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47)
周少府说完便将简册呈了上去,楚云轩接过后认真翻看,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
“寡人记得去年梁州突遇旱灾,收成不足十之二三,但今年的贡金却比往年要多……”
楚云轩话未说完,却已经有了弦外之音,这钱是从哪来的呢?
一直不大出声的楚宗正此时站了出来,“启禀陛下,臣有本启奏!”
“楚宗正有何要事啊?”
“据梁州当地少府来报,梁州王收受贿赂,抬高赋税,强占土地,实乃不忠不仁啊!”
“竟有此事?”楚云轩还是没有多大的情绪起伏,这件事他早就知晓,只等着有人开口,一并发作了才好。
但他没有料到此人会是楚宗正。
“启禀陛下,此事千真万确!”
见楚宗正信誓旦旦的模样,其他臣子都不由得侧目而视。
这位楚宗正是当今天子的亲叔叔,要不然以他木讷又沉默寡言的性格是不可能位列九卿之一的,平日里他甚少发表什么政见,即便如此,此人有一点还是让人佩服。
那就是正直,眼里揉不得沙子。
这也是楚云轩比较信任他的原因之一。
此番楚宗正言辞激烈,想必是有确凿的证据,要不然他不会这样做的。
“方才陛下说起梁州王所交贡金要多于去年之数,但梁州去年遭遇旱灾,收成不好,哪里会有多余的银钱!”
“宗正,或许是梁州王的私产也说不准。”
楚云轩没松口,他在等着楚宗正和其他人带来的确凿证据。
“陛下,不如当场查验一番贡金是否是梁州王的私产,若是私产定会有王府官印。”
大司农也站了出来,对于全国的钱粮财政没有比他更清楚的了。
“臣以为此法甚好。”
“就依宗正和大司农所言,开箱验证。”
楚云轩一声令下,十箱贡金就被抬到了大殿上。
随着箱子打开,朝堂上闪过金光一片,也不知这些贡金沾染了多少民脂民膏。
“大司农,可有不妥?”
“启禀陛下,这些贡金都印着梁州王的官印。”
大司农恭恭敬敬的回了话,从外观上看这些贡金并无不妥。
“这怎么可能,臣这里还有少府和梁州百姓上访的口供!”一听大司农所言,楚宗正激动起来,他的情报绝不会出错。
“宗正稍安勿躁。”楚云轩出声安抚,根据他安插在梁州的暗探来报,梁州王阳奉阴违,贪赃枉法之事可不止这一件。
只是不知梁州王此次露出马脚是出自何人手笔,又为何偏偏让楚宗正得知。
或许,这件事和他一开始的设想一样。
那他这一局就起到了作用。
想到这里,楚云轩心里暗自欣喜,这天下,终究他才是最后的执棋人。
“且容臣仔细查看一番。”大司农拿起一块贡金放在手里掂量,重量似乎不太对。
若是细细打量,颜色光泽也不大对,上供的贡金必须是赤黄色的上等黄金,虽然这些贡金乍一看都是赤黄色,可若凑近看,贡金表面微微发灰发青。
“大司农,可有异样?”楚云轩从大司农的表情上判断出他已找到了破绽。
“臣还不太能确定,还请陛下允准用试金石来验定一番。”
虽然根据经验来看,梁州王的这批贡金肯定有问题,但为了保险起见,大司农还是要用试金石查验一番。
“就依大司农所请。”
不多时,试金石便被送到了朝堂上,所有臣子都紧紧盯着那块试金石,以及大司农的一举一动。
所谓的试金石,是用雨花石或硅质岩石,放在鹅血或鹅汤里煮一下,就成了黑色试金石。
只见大司农将贡金在试金石上一划,然后在划痕上用特制液体进行点试,
众目睽睽之下,贡金上的划痕消失,这就表明贡金不纯。
之后大司农如法炮制,将每一箱贡金都进行了查验。
不出所料,所有的贡金都有问题。
“陛下请看,这箱贡金除了上层的是纯金外,其他的皆成青色,而且性软,这说明此箱贡金含银量过多,也可以说是镀金。
而这一箱贡金明显含铜量更多,且质地发硬,方才在试金石上一划则发声。”
大司农有条不紊的将所有贡金的问题一一揭开,听得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梁州王胆子实在太大,竟敢在贡金上做这么大的手脚。
“陛下,这些是微臣收集的梁州王的证据,请陛下过目。”
眼见贡金证据确凿,楚宗正才拿出早就收集到的证据,并上呈给楚云轩。
大殿里突然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
“大胆!”
楚云轩沉声厉喝,当初起兵时,还是一介商人的吴广凌给予他不少银钱上的支持,所以当他登临帝位时便许了吴广凌位列王侯的尊贵荣耀。
谁知吴广陵竟然如此不知感恩,仅仅三年的时间,什么阳奉阴违,贪赃枉法的事没做过,一开始楚云轩出于当初的情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梁州王吴广凌越来越不加收敛,这怎能不让楚云轩恼火。
于是借着敲打冀州王李元胜的东风,楚云轩下了一盘大棋。
大半年前,冀州王李元胜弹劾过梁州王吴广陵,按照吴广陵睚眦必报的性格定会对冀州王李元胜下手。
因缘际会下,李明月外出游历,给了梁州王吴广陵下手的时机。
当然,楚云轩也暗中派人监视着冀州王府的一举一动,包括在外游历的李明月。
根据暗探来报,冀州王府并无半分错处,只是李明月在遇刺后居然留了那些刺客一命,又在路上赏了一对贫民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