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难逃(201)
“够了,都给朕住嘴!”庆文帝一个头两个大,“嘭”一声摔了手里的茶盏,殿中顿时安静下来。
“平日里一个个能说会道精明得很,这到了关键时候,竟没有一个能帮朕出主意的!”
庆文帝眉头紧锁,双眼缓缓扫过大殿,最后落在萧起庭身上:“老五,可有良策?”
萧起庭举步上前,低垂着眉眼,不慌不忙地开口:“父皇,咱们如今处于被动之境地,儿臣觉着,倒不如先应了田伯川的要求,解了眼下的困局再说。”
“不行!”庆文帝想也没想就拒绝,“朕倘若应了他,朝堂威严何在?朕之颜面何存?再者,此番若如了他的愿,日后必定有人学他!”
“陛下。”有官员道,“微臣倒是觉得煜王殿下此计可行,先答应了田伯川,待回到京城再将其治罪!”
“那田伯川可不傻,陛下若是答应了他,他定会让陛下写下诏令昭告天下,届时又该如何收场?”
这时,殿外传来沉重的鼓声,还伴随着阵阵马蹄响,众人吃了一惊,忙走出大殿登上城楼。
只见昨日还在山脚下的三千人马正朝行宫逼近。
“陛下,可考虑好了?”田伯川打马走上前来,“不用想着拖延时间,这荔枝山周围都是我的人,连一只蝇子都飞不出去,倒不如应了微臣的请求,也好早日北上归京。”
庆文帝咬牙:“田伯川,朕说过,绝不受你威胁,待援军赶到定让你人头落地!”
田伯川突然大笑几声:“臣只是想替太子殿下讨回公道而已,何错之有?陛下当然可以杀了臣,只是,放眼整个朝堂,除了我田家,可还有人守得住南境国门?”
是啊,田伯川如此狂妄,不就是仗着这个吗?这二十多年来南渝的狼子野心从未消止过,从前,有安国公赵启,如今便要依仗着田家。
庆文帝脸色越发难看,他是大齐天子,从来只有他掌控别人的生死,何时像现在这般受制于人?
“父皇,应了他吧,儿臣甘愿领罚。”萧起庭一面说一面摘了头上的亲王玉冠,缓缓跪了下去。
庆文帝侧身回头,还未来得及说话,就听见一阵无比急促的马蹄。
“——报,八百里紧急军情!”
来人奔驰到行宫外,马还未挺稳就一跃而下,将信筒呈到田伯川面前:“启禀大将军,南渝大军压境,请将军速速回程!”
田伯川一把夺过信筒,快速浏览一遍,仅皱眉思索片刻,高声喊道:“南渝二十万大军压境,边关战事一触即发,还请陛下立即决断!”
第112章 清者自清
消息来得太突然, 仿若一滴水落进油锅里,顿时油花四溅,炸了锅。片刻的混乱、震惊后, 众人齐齐看向庆文帝。
“怎会在这个时候举兵来犯?陛下, 其中定有蹊跷!”
“南渝亡我之心不死,这时候还管什么蹊跷不蹊跷?当务之急是抵御外敌啊!”
“陛下, 战事紧急, 还请陛下即刻决断!”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庆文帝头疼欲裂,还未开口又听田伯川道:“陛下,此处离南境不过几百里, 只要陛下应了微臣所求,臣立即调转马头回程抗敌。”
“田伯川, 如今岂是你胡闹的时候?误了战事一万个脑袋都不够砍!”
一旁有人斥责,庆文帝抬手制止, 双目掠过城楼下蠢蠢欲动的兵马,不知在盘算些什么。
须臾, 才松开紧握的拳头, 闭上双眼:“来人,将煜王收押查办, 派人去北境迎回太子,再着大理寺彻查t此案。”
“陛下,空口无凭,叫微臣如何放心回去呢?”田伯川道。
庆文帝咬着牙:“王德, 拟诏。”
王德轻应声“是”, 忙回身让人去拿纸笔,他跟在庆文帝身边二十多年, 见惯了朝堂上争权夺利的场面,然而像今日这般的还是第一次。
庆文帝的嗓音听似毫无波澜,实则已到忍耐的极限。
城楼上寂然无声,只偶尔刮过一阵冷风,吹得旌旗哗哗响。
待拟好诏书,落下玺印,田伯川才召集了人马浩浩荡荡离开行宫,不多时,荔枝山上只余一片尘埃。
夜色从天边慢慢笼罩过来,城楼上掌了灯,偌大的行宫似一头沉睡的野兽蛰伏在山间。
困境暂解,庆文帝并未下令立即归京,而是命人去拿安州郡守,然而等了一个时辰,等来的却是安州郡守畏罪自戕的消息。
当夜,禁卫军将整个行宫围得严严实实,皇帝寝殿四周更是密不透风。
萧起庭被暂时羁押在一处偏僻的殿宇,门外有两名禁卫军把守。这殿中实在空旷,除了一张矮案一方床榻,再无他物。
一丝冷风从门缝灌进来,案上的烛火闪了闪,萧起庭伸手护住。
在城楼上时已卸了玉冠,此刻一头黑发随意披在肩上,衬得五官越发俊逸柔和。
“本王与五哥有几句话要说,你们先下去。”
“是。”
门外传来说话声,萧起庭放下手中的书朝门口望去,只见萧丞昕推开殿门走了进来。
“这两日都没见到九弟,该不会是被吓得躲起来了?”
“五哥真会说笑,本王这两日受了风寒,未能替父皇分忧,实在惭愧。”
萧丞昕走到矮案前,四下看了看:“这么冷的天,他们怎么不给五哥准备取暖的炉子呢?这帮狗奴才,又跑到哪里躲懒去了,来人……”
“无妨,这点冷风本王还受得住。”萧起庭打断他,指了指对面的铺垫,“九弟既然来了,不妨坐下来聊聊。”
“不了,我就是来看看五哥,说几句话就走。”萧丞昕垂下眸子,“实在没想到,那田伯川竟敢带兵围困行宫,父皇此举亦是无奈,五哥千万不要怪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