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摄政王买回去之后(115)
年牧归抓住胳膊,将他护在身后,厉声问:“什么人?”
那人一身乞丐打扮,面黄肌瘦的,看向许昭的眼睛直冒光,“大爷,您行行好,我们都好几天没吃饭了。”
许昭赶紧把手里半块油饼给他,“我没咬,掰着吃的。”
那人猛地拿过油饼,远远跑到墙根底下,四下张望之后才开始吃。
随行的素衣侍卫打听一番,过来禀报,说那些都是陕西来的难民。
“镇上这几日来了不少人,进不去京城,只能在这周边讨些吃的,有商户开粥棚施粥,都叫县太爷给掀了,说是不准同那些刁民为伍,不然便是谋反。”
“谋反?”年牧归看着远处的难民,“这两个字都叫人用烂了,凭谁都敢安个谋反的罪名。”
在集市上走了一会,的确有不少难民,许昭都不忍心看了。
到饭馆点上两碗面条,许昭拿出钱袋子,又给旁边的难民都买了一碗。
饭馆简陋破旧,又在临街,他们坐在窗边,窗户大开着,一伸手甚至能碰到过路商贩的扁担。
集市上又不少人,这会是深秋,新鲜菜难得,菜农早上挑着几个筐来,这会只剩下一半了。
前方一阵骚动,推搡之间,打翻了菜农的一箱萝卜。
立刻有人扑上去,捡地上的萝卜吃。
“我前面怎么了?”许昭伸长脖子往外看。
年牧归牵住他的手,把他护在怀里,道:“似乎是有人闹事。”
混乱之中,看见骑在马上的一个人挥了挥鞭子,响声震慑了周围的人。
坐在马上那人许昭认识,正是之前在大街上强抢民女还调戏他的“邹大人”邹蓬,松南县丞的堂亲。
正前方,一个头发蓬乱的难民挣脱开衙役的束缚,冲到马前,大喊道:“吾乃陕西东阳县丞郑秋民,受东阳县十万乡亲所托,持万民书前来为民请愿!”
他猛地抖开手上的麻布,上面写满了名字,“天灾降临,请天家陛下开恩,拯救万民苍生!”
有不少难民聚过来,随他一同高喊:“陛下开恩!拯救万民!”
邹蓬怒骂一声,吩咐道:“把这个刁民拿下,就地处决了!”
衙役们有些迟疑,攥住腰间佩刀,一点点围过去。
那些难民上前,开始推搡阻拦,衙役们似乎顺水推舟,象征性喊上几声,倒也没有人真的拔刀。
邹蓬气急了,翻身下马,抽出近旁一个衙役的佩刀,“一个个反了天了,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
他持刀向前,朝那县丞郑秋民挥去。
突然,有东西破空而来,准确地订在邹蓬拿刀的手腕上,硬生生扎了个对穿。
是一根筷子。
邹蓬痛叫出声,手里的刀滚到在地上。
鲜血溅出,在场众人齐齐惊呼,转身看向筷子飞来的方向。
一男子长身而立,身后牵着个俊秀的小少爷。
“别怕,”年牧归轻声对许昭道,“闭眼睛。” 那小少爷急忙闭上眼睛。
年牧归面无表情上前几步,抽出一名衙役的佩刀,一手挥刀,一手抬起来遮住了许昭的眼睛。
刀刃反射着午后的日光,在众人脸上快速闪过一阵锋芒。
邹蓬的人头应声而落。
众人纷纷后退几步。
第63章 接老公下班
年牧归当街斩了邹蓬,人群一阵骚乱。
整齐的行进声快速围过来,鸣珂一身黑色劲装,带领数十名王府侍卫,厉声喝道:“摄政王在此,谁敢放肆!”
镇上的人没见过摄政王,但都听过他的名字,鸣珂这么一吆喝,有人恨不得当场腿软跪下去。
几个衙役动作倒是麻利,连滚带爬便跪了过来,喊着:“王爷饶命。”
都说摄政王被排挤出京,陛下临朝亲政,传言沸沸扬扬,百姓本来便是不敢信的。
如今见眼前这架势,万千威严,又有侍卫随行,哪有传言中落魄的样子。
果然,关于摄政王的传言都是不可信的,京城内外,实在想不出谁能动得了年牧归。
那在百姓心中可是只手遮天的存在。
陕西东阳县那位县丞郑秋民回过神来,顿时涕泪横流,拖着病弱的身子,扑通一下跪在年牧归面前,手中高举万民书,“小的东阳县丞郑秋民,携万民之愿,求摄政王为东阳百姓做主!”
年牧归伸手抓住万民书的一角,密密麻麻写满不同的字体,每个字都比奏折上的要沉重许多。
他闭了闭眼,把郑秋民扶起来,吩咐鸣珂,“叫小乙送夫人回府,你带一队人马,随我进京。”
“辛苦郑县丞随我同去。”
郑秋民双手颤抖,对年牧归深深作了个揖,“王爷英明,摄政王英明。”
人马行至京城,应是已有消息传入,此刻城门紧闭。
鸣珂上前叫门。
城楼上闪出一人,正是方将军,也不知今日是他值守,还是特意来阻拦。
他站在城楼上,朝下面高声道:“王爷既已卸任,无诏便不得入京,又听王爷当街砍杀朝廷命官,如此行径,依律当斩,看在同朝为官一场的份上,我劝你还是赶紧逃命去吧。”
鸣珂很是看不惯他这副样子,一年前年牧归在朝的时候,这人可是连话都搭不上的,如今又来耀武扬威个什么劲。
他从腰间的箭筒里抽出一支,轻松拉开弓,朝城楼上冷笑一声,“话真多。”
那支羽箭“嗖”的一声,在空中划出利落的弧形,正中城楼上方将军的肩膀。
方将军后退半步,捂住胸口,气急道:“给我放箭,格杀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