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物(16)
三个人举起手机互相转完账。
陈华带着陈句句往回走,陈句句凑到她身边,低声:“姐,这是?”
“反正老太太报销,回去拿微信付款记录报账。”
也就是说,明面上1000的东西,跟老太太说卖2000,剩下的950就是堂姐一个人拿了。
“这样不会被怀疑吗?”那泡泡棍在乡下都是5块钱一大袋的,本来10元一根就让陈句句觉得很贵了,没想到还能报销到20元一根。
“怎么会?老太太都多少年没出去了,哪里晓得现在的物价。她现在以为大米都是几十块钱一斤呢。况且小孩子吃完马上就没了,还怕什么。”
“这样……是不是不太好?”
陈华扭头,以一种知道“我知道你是学生,没进入社会”的眼神望着她:“别担心。都这样。”
陈句句抿抿唇,没再说话。
小孩多,大人主要看着小孩。
陈句句单独逛。
路过殿外,有个寺里的僧人支着小摊在卖福袋。
一张张明黄色的三角形福袋,用红线绣着“长寿”“姻缘”“平安”“富贵”之类的文字。
陈句句停下来,走到摊位面前,拿起一个“长寿”的平安福:“这个多少钱一个。”
“108。”
陈句句捏了捏:“里面是什么?”
“我们寺庙僧人写的长寿符咒在佛祖面前烧完的香灰。”
“还能少吗?”
“108代表断除108种烦恼,不能少。”
“好吧。”陈句句掏出手机,“我买了。”末了,她t不忘问,“这个送给老人家有什么忌讳吗?”
“没有。”
“确定没有吗?”
僧人抬头扫她:“没有。佛祖面前开过光的东西还能有忌讳?”
佛寺没什么好逛的,陈句句拜完佛,买完福袋之后,就在广场里等集合。
佛寺里,小孩四处乱窜。
手里的玩具有木雕,有气球,有玩具枪,饮料,零食。
全是来这里买的。
逛一个本地不收门票费的佛寺,来回有徐家的车接送,中午也都回去吃饭。
全程本来应该不花什么钱。
但随意给这群小孩想要什么买什么,再加上其中一点“回扣”,恐怕就这一上午一个来佛寺的行程,就得花掉好几千,甚至上万。
陈句句低头盯了盯自己运动鞋的鞋尖。
11点,所有人启程回去。
到达徐家后,一群人直奔食堂。
陈句句走到门口,见老太太在食堂外的圆桌上等他们,捻着佛珠,带着点笑意。
保姆林阿姨站在老太太身后捏背:“瞧他们回来了。玩得开心吗?”
有个小孩大声回答:“开心!”
老太太含笑:“开心就好。开心就好。”
老太太应该是很喜欢小孩子热闹的吧,虽然她可能压根也不认识谁是谁。
陈句句犹豫两秒,走到老太太身边,送出福袋,轻声说道:“奶奶,这是我送给你的。”
老太太抬头,从样子来看,她都不记得陈句句了。
其他人也都看过来。
陈句句说:“这是在今天逛的寺庙买的,里面是寺庙僧人写的长寿符,在佛祖面前烧的香灰,在佛祖面前开过光。祝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老太太显然很高兴,接过:“好好好。”
陈华立马说:“原来句句买了长寿符,她自己买的,我都没注意到。”
其他人应和:“陈华,你堂妹真有孝心。”
“这孩子不错啊。”
夸起来就觉得有点尴尬了,陈句句回到座位上,低头,没有再说话。
只等话题过去。
坐在斜对面的徐日旸注视了她几秒。
午饭结束,陈句句正好回房间。
“陈句句。”
身后有人叫她。
陈句句回头,见是徐日旸,从食堂的屋檐下走过去。
大太阳有点晒,她挪到一棵树荫下,等他过来。
“有什么事吗?”
“多少钱,我转给你。”徐日旸掏出手机 。
“什么?”
“那个长寿符。”
“不用。那是我送给你奶奶的。”
“我看你买什么东西都抠抠搜搜的,买个玩具来来回回好几趟货比三家。真的不要?”
陈句句沉默了两秒:原来那天他看到了她在天桥对面买东西的情况,她还以为他早走了。
长寿符对只带了几百元零花钱陈句句来说,确实有点贵。
可相比于,这一个多星期徐家给她提供的吃住,压根不值一提。
昨天老太太好像神情有点难过,今天恰好去逛寺庙,这才想到送个符咒让老人家开心开心,没有别的念头。
只不过——
应该私底下送的,不应该当这么多人面送。
陈句句摇头:“不是很贵。不用。”
说完转身。
太阳太大了,陈句句抬手遮住眼睛,小跑到阴凉的林间鹅卵石道,这才放下手,走回去。
徐日旸视线依然落在她的背影上。
下午陈句句一个人待在房间,没出去再参加“旅游团”。
傍晚时分,她去吃饭,跨进门口。
保姆林阿姨正将一个碧玉观音系在老太太领口。
“你瞧瞧这孩子,说都没说,就给你买了。”林阿姨说。
“好看吗?奶奶。”林昕昕坐在老太太身边,凑得很近。
“好看。”老奶奶摸着观音像道。
“这可是花了我全部零花钱买的呢。好几千呢。”
“买这么贵的干什么?”
“就是看到了好看的就想送给奶奶嘛。”林昕昕勾住老太太胳膊,“上次我不是有意的,想给奶奶赔礼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