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恨歌(141)

作者:公子苏玦 阅读记录

无论他们是何身份,都是西楚的子民。

若真的放任不管,估计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杨兰芝派人去通知他的府兵,天亮之前务必将这些人妥善安置在杨府善堂中。

至于会不会受到责罚,杨兰芝无大所谓了。

……

从那天过后后,民间传言更甚,说是上天也看不下去天灾不断。

更有大胆之人猜测,西楚连年的战乱天灾是因为国脉不稳,上位者得位不正。

如今上天降下金龙是要救百姓于水火。

就这样,百姓绘声绘色的将发生的一切一传十,十传百。

不过一个半日,整个长安城都知道了有金龙现世。

更有好事者说亲眼所见金龙往梁州方向去了。

看来这江山龙位怕是会有变故啊!

只不过涉及皇家,他们不太敢大肆议论。

消息很快传到楚云轩的耳中,楚云轩起初嗤之以鼻,他已是天下之主,又何来金龙降世呢!

只是这朝臣的上奏折子越来越多,甚至于有人说亲眼看到那金龙朝着梁州的方向飞去。

此时,楚云轩对这件事终于重视起来,既然有人亲眼所见,再加上之前种种流言。

一桩桩一件件,怪力乱神,涉及到皇位和国祚。

这般公然挑衅,楚云轩对梁州王已经起了杀心。

他可以容忍他跋t扈专权,贪财好色,滥杀无辜。

但绝不能容忍他觊觎王位!

所以不管是不是吴广陵做的,这件事都只能是吴广陵做的,有了声势,难保他不会生出不臣之心。

既然如此,斩草除根才是上上之策。

这时,楚皇叔向楚云轩引荐了一位卜卦推演极好的术士。

解卦最是灵验,是千金难求一卦。

据楚皇叔所说,这位方道长是半月前刚入长安的,如今在长安城中已小有名气。

那位方道长说自己已经年过半百,可她却不见老态,步履如飞。

自从连日大雨不停,他也鲜少外出,每日居住在山上自在为乐。

但楚云轩暂时还不想用这位方道长,毕竟朝中有专门卜卦的皇家历史台。

只是楚云轩很少召见他们,他们通常负责占卜皇家大小事情的良辰吉日,属于是比较清闲的部门。

如今倒是被委以重任。

可这些人说来说去,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顾左右而言他。

显然是不敢触动楚云轩的逆鳞。

于是楚云轩一怒之下革了他们的职位,让他们闲赋在家。

甚至还杀了几位太卜以儆效尤。

思来想去,楚云轩还是派人去请那位方道长。

等方道长入宫,楚云轩却迟迟不召见,几次派人占卜打探,极尽猜疑试探。

……

雍州,夜静春山。

十里桃花,静立风中,片片落尽。

此时东方未明,天光暗淡,昨夜北风呼啸,大雨连绵,不知又催杀去多少绝世风华。

这雍州的雨总是比别处少得多,雍州王宗政初策于桃林独立,似望着远处出神。

谁能想到统领一方的诸侯王,竟是位不过四十的中年人,因为保养得宜,看着也就二十多几。

只是他面色是病态的苍白,身形也过于瘦削。

他正是雍州王,宗政初策,他本是北燕贵族。

不过,他是聪明的,在风雨欲来时找到了避风之处,能够继续贵族的荣光。

可惜的是,他与其他诸侯王不同,他没有实质的兵权。

楚云轩还是放心不下他。

说起来,当初若不是梁州王的阻拦,他不会如此。

时间还长,他有的是耐心。

不多时,身后有人执伞而来,向前几步将伞遮过他的头顶,不让雨水落于他身上,低声道,“王爷,此处风大,还下着雨,王爷为何不撑伞就过来了。”

已经是夏日,昔日一望无尽的十里桃林,已没有了桃花可赏,雨水朦胧,一块块矗立的青色石碑成了这里唯一的风景。

宗正初策眨了眨眼,长睫仿佛染上了点点细雨,他只淡淡道,“闲来无事罢了,无筹,你可曾见过这石碑上的文字”

陪伴雍州王多年的管家宗政无筹将伞往宗政初策身边又靠了靠,视线落在了眼前的石碑上。

“王爷,我只知道长安的护城河内发现了此物。”

“这是一种古老特殊的字体,是北燕朝留下的,如今用的人不多了,大约是一些修道之人还在用。”宗政初策看着那些石碑道。

北燕建立之初,字体种类繁多,这些石碑上刻着的字,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字,名为道体。

三年前,本王偶然经过这里时,碰巧看到了这石碑上的文字。”

宗政初策娓娓道来,而宗政无筹只是静静立于宗政初策身后静静地听着。

“王爷,方才密探回报,那件事,成了。”

“嗯,做的好,那些人都是可靠的。

无筹,时间于我们并不多,这里很快就要建一座新的宫殿,这些石碑一定要处理好。”宗政初策薄唇轻启,缓缓说道。

“是,王爷,无筹明白……”宗政无筹颔首,点头道是。

十里桃林,矗立着十里青色石碑。

宗政无筹静静看着面前自家王特立于风雪中的修长背影,寒风一阵阵刮来,吹卷起他银色的风氅向后翻飞,其上银线所绣仿佛如飞。

雨还不停歇,宗政初策又往桃林深处走去。

石碑上刻着的字,有些已经变得模糊了,应该是刻了太久了的缘故。

宗政无筹担心自家王爷会冻着,便撑着伞一步之遥随在宗政初策的身后。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