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121)
“冀州王?玉华怎么无端的问起他来了呢?”青莲先生有些诧异。
“几年前,我偶然得了冀州王二公子的赏赐,今日又遇到了一次,所以我想问问。”
“原来如此,冀州王倒是好的,虽是九州诸侯之首,又出身将门世家。但为人谦逊低调,是值得敬佩的,不过啊,当今陛下最是不放心他了,处处猜忌防备。”
“就因为他之前是北燕的臣子吗?可北燕旧臣何其多,陛下也都是如此猜忌吗?
他是怕冀州王再背叛西楚吧!可当年北燕已经病入膏肓,冀州王不过是再寻明主,如今西楚还算太平,这般猜忌怕是太过杞人忧天。”
当然,他还有没说出口的话,那就是西楚最后确实也灰飞烟灭。
焉知不是和楚云轩太过猜忌有关。
苏珏一阵自问自答,揣测人心的本事越发精进。
“好了,天色也不早了,玉华快些休息吧,日后还有许多事呢。”
青莲先生意有所指,苏珏心领神会。
而他们说了好半天的话,二人皆有些疲惫,苏珏起身送走了青莲先生,自己便灭了烛火回到塌上安枕去了。
时日悠长,他得做好准备。
谁也没想到,就是一场普通的秉烛夜话,会导致多年之后国朝的律法和行政会得到全面的革新。
当然,那时已不是西楚的天下了。
……
客栈的另一处房间,陆羽正替李明月整理着床铺。
李明月则是写起了家书。
夜深人静,主仆二人谈论起白日里发生的事。
“今天那小姑娘也是可怜,看今天她那可怜兮兮的模样,我看着都心疼呢。”
陆羽无不心痛地感叹道,似乎回忆起了自己幼年时在外漂泊的艰辛。
“嗯,那小招娣确实可怜。”李明月头也没抬。
“招娣,公子怎么知道小姑娘的名字的?”
“方才在楼下,那三个人说的啊。”李明月一脸理所当然。
“我想起来了,那三人是白日里拿五两银子买下小姑娘的!”
“他们吃饭时我们正好往楼上走,我听到的。”
“唉,被自己的亲生父亲卖掉,也是让人唏嘘。”
“那不是小招娣的父亲。”李明月放下手中的笔墨,家书已完成,只等明日寄出去即可。
“公子,这是为何?”陆羽不解,若不是她的父亲,那小招娣怎么会乖乖听话呢?
“小姑娘看那庄稼汉的眼神太过干净,只有畏惧和迷茫,没有丝毫不舍和恳求,若是亲生父女,不该是如此表现,况且那庄稼汉一直不敢去看小招娣,只想赶紧拿钱了事。”
“二公子观察的真仔细。”陆羽恍然大悟,竟是如此。
那小招娣的遭遇就更让人同情了。
“哼,招娣,盼娣,居然连名字都是为了盼个男丁。”李明月言语之中带着一丝讽刺。
他对重男轻女之风向来鄙视,这和他们父亲的教育有关,在他们父亲的眼里,长姐和他们都是一样的。
都是李家的血脉。
“公子,你说,今天出手救人的那位白衣公子为何要带个幂篱呢,是见不得人吗?”
床铺整理完毕,陆羽又想起白日里那位被小招娣误会成“姐姐”的白衣公子。
“夜深了,小羽,有什么事明日再说。”
李明月没有回答陆羽的问题,这让陆羽摸不着头脑,莫不是公子和他们认识?
而躺在床上的李明月也是左思右想,他是不是在哪里见过那位白衣公子?
第55章 明月之间(一)
夜色已尽, 九州又进入了新的轮回。
西楚王宫的早朝刚要开始,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清晨的平静。
“启禀陛下!梁州王回来了!!!”
传报的人高声叫喊着,在召令下达后整整半个多月的时间, 梁州王终于抵达了长安。
在他一入城门的那一刻, 便有宫城的守卫立即上报楚云轩。
这位于回鹘流连长达一月有余的梁州王早已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大多数朝臣都在上书梁州王听召不回, 僭越的大不敬之罪。
面对梁州王的如此行径楚云轩倒是平静得很。
只是在偶有奏折上奏梁州王在回军途中作威作福之事时面露不虞的神色来。
“陛下, 距离梁州王入城门已过了半个时辰,为何还不上殿?”
楚云轩和诸位位大臣在朝会上迟迟没有等来梁州王吴广陵, 等来的是王城守卫的回报。
“启禀陛下,梁州王已入外城,正在街上接受百姓的跪拜。”
这一句话无疑是在烈火之上又加了热油。
“陛下,梁州王此举十分不妥,他又不是大胜归来,怎能心安理得的接受百姓的迎接跪拜!”
“陛下,这梁州王的眼里还有天威吗!”
“陛下, 梁州王本就不听宣召, 又如此招摇过市,实乃目中无人!”
……
朝臣接连上奏, 依旧是梁州王明明已经却迟迟不入内城城门之事。
楚云轩被他们吵得头疼,却也明白,梁州王这是在等着他去亲自迎接。
“众位爱卿,随寡人前去城门。”
是以,等楚云轩带领群臣出现在外城城门时, 梁州王吴广凌已经身穿甲胄站在了外城的高台上,似乎就是在等着楚云轩的到来。
他俯视着众位将士和一众回鹘战俘, 目光中透着一股居功至伟的骄傲。
只是扫视一眼,他便看见了从王城里走出的楚云轩。
于是梁州王吴广陵转身对着楚云轩说道:“启禀陛下, 臣等奉命出征,凯旋归来,将士们无敌于战场,以我之军威,扫平一切敌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