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2)
拜那个蒋氏所赐,他差点二次死亡。
一想到三年前那场极为荒唐的闹剧,苏十三眸光中闪过一丝狠厉,旋即又荡然无存,继续看赵安乐和空气较劲。
“幼稚。”
苏十三虽嘴上嫌弃,可眉眼间却含着宠溺的笑意。
“彼此,彼此,你也半斤八两。”赵安乐收了拳头,身后的长发随着她的动作划出一个好看的弧度。
“可不是半斤八两,你的黑眼圈比我还要明显!”
“我这是烟熏妆!”
“是吗?”苏十三故意加快了脚步。
阳光斑驳摇晃,少年脚步轻快。
“等等我!”
二人说话的声音越来越远,影子也越拉越长。
山间鸟鸣阵阵,岁月缓慢流淌。
两只人影彼此交缠,颇有些相依为命的意味。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
因为他们两个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距离西楚新朝建立已经三年,他们在此方时空漂泊日久,不知归期几何。
所幸日子过得还不错,他们靠着赵安乐父亲赵庆吉的木匠手艺在村里开了家“杂货铺”。
除了背回的日用品,苏十三和赵安乐还亲手设计了很多新元纪才有的物件。
什么牙刷,高低床,带滚轮的置物架,既实用又新奇,很受周围人的喜爱。
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也有了自己固定的客户——十二楼。
虽说十二楼是当地有名的青楼,但他们之间只是简单的合作关系,再深一层也就是苏十三替他们清算账簿。
三年下来,他们已经攒了三十八两银子,重新翻修门户,再扩大门面是不成问题的。
特别是对苏十三来说,他很珍惜这样的日子。
虽心有惧怕,却仍向往着未来。
……
微风轻拂,时光正好。
天色大亮时,苏十三和赵安乐正好赶到了临江城中。
这里既有人间烟火,也有繁华万千。
毕竟这里曾是前朝北燕的国都——镐京。
也是苏十三一开始最想逃离的地方,他差点命丧于此。
不过事过境迁,这里却是成了最安全的地方。
“叩叩叩……”
苏十三和赵安乐敲开了十二楼的角门,里面的纸醉金迷让他们一阵恍惚。
门里门外似乎被割裂成两个世界,一面虚浮,一面真实。
“人和人的差距啊……”赵安乐啧啧了几声,心里艳羡。
“进来吧。”
有人将苏十三带了进去,角门一关,便和外面再无关联。
赵安乐背着竹筐不多留,三年的时间里她从未踏入过这个十二楼。
十二楼的管事也从不让她进去。
也不知是为何。
待苏十三拿着新的账本出来,赵安乐与他一起来到老地方摆起摊子。
不过今天倒是与往常有些不同。
因为在这临江最繁华的街市中,一处破旧的摊位藏在最偏僻的角落里,摊主脸上盖着草扇靠在城墙边上打盹。
他的身前支着一张不知从何处捡来的破木桌子,旁边还有一杆歪扭的竹棍上插着面破损的白布歪歪斜斜的立在那里。
上写着“卜卦算命”四字,难看得像是初学写字的人故意胡写的字样。
一桌一人一招牌,这便算是个摊子了。
苏十三和赵安乐忙活完自己这边的活计,顺便将招财放到桌上当个吉祥物,之后他们的眼神不由自主的落在那个神秘的摊主身上。
显然摊主今天还没开张,但他占的地方是这一片最好最干净的阴凉地。
这样的好地方可是块肥肉。
苏十三眯着眼睛,心里已经预见了接下来的场景。
他想出声提醒,转身却被赵安乐拉着一起吃起家里带的面饼。
见那摊主不吃也不动,苏十三走到他跟前将面饼递了过去,“您这里是个好地方,待会可要小心些。”
那摊主没搭话,却接过面饼大口吃了起来。
苏十三摇了摇头,也没说什么。
“让你热脸贴人家冷屁股,人家都不搭理你。”
赵安乐看不惯,她上前拉过苏十三,嘴里还在抱怨,“什么人啊,我们十三好心提醒,一句谢谢都不说,还算命呢!”
“真是世风日下!”
赵安乐喋喋不休,心里一万个不平。
而她其中的一句“我们十三”让苏十三微红了面容。
似乎自从认识了赵安乐,他总是不由自主的被其吸引。
“好了,安乐,吃饭。”
苏十三拉过还在输出的赵安乐,他已经提了醒,至于对方领不领情是对方的事。
他又何必生气。
赵安乐一屁股坐下,恶狠狠的咬着面饼,显然还没消气。
不行,她得找机会把口气出了。
吃完面饼,苏十三和赵安乐昏昏欲睡,他们同时支着头,连歪头的角度都是相同的,像两只没长大的幼崽。
此时人流不多,苏十三百无聊赖的戳了戳四仰八叉睡成一滩的招财,招财呼噜了几声,翻身继续与周公相会。
赵安乐则是双手托腮,不住的打着哈欠,早知道她就不熬夜了。
苏十三说的一点也没错,她真的很疲惫。
因为她每天晚上都会通过招财看电影追番,刷剧,一看就是一宿。
每次入睡前她都抱着最后亿集的想法,但每次都是鸡鸣后才睡去。
熬夜使她快乐,一直熬夜一直快乐。
可话说回来,招财似乎开始电量不足,白日里几乎都是休眠状态。
不过招财今天可别想躲懒,她还要给十三出气呢!
想着想着,赵安乐小猫打盹似的把脸埋在自己手心里,呼吸声越发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