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希伯来同人)[希伯来]被魔神掳走后/堕天后神明火葬场了(22)

作者: 故国有虞 阅读记录

“这可是精灵族中,五百年一遇的庆典!拉斐尔殿下和弥赛亚殿下受邀前来,代表天国出席,不正是代表了父神对精灵族的看重?”

旅馆内部,本就是为庆典而来的各族生灵同样是被唤醒。

赫莱尔抬起了手,以手捂住眼,眼睑垂下,目中一派茫然。

他不知道接下来迎接他的是什么,魔神又将带给他怎样的惩罚。

只是头脑放空,他只觉得自己活着,对这城中生灵而言,本就是一场灾难。

他的实力自然是强大的。强大到城中生灵的生死,足以被他掌控。即便是拉斐尔与拉贵尔,同样不能阻止。

但他在魔神面前,却又是如此弱小。以致于根本便不能做出任何抵抗。

他不会以为,昨日里魔神意识的退去,便代表了他的胜利。但他同样无从得知,自己又能将那份清醒与理智,维持到几时。

所以神明呢?他们口中的父神,那对路西菲尔如此宠爱的造物主,又究竟是去了何方?

还是生出了不测?

他只觉得心核一点点被缩紧,而后生出剧烈的疼痛来。

但这样的疼痛对他而言,却又似乎算不得什么。

有关于疼痛的感官仿佛是被钝化。

又或者说在魔神对他的折磨中,身体上的疼痛不过是最不起眼的煎熬。

但赫莱尔的目光透过指缝,好似是看到了庆典开始,无数精灵从王宫里走出。

好似是看到了礼仪周到的拉斐尔似有所感,遥遥望过来一眼。

更好似是超脱身体的束缚,看到了茫茫天国。看到天国最高处,至高的天上的神明。

通往神明殿堂的门紧闭。不曾因任何人的祈祷,忏悔与赎罪而开启。

记忆里仍是茫茫,一片空白。

但在那空白与迷雾中,他却是再清楚不过的意识到。他当信仰的,不是魔神,而是神明。

那将路西菲尔创造的神明。

第20章

“双圣树的光辉,和生命之泉力量的影响,真的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路西菲尔殿下吗?拉斐尔殿下。”

隐在袖中的指尖一点点握紧,弥赛亚转头,开口。以隔绝声音的小屏障起了,再度对拉斐尔问出疑问。

他显然是不想路西菲尔再归来,不愿拉斐尔等,同路西菲尔之间建立起任何连接。

即便他比谁都清楚,掉落到通往深渊祭坛的路西菲尔,归来的可能性是如此渺小。

但万一呢?

万一他们真的是借此同路西菲尔建立了连接,万一路西菲尔仍还保留着那般光辉闪耀的形象。

万一他们从路西菲尔口中,得到了他被自己所害的真相。

不,不会的。他们不会知道的!

路西菲尔......路西菲尔纵使还活着又如何?

那样重的伤势,纵使他路西菲尔并未葬身在魔族口中,亦定不可能将曾经的形象维持。

定然是已经堕落,或成为魔物的禁脔。

这样的路西菲尔说的话语,又有何可信,有何能信?

他们难道还想将一个魔物,带回到天国不成?

弥赛亚心下微寒,只能是尝试着将自己说服。

倒并非是他不想在这样的过程中,做出什么手脚。

实在是做多错多的道理,他比谁人都更清楚不过。

现下他什么都不动,以不变应万变,或许不会引起任何注意。可一旦他做出什么多余的事情,露出什么马脚......

那样的后果,是弥赛亚所不能、更不愿意想象。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便是时日推进,路西菲尔归来的希望,确实是渺茫。

天使们心中的希望,同样在一点点减弱。

即使是一直坚持路西菲尔会归来如拉斐尔、米迦勒等,同样会有那么一瞬间的不安与迷茫。

即便拉斐尔口中仍还在坚持。

“殿下一定还活着,他一定会归来。”

仿佛是在告诉弥赛亚,又好似是在将自己说服。

拉斐尔开口,略作沉吟,将不为人知的隐秘吐出道:

“你可知精灵一族的双圣树,光辉为何如此强大?我与米迦勒等又为何坚信,双圣树和生命之泉力量的影响,可以同殿下建立连接?”

“为何?”

“自然是因为......”

拉斐尔抬眼,目光好似是穿透了时空,望向最初。

那是创世的最初,天与地相分离。世间的生灵与万物,还没有被父神创造之时。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

七罪的锁链,再度在灵魂中浮现,将他的灵一点点搅动和灼烧。

赫莱尔收回手,目光收回。支开窗子,看向这繁花满地,充满了悠扬的乐曲,载歌载舞的街道。

精灵一族无疑是一种高雅而极具有艺术感的种族。

在这样的庆典中,在如此瞩目且热闹的时机。他们自然不吝啬于将王城的每一个角落装点。

将他们喜爱歌声、乐曲与艺术的天赋展现。

最先开始的,自然是对神明的赞美,是对父神的颂扬。

是古老传奇的创世神话,伴随着乐曲在空中飘扬。

传递到赫莱尔的耳。

栩栩如生的场景与画面,好似在他脑海中生成。

在那样的乐曲中,他下意识的想要以力量在指尖凝结,凝结成琴弦模样。而后拨弄过琴弦。

口中唱过歌颂神明的赞歌。

曲子与乐章对他而言,都已经不再重要。即使他的记忆,仍旧是一片空白。但很多行动,对他而言,却已经是本能。

镌刻到灵魂的本能。

“撒拉弗本就是由光与火生成,是善的化身。路西菲尔殿下是父神创造的第一个天使,同我们之间又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