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摄政王买回去之后(123)

作者:昨夜何事 阅读记录

是年牧归前几日在瓦舍的床上,两人事后依偎着的时候,说的一句话——

珍珠,若有那么一日,你想不想做皇后?

许昭当时觉得鼻子都通了。

这话可不能乱说啊。

可是再一想,这话若是由年牧归嘴里说出来,倒也合理。

其实,许昭也时常纳闷,这人如此位高权重,说是独自把持朝政也不为过,为什么还要屈尊做摄政王呢?

大概是对大盛的忠心?

这么久了,许昭也看在眼里,年牧归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狠厉…

这个好像确实有…

但是他对大盛是实实在在的,对小皇帝也时常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并没有想过要坐什么位子。

可小皇帝之前的做法,许昭想想都觉得寒心。

他觉得自己如果是年牧归,一定撒手不管任他折腾了,或者直接…

可他不是年牧归,也不懂朝政。

因此,许昭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相公,不管日后怎么样,只要你把我带上就行。”

年牧归听到这个回答笑了很久,把他紧紧揉进怀里,又叹了口气。

“相公去哪都带着你,”年牧归道,“带着我的珍珠。”

摄政王府的议事堂连着几日热闹,都是各路官员拜访,庆祝年牧归回朝的。

可是能被请进府里的,都是年牧归这边的人,他们向着摄政王,难免群情激愤了些。

前段日子年牧归离京,这些人被折腾得不轻,如今终于盼着年牧归回来,心里都憋着一口气,说话也有些没有遮拦。

有几位武将性子急,早便有了再进一步的心思,嚷嚷得年牧归头都大了。

说的也不过都是陛下昏聩,百姓受苦,臣子不忍之类的话。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反他娘的得了。

一个时辰下来,众人说得口干舌燥,脸都争辩红了。

年牧归始终坐在上面,一言不发。

深秋了,窗户虽然关着,还是有风灌进来。

年牧归手有些凉,一下下拨弄着手里的珠串,耳边是边塞呼啸的风声。

先帝在时,朝野动荡,他们一路奔逃,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边塞的小城里呆着。

他是战场上长起来的,跟父亲学着打仗的本事。

父亲同他说,要忠心大盛,辅佐幼帝。

先帝同他说,千万要撑起大盛,若幼帝不贤,无妨取而代之。

年牧归静静坐着,眸色深沉。

众人突然安静下来,看着上面的年牧归。

致命的压迫感笼罩着议事堂,像一座大山

他们也静静等待着,等着年牧归的决定。

虽是深秋,夜风吹拂,几个官员却汗如雨下。

这房间里太安静了,静得喘不过气来。

半晌,年牧归抬抬手指,“今日便这样吧。”

傍晚的摄政王府很好看,新换的琉璃瓦闪着金光,路两边花种也长出来了。

年牧归走到库房,问了问婚礼的筹备。

来年开春是个好日子,他已经定好了,不着急,要把一切都准备充足。

“王爷,”老管家拿着本礼饼册子来问,“成亲时要发的喜饼样子送来了,您过过目。”

年牧归翻着册子,上面都是精致的样式,他觉得都不错。

“夫人说喜欢吃枣泥酥饼,”老管家提示道,“老奴旁敲侧击问出来的。”

其实也不用旁敲侧击,许昭在吃东西这方面没什么可隐瞒的,问一句能连着说好半天不带停的。

“那便枣泥酥饼吧,”年牧归翻着册子,指了几个喜庆的样式,“这些样式都做,当日宾客多,还有街上百姓也有来道喜的,或者来看队伍的,喜饼务必多做一些。”

说完,他又补了一句,“回头再问问夫人,还有什么想吃的,他亏不得嘴,想吃的必定不止这一样,说不定再问的时候,又说想吃别的了。”

“得咧,”老管家点点头,又有些拿不准这个数目,“那,咱们便按照平常的数目添上一倍,做六千块喜饼?”

“一万吧,”年牧归道,“大喜日子,都来讨个彩头。”

“您说的是,”老管家笑得合不拢嘴,“夫人还不知道这事呢,若到了来年,猛不丁被拽去试衣裳,肯定要吓一跳。”

年牧归笑了笑。

“怎么样了?”许昭向前倾着身子,一脸急切,嘴里的杏干都忘了嚼。

怜怜拍拍胸口喘口气,才道:“夫人,我都瞧见了,是糕点铺掌柜来送礼饼册子的,还有秀坊大掌柜,亲自带人抬了箱子过来,我没敢细瞧,看着像是布料,叫王爷挑选的。”

“又开始裁布料了?”许昭眼睛亮了亮,“喜服已经在做了,又送这么多布料过来,是要做好几套吗?”

怜怜笑着道:“您没成过亲不知道呢,这除了喜服、当日见客的礼服、晨起的常服,还要做头一个月里的新衣裳,龙凤花被更是越多越好,还有床幔、垫子、门帘什么的,用的地方多着呢。”

“说得好像你成过亲似的,”许昭托着下巴,“成亲真麻烦啊。”

他说着麻烦,心里却很盼着那一日,都在脑子里幻想无数遍了。

怪不得老管家午膳的时候问想吃什么点心,还说最好是红枣、莲子这样常见的。

刚才只说了枣泥酥饼,是不是说少了?

莲子酥也不错啊!

还有玫瑰酥,栗子糕,桂花饼。

糖糕也好吃啊。

晚膳时候得赶紧再暗示老管家一下!

年牧归还没回来,傍晚天渐渐暗下来,许昭自己在院子里秋千上闲坐着。

午后起来吃了好些东西,这会还不饿,等年牧归回来一起吃饭正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