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恨歌(32)

作者:公子苏玦 阅读记录

“十三,今天是你的生辰,吃了这碗长寿面,定能长命百岁。”

“谢谢舅舅,舅母。”

苏十三的声音近乎哽在喉咙里,原来这世上还有人在乎他。

“你这孩子,怎么还哭了,快来吃面吧。”

看着苏十三此时的模样,刘氏不由得一脸心疼,这孩子之前是吃了多少苦啊。

“好。”

苏十三抬手擦去脸上的泪水,接过面碗大口吃了起来。

或许,一切都在变好,是有人关心在乎他的……

***分割线***

苏十三过了生辰,之后日头每日还是照常升起。

王大娘那天带来的消息一直在赵庆吉心头盘旋,他也问了几次苏十三,苏十三都是摇摇头,“舅舅,我觉得此事有些不寻常。”

几次过去,赵庆吉也就不再去问,可那条件实在诱人,他的心思不免活络起来。

兴许,他可以去碰碰运气。

思前想后,赵庆吉决定去官府瞧个热闹。

令赵庆吉没想到的是,他还真是走了大运。

官府给这么大的便宜,不少人都趋之若鹜,也顺利签了文书。

赵庆吉看得眼热,他本来以为这事肯定和他无缘,可县令看他心诚,又查了查他的底细,便痛快地将城西的铺子租给了他。

直到签字画押的时候,赵庆吉还觉得此事像做梦一样。

这么大个便宜还真让他捡着了。

不过出于谨慎的心理,赵庆吉凑到前面将契约核对了一遍又一遍,生怕有什么漏洞被坑而不自知。

“大人,这,这是真的吗?”

赵庆吉多次询问负责此事的县令,得到的答复都是:“自然是真的,快签字画押吧……”

因为有了县令的保障,赵庆吉痛快的在布帛上按了手印,并由县令替他签上了名字。

“好了,契约一式两份,这城西的铺子就交给你了,别丢了官府的脸面。”

县令拿起签约布帛又给赵庆吉读了一遍内容,然后把其中一份契约交给了赵庆吉,双方各自保管。

这下,双方都可安下心来。

“行了,快回去吧。”

日理万机的县令还有别的事要做,没有多余的时间和赵庆吉说话,便让小吏送他出去。

“启禀大人,孙老爷来了。”

“先上茶,一定要好茶,然后告诉孙老爷,我这就过去。”

“是,小的明白。”

小吏将赵庆吉送出了门。

他来时天色刚刚破晓,此时天光大亮,唯有几片云朵悬挂。

直到走出县衙,赵庆吉还是不敢相信这事是真的。

他们家真是交到了好运啊!

赵庆吉嘴里哼着小曲,背着手,身心轻快。

回到家赵庆吉就迫不及待地将此事告知给赵安乐他们。

“爹,你怎么不声不响地办了这么件大事,也不和我们商量商量。”

赵安乐没想到自家爹爹会不声不响地办了这么大的事,万一有什么不妥,那可如何是好!

“是啊,庆吉,你总得和我们商量商量吧。”

自从没了蒋氏的刁难,刘氏逐渐容光焕发起来,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可此时那笑容却藏了起来,反而一脸担忧。

“我也是去碰碰运气,谁曾想这种好事能落到咱们头上,你们看,契约就在这,一点假也做不得,咱们的小吃铺有着落了。”

赵庆吉从怀里掏出那张契约,刘氏凑过去看,却只认得官府的印章。

倒是赵安乐看出了些名堂,“爹爹,娘,契约确实没什么问题。”

赵安乐将那契约看了又看,也确定没有任何问题。

“那当然,还有好几个人也和官府签了契约”

而等苏十三从城里回来才知道舅舅在官府那租了铺子。

他虽然心有疑虑,但木已成舟,他也看了文书,确实没有什么问题。

趁着天还没黑,他们特意去城西的铺子看了看。

那是一座带着门楼的铺子,地段算不上好,但好在头一年免租。

他们实打实捡了个大便宜。

为了庆祝,他们回去时买了三斤肥肉,两斤瘦肉。

肥肉可以熬油,油渣可以烙饼,至于瘦肉,吃不完的就做成腊肉。

然而,美好的日子总有人来煞风景。

“哟,庆吉哥家里这是吃什么呢,这么香?”

赵安乐炒菜的动作一顿,与苏十三一道朝外看了过去。

就见那蒋大勇站在门口,一双小眼睛盯着赵安乐面前的锅灶。

赵安乐和十三几不可见地蹙了蹙眉,他怎么来了。

本来蒋大勇听说赵家要开铺子,想来揩几个钱,没想到恰好撞上他们开荤。

农家人不时常开荤,逢年过节能吃上一顿荤腥,便是很好的了。

瞧着锅中的肉,蒋大勇不由得吞咽了一下口水。

自打分家过后,他有好一段时间不曾吃上油荤了。看着就让人馋得慌。

“叔叔怎么过来了?”苏十三淡声问道。

“这不是听说你们要开铺子,我就过来看看吗?”

蒋大勇一边说,一边凑到灶台边,伸手就要捏里面的肉。

赵安乐反手一铁勺打在蒋大勇的手背上,他吃痛的收回手,怒瞪着赵安乐,“臭丫头片子,你要死啊?”

“你不问自取,我这是打贼。”赵安乐冷笑,“要吃肉,找祖母啊!”

“你们不要不识抬举!”

“未等蒋大勇再骂上一句,苏十三就开了口,“叔叔要是不想再挨打就快走,我们家不欢迎您。”

“就连祖母都没讨到便宜,你还要再死皮赖脸的待在这吗?”

苏十三和赵安乐统一口径,水泼不进,蒋大勇气得冷哼一声,“切,不给吃就不给吃,什么好东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