也是红了眼眶。

“因为我顺从的表现,倭寇对我慢慢放下了戒备,正因为如此,我得到了很多情报,每一次都t借着不同曲目传送出去。

久而久之,这引起了倭寇的怀疑。

我们不怕死,只怕看不到曙光。

那一日,倭寇的高级首领特意邀请我去观看处决现场。

烈日炎炎,十几个我熟悉的面孔被绑在木桩上,他们的身上没有一块好地方,鲜血已经干涸成了黑色,我甚至看到他们身上爬满了蛆虫。

我坐在观看席上,一直故作镇定,

可偏偏那些倭寇一直跟我解说他们是如何折磨她这些同志的。

‘蓝牡丹小姐,你知道吗,他的嘴可真硬,我们啊,先是割掉了他背上的皮,然后用药物吊着他们的命……’

一句又一句,像一记千金重锤砸在我的心上,他们怎么能如此云淡风轻!”

作为聆听者的苏珏也是激愤不已,他猛得将拳头砸在桌子上,咬牙切齿的说道,“倭寇欺人太甚!他们简直禽兽不如!”

苏珏作为局外人尚且如此,青莲先生当时的心情又是该如何的痛苦悲愤呢!

千言万语,都不足以描绘出那种无力悲愤之情。

青莲先生语气哽咽,断断续续的接着说道,“我极力抑制住心中的悲愤,嘴角已经快支持不了任何笑容。

聚集在刑场的人越来越多,有普通的百姓,也有混在人群里的同志,我冲这些人摇了摇头,示意他们不要冲动。

可同志们眼神里的怒火快要燃烧起来。

自己的同志,自己的战友就在那里,他们,他们,他们怎么能坐视不理!

那眼神里包含了太多的情绪,有不舍,也有不甘。

薪火相传,他们不会输的!

‘你们看,是蓝牡丹啊!’

‘说不定就是她告的密!’

‘台上的那些人才是真英雄!’

‘玛德,不要脸的蓝牡丹!’

人群里骂声一片,我心里又如何好过!

但我从来不会害怕这些,就算死了,我也不怕。

记得有同志曾经问过她,蓝牡丹你怕不怕所有人都误解你,怕不怕死在了曙光到来的前夕,怕不怕死后都背负着骂名。

当时我摇了摇头,坚定的说道:我不怕,我只怕后人都过着咱们这样的日子。

所以,哪怕以后我一人龃龉独行,她也要为了那道曙光奉献自己的余热光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