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哭包被暴君偏宠了(165)+番外

作者: 小禾喵 阅读记录

他们害怕孟氏一句话,焉闻玉又会回来。

然而只有孟氏知道,那孩子被她伤透了心,不会回来了……

孟氏在郡公府门前哭得伤心,焉淮山命仆妇将她拉走。

他下了最后通牒:“你若是不走,我就叫人把你关起来几天,免得出来坏了皇后娘娘的喜事。”

他倒是不怕孟氏嘴巴乱说,京城谁不知道皇后娘娘曾经经历什么呢?

从焉闻玉陪伴在魏鄞修身边开始,她的过往就被多方打听过了,就算孟氏仗着养育之恩出来闹事,也不会对她的名声造成多大影响。

前因后果,容不得狡辩。

焉淮山纯粹是嫌她碍眼,才想把人关起来,大婚后再放出。

孟氏一看焉淮山,如今已是庆康郡公,有钱有势,更重要的是有人。

他一声令下,家丁就能冲出来捉拿了她,再也不是当初那个被打断腿的乡间粗人。

她生怕落个谢姨娘一样的下场,只能知情识趣的离开此地,再也不敢来了。

孟氏走后,潘奶娘从一旁出来,神色复杂。

“郡公做得对,娘娘是何等心软之人,若非她把事情做绝了,又岂会落到这般地步。”

潘奶娘在刘家待了十几年,伺候着焉闻玉长大。

当初的奶娃娃太小了,她确实没能发现任何端倪,只知道二小姐乖巧又漂亮,很难不让人心生怜爱。

这么多年,当然非常了解二小姐的脾性,后来她被发卖,路上又获得解救,她一点都不意外。

潘奶娘知道,焉闻玉但凡有能力,就不会置她于不顾。

事实比她所想的还要曲折些,小姐自己都被卖了,回头还惦记着她这个老妈子的性命。

否则她真要病死在路上了。

奶娘的情分当然比不上孟氏这样母亲,叫了那么多年的娘亲,可见做得有多伤人,才会今生不想再往来。

焉淮山叹了一口气,道:“我也不会再理会刘静花,当年的事情过去了,不必再翻出来。”

“郡公想开就好,”潘奶娘笑了笑:“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至于刘家如何,没有人会去干预,能把日子过成什么样,就看他们自己了。

********

这个门外的小插曲,没人告诉焉闻玉。

大喜之日,何必为那些不重要的人费神,只当做无事发生了。

嘉邑县有宾客来,其中一些焉家的远房亲戚,还有他们相熟的邻居,来凑热闹吃喜酒,还能趁机看一眼当今圣上长得什么模样。

等到回去后,可不就能说自己见过皇帝了么!

来者是客,焉淮山当然欢迎,吩咐好生招待。

乡下人或许不太懂规矩,但性子淳朴,都有些束手束脚的,并不会胡乱闯祸。

只管把鲍参翅肚往大份了上就是,便能宾主尽欢。

再然后就是冉文鸿一家,都仰仗着冉月棠的这份关系,恨不能挤到最前排来套套近乎。

更甚者,想请皇后娘娘帮衬生意、介绍姻亲对象的,什么都有。

商人重利,这是难免的,不过冉月棠在跟前拦着,也不会叫她一些不长眼的亲戚闹到焉闻玉跟前去。

接着是郭县令一家,他们比较特殊,是以郡公府未来亲家的身份过来喝喜酒的。

郭家庶子要入赘,跟郡公府的二姑娘年后成婚,都已经定下婚期了。

旁人看了不无眼红,虽说二姑娘不是亲生的,是认了干亲,但显然焉家人少,有什么好处都落她头上了啊!

而且没听说么,生下来的孩子姓焉,这和亲生的有什么分别!

郭县令原本不重视这个庶子,乍然得知消息,可真是被他给吓坏了,不声不响的来这一出!

他倒没有恼怒庶子急于脱离郭家的举动,反而是举起双手赞成婚事。

入赘怎么了,孩子姓焉更好,就让庶子带着他的生母去焉家,还能拦着他这个父亲上门拜访不成?

入赘等同于给别人做儿子,郭骏延却不能和郭县令断绝关系。

一来郭县令没有做什么迫害他们母子的举动,虽说主母苛刻些……关上门就是家务事,不也好好把庶子养大了么,绝对谈不上什么迫害。

郭骏延胆敢不认亲,那就是大逆不道的不孝子。

既然还是父子关系,把人送去焉家,还有什么要紧的,郭县令是个聪明人,他清楚要怎么做。

于是和郭骏延一起来京城时,表面上是父慈子孝,和乐融融。

郭骏延跟父亲主母也没有深仇大恨,他只想自己出来,不被压在屋檐下而已,面上做好了,对大家都好。

焉家多了这一门亲戚,京城中赏脸前来的数不胜数,喜宴便更加热闹了。

焉闻玉出阁这日,京城各处都热闹,街道拥堵不堪,沿途挤满了看热闹的路人,还有参加喜宴的车马。

而为了与民同乐,魏鄞修用自己私库的银钱,在几个城门外设立木棚赠衣。

天寒地冻,粥棚什么的虽说热呵饱肚,却不如棉衣来得实际。

他命人采买的都是孩童的衣裳,从婴儿到七八岁不等,只要来了就能领取一件,带回去御寒。

京城富庶之地,或许都不太缺这么一件棉衣,弄在城门外,更方便偏远的乡民赶来。

也算是把实惠落实在百姓身上了。

此举自然让许多人感恩戴德,谁不知道皇后娘娘有了身孕,陛下这是在给孩子祈福积德呢。

魏鄞修穿着红袍,身骑白马,赶在吉时前抵达郡公府门口,一路上吹吹打打的过来,街道上人头攒动,竟是比状元游街还要热闹。

早就有传闻帝王俊美,今日一见,百姓才知没有误传。

上一篇: 国宝级姐姐 下一篇: 当猫有了读心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