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恨歌(95)

作者:公子苏玦 阅读记录

李明月抬眼向屋外看去,虽是秋初,但太阳依旧很烈。

秋祭完成,不知哥哥要受多少罪。

怀着满腹的心疼,李明月将衣服一层层从架子上取下来,手里一掂量,才发现,方才看着轻薄的质地,加上了繁复的纹样和配饰,立时重了起来。

“哥哥,这衣袍快赶上我们练武时绑上的沙袋的重量了。”李明月嘀咕道。

此时,李书珩系好腰带,李明月半跪下去替他整理玉佩和禁步。

李书珩看着弟弟的发顶,他若有所思地说道:“责任是有千钧重负的。”

李明月听得真切,他站起来又替李书珩整理着玉佩:“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玉佩伶仃间,李明月突然想起他还是个孩子时每年的秋祭都是在李书珩的督促下度过的。

那时的他会在前一日晚间就宿在哥哥房中,否则他一人绝对难以入眠。

第二天晨起,哥哥会帮他束发,教他如何穿戴祭祖礼服;祭祀典礼开始之后,也会牵着他的手,以防他行差踏错,坏了规矩。

而今年的冀州农事丰收,秋祭祀典礼比往年都要隆重。

他们也不再是少年模样了。

时间在两兄弟的消磨中度过。

秋祭正式开始。

宗庙里供奉着时令佳品,李元胜率领一众臣民跪拜堂前。

李书珩负责主持秋祭,以此上敬天恩垂怜,下答祖先亡灵庇佑。

日头逐渐高了起来,王府里还在祭祀祖先,祈求神明护佑,风调雨顺。

而百姓们则是庆祝丰收,农家会饮。

冀州城中家家户户都会设供桌,拿出最好的瓜果食物来孝敬祖先。

晚间,冀州城中灯火长明。

李元胜一家站在城墙上远远望去,李明月震撼于天宽地阔,感慨于人间烟火也能如此的壮丽。

第41章 一舞惊华(一)

时间兜兜转转, 暑气渐消。

自从那天从城外回来,十二楼上下都知道,苏珏带回一个小女孩, 他要将其养在身边。

当时青莲先生没说什么, 她只是淡淡地说道, “罢了, 不过是做个小侍女,由得苏珏去吧。”

于是小暑儿便在十二楼里留下了。

日子按部就班的过着, 苏珏逐渐和十二楼里的姑娘们相熟起来。

因为年龄最小,大家都把他当成弟弟去对待。

每日饮酒作乐,打发时光。

同时,她们也惊叹青莲先生的眼光。

虽然面有微瑕,但通过季大夫的掩盖,反而更见情致。

至于苏珏所排练的节目,由于保密性太好, 除了青莲先生, 其他人都不清楚。

都等着他登台那天是如何的惊艳四座。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经过将进一月的行军, 穆羽和江文山分别抵达了漠北与西北。

或许是上天听到了穆羽的心声。

八月初三这日,穆羽在行军途中恰好路过冀州。

夜幕下,她远远地在冀州王府外看了一眼那场婚礼。

父亲母亲风采依旧,李明月越发清贵。

而李书珩作为今日婚礼的主人公,一身红衣, 姿容出众。

红男绿女,一对新人甚是般配。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

只一眼, 穆羽便带着军队策马而去。

马蹄声声,惊起一地烟尘。

……

又过了几日。

穆羽所带领军队到达梁州境内, 才至城外,便见到许多流民。

“难怪说一路上流民颇多,原来大部分是从梁州出来的。”

马背上,穆羽如是说道。

向来流民群聚,自然也免不了混乱。

果然,一群衣衫褴褛的男子正在欺负一个瘦骨嶙峋的女孩。

这些男子虽然穿得破旧,但精神头看起来比一般流民好上不少,也没有他们那样饿得面黄肌瘦的苦态。

而那女孩显然是吃了很多苦头,饥寒交迫,又累又怕。

女孩自然是想逃的,但已经没有走路之外的气力。

她正忧心自己的命运是沦为玩物还是食物,却见此时,一个披坚执锐的少年将军策马上前,马蹄扬尘,人人为之侧目。

几个男人见穆羽骑在马上如此高大,盔甲也不似常人所有,便识趣地退去了。

穆羽翻身下马,扶起女孩轻声安慰。

她这样的瘦弱,看起来还是个孩子。

女孩高悬的心跳终于落下来,对着穆羽勉力笑了笑,“多谢将军哥哥相救。”

“去找你的家人去吧。”

穆羽摸了摸女孩的头,行军路程紧张,她没多少时间耽搁。

“回家……我哪里还有家呢……”

看着穆羽和军队渐渐离去的影子,女孩的眸光暗t淡。

她才不要回家……

一段小插曲过后,穆羽继续赶路行军。

此时恰巧有一行人扛着箱子相对而来,看衣着打扮不像是平民百姓。

擦肩而过时,穆羽动了动鼻子,很浓烈的血腥气。

箱子里大约塞了人。

于是穆羽让大军先行,然后她对着队伍中领头的人喊了一声,对方却只管埋头走路,并不回应。

这番古怪十足的表现,连装番样子出来都不会,也不知道是不愿被人注意,还是巴不得别人注意。

穆羽不想耽误太多时间,于是从马上翻身而下,一脚踩在其中一个箱子上。

顷刻间,箱子从扛着的人手中脱落,重重砸进地面。

领头者是个四十几岁的中年人,不慌不忙地问穆羽:“这位将军,您这是是做什么?若是有什么冒犯之处,还望将军您大人大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