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萤众生(1597)
唯独她像是逃过了时间杀手的追捕,也免去了被它超度。
纵使过去了千年,从画卷里走出的她依旧是一副不谙世事的少女面容。
那幅画的纸张很老了,因常年接受香火供奉,熏得都有些暗黑发黄。
再加她时不时的离画出走,没有灵力加持,画纸难免会被虫蛀,脏污。
但凡事都得从两个角度去看。
这点亦算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早前她修为尽失后,画还是挂在深山的道观里。
待道观重新修缮完毕,越来越多的香客想将画作私藏。
有的达官显贵不惜利用强权夺画,准备将画献给当朝帝王。
虽说她更早前就时常遇到这种事,总有那王公贵族想将她占为己有。
不幸中的万幸是,前几百年是真正的内乱,天下从内部分裂到民族融合,晸权更迭的极快。
再赶上法难,画像几经沉浮,倒是只单独被容棠的后世收藏过。
等天下终于太平些了,她作为流传下来的古画,自然又被有心之人垂涎上了!
不过无妨,这个时期她虽然处于从零开始的状态,但得益于和那个容棠有所了断,郡主和苏婆婆也不用她管,她修为增长的很快。
离画后她可以附着到神明的塑像上吃食香火,不用非得待在画里。
而在她离开画像后,画中女子的眸眼神采就会极为暗淡,空洞呆板。
更不要说画像还做过修改,颜料的覆盖痕迹很重,后期衔接的线条很生硬,堪称悬崖式拉低了原画师的水平。
那些达官显贵们最初看到她在画像里,都惊觉这幅画有天人合一之感。
直叹画中女仙是惟妙惟俏,有血有肉,很本能的忽略画像缺点,待挣死扒命的把画拿到手了,再看那画中女子就像被抽走了灵魂,意境全无后,缺点又会被无限放大!
但咋说这都是古画,不至于砸手里,可还真没谁敢把画献给帝王了!
主要是不敢赌,毕竟帝王见多识广,天下都是人家的,啥奇珍异宝没见过?
你给他送礼,送好了是平步青云,送不好那就是平地一声雷了!
因此那些达官显贵们即使夺了画,最多也就是盖章鉴藏。
画像在后期算是流落了民间,被高门大户当做古董珍存。
而她在此时已经再次有了抵御雷劫的修为。
只要原画能安然无恙,她在外就耽误不了修行。
待飞升后她得了正神封号,便能脱离本相,彻底跟原画无关了。
在修行这条路上,可以说她一路都是有惊无险,天道并没有多难为她。
就差挑明说,只需她坚持正心正念,位列仙班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奈何她心态发生了变化。
前五百年的她可以说志向高远,一心想要成神成佛。
后五百年的她经历了系统重启,仿佛是回归了真正的本我。
当她的修为到了一定的高度,自然没人再去给她灌输使命,也没人去跟她强调责任大义。
因为她站在那就像个实打实的神明,未来堪称是一片坦途。
可她最原始的思维也随着‘系统重启’开始萌芽复苏。
即使她能为自己活了,也不用格外去背负业障了,她可以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了,但……
她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成仙成神的意义又在哪里?
太多太多的疑问出来,却无人能为她解答。
人间的高僧大师至多百年寿命,谁又敢妄自开口,去点化个千年灵物?
身份在不自觉间发生了转变,她从最初那个需要听经的变成了可以传道授业的。
她扮成菩萨,能出口成章,讲苦聚无常,般若涅槃。
化身女仙,她能讲大道至简,阴阳相生,先天一气,弘道养正。
只可惜她寻遍人世,却找不到谁来开解自己。
于是她困顿在思想的怪圈里,变得愈发迷茫,乃至愈发焦躁。
眼见做假神明和假菩萨不开心,她便显化成凡人的模样。
近距离帮百姓们解决些生活问题,一边做着善事功德,一边想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那天她从菩萨的塑像里窜出来吓晕了一个老太太,转回头她就飞到了街面。
雷劫前后终归不太平,不是大旱便有洪涝,城外聚集了数千名前来投奔的灾民。
他们白天在城内乞讨,夜晚就在简易的草棚里入睡。
为了填饱肚子,卖子卖妻者不计其数。
纵使如此,他们依旧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饿的都靠树皮果腹。
她看到灾民们饿的哀叫自是心声怜悯。
不知是不是乖学生做的太久,灵光一动间,她居然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想到就要做到,当晚她便潜伏进皇宫内院,偷出了一大兜金银元宝。
我旁观的直抽冷气。
祖宗诶!
这劫富济贫的事儿可不能随便干啊!
是有那电视剧,赶上奸臣当道,祸乱朝纲,百姓民不聊生,侠盗看不过去,会偷来朝廷的金银珠宝,送到穷苦人家,救苦救难,替天行道!
但我跟着她飘荡了一千多年,发现这事儿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还是得从两个层面上去讲,你钱送少了,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钱要是送多了,像她偷得都是金银锭子,真扔谁怀里了,那跟扔炸弹差不多!
为啥?
哪朝哪代都有制度。
古代对金银锭子的把控更是严格。
成型的元宝一般都是官银,民间流通的钱币大多是铜币和碎银。
她能耐可大,一会儿隐形一会儿现身的,愣是从禁卫森严的宫闱里偷出一袋子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