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桥下(36)
“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想跟您聊聊,聊聊这个剧……”王多多说“可以吗?”
“哦……”干瘦的老头想了想说“那你等我一会儿,好吧?”
“好的好的!”王多多马上识趣的躲在角落里。
他们开完了会,好像还要去聚餐,干瘦的老头让大家先去点菜,自己稍后就到,然后他看了一眼王多多,王多多马上跑了过来,问导演:
“我叫王多多,刚回来不久,闲着没事儿进来看剧,没想到这么好看!”
“不嫌这剧土?”
“不会啊!看起来很震撼!”王多多说。
“那就好。”
“请问您贵姓?”
“我姓廖,是文化宫的退休副馆长。”
“廖老师您好!”
廖老师把王多多引到舞台中央的“平安桥”上,示意她坐在桥的扶手上,还跟她说:“不好意思,我们这儿简陋,没什么正经的凳子能坐。
“没事儿,这就挺好t,相当于有幸参与了。”
廖导演听见王多多这么说,终于也跟着一起笑了。
“廖老师,请问,这部剧是有原型的吗?”
老头儿点点头,说:“是的,我们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那您对故事里的人一定都很了解吧?至少,也会向他们收集素材吧?”
廖老师好奇地问:“哦?小丫头儿,你很懂嘛,这个故事的原型,可以说,我也亲身参与了呀。”
老头儿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骄傲,他提了提眼镜,望向远方。
“那怪不得,这个故事看起来,相当真实。”王多多吹捧道。
老头儿很高兴,他看向王多多问道:“你也对话剧表演有兴趣?我们这里也招演员的,只是没什么钱给你,全靠兴趣爱好。”
王多多摆手说道:“我不是对戏剧表演感兴趣,我是对这个故事本身感兴趣,就是故事里,那个叫佳佳的男孩儿,他的原型,是不是叫……于思佳?”
听王多多这么问,老头立刻警惕了起来,他厚厚的眼镜片在舞台上方丰富的射灯照相下,反射出一束警觉的光来,他问:
“你认识于思佳?”
王多多点点头,说:“对,我不仅认识他,我还知道他已经死了,见义勇为死的。”
“你……你到底是谁?”廖老师观察着王多多的脸。
“我就是报纸报道的,于思佳当年救上来的女孩儿,那篇报道不是您写的吗?我在落款处看到您的名字了。”王多多说。
“是我”廖老师沉吟片刻,又问道“你到底想问什么?”
“我想问”王多多说“当年于思佳,他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个,您知道吗?”
听完王多多的话,老头一下子变了脸,他站起来,严肃地跟王多多说:“你到底什么意思?”
“他不是救你死的难道是救我死的吗?”
王多多也站起来,看着廖老师没有说话,但似乎又回答了廖老师的问题。
“你当年的供词不是说你没看清吗?!那这事儿你有什么可怀疑的!”廖老师质问王多多。
“廖老师倒是对我当年的供词记得很清楚嘛,看来您一定跟于家的关系不一般。”王多多微笑着,一针见血。
老头真的有些激动了,他看着王多多,义正言辞地跟她说:“你不要忘恩负义我告诉你!他们老于家,是最善良的一家人!你这么怀疑他们,你就是狼心狗肺!”
“我只是想知道真相。”
“什么是真相?真相就是这样!你不用跟我说什么乱七八糟的了!我还有事儿先走了!再见!”
老头看起来很生气,三步两步走下来平安桥,虽然干瘦,但硬朗,走路呼呼带风,不一会儿就消失不见了。
王多多站在灯光下的平安桥上,似乎找到了一些共性。
这个廖老师和她姑父一样,都坚定地认为,救她的人,就是于思佳,也只能是于思佳。
只有于思野不这么认为。
这对兄弟之间,确实挺有意思。
王多多本来一直不想搭理于思野,但奈何今天冰钓的时候,他给她递过来的保温水壶是沉甸甸的。
王多多疑惑地看向于思野。
于思野没看她,只是说:“我特意给你熬的鱼汤,你尝尝。”
王多多无情地递了回去。
于思野钓的鱼,都供应给食堂了,一条也没往自己家里拿。张大厨根据不同的品种,或家炖或红烧,但王多多从来没吃过,菜里有鱼绕过菜,汤里有鱼就不喝汤,一问就是最近在喝中药,不能吃发物,但小赵下班后组织大家去吃烤串儿的时候,王多多吃的比谁都欢,老板,再来两个羊腰子,外加羊枪羊蛋各十串儿,给我挑大的拿啊!一开始小赵还会提醒王多多,可王多多却不以为然地向她科普,羊腰子什么不是发物,都是纯素的药膳,小赵就震惊在这种伪科普中无法自拔,不过后来小赵也悟了,虽然王多多不吃鱼的理由只有一个,于思野红脸蛋子的理由却有一堆,但他俩撒的应该是一种谎,他俩之间肯定有不能说的秘密。
但小赵从来不开王多多和于思野的玩笑,她认为,男女之间,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玩笑,因为任何感情都应该要认真对待。
王多多拒绝于思野的鱼汤,于思野只好先接过来,尴尬了一阵子,又再次递了过去。
他说:“没刺的。”
王多多还是没接。
他又说:“不烫的。”
王多多还是没接。
他接下去又说:“我还准备了吸管。”
他想和解,她当然知道,但是她不想,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