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对照崽亲妈觉醒了(1055)
“对了,现在国家致力发展经济作物,你要不要看看,种得好的话,一点不比粮食差。”
说到经济作物,老教授明显紧张不少。
云木香好奇,“都有哪些?”
“你跟我来。”
两人端着饭盒,顺着田间小径走到另一片田地旁。
“像棉花纺布,油菜榨油,茶叶……茶叶泡茶,别的地儿不说,本地人都特别喜欢喝茶。”
田地是分区域的,一小块一小块儿,实实在在地实验。
云木香不了解农科院的研究步骤,托近半年经常往地里跑的福,也清楚没经过大量实验的种子不可能批种。
这是想她答应?
云木香委婉地问,“这些东西适合种在山上吗?说来我们山上倒是发现过一块儿野茶田,不过好像对环境有要求,我们尝试过移栽,移栽的都没能成活。”
老教授保持微笑,“我记得,茶叶确实种植条件要高,山田打理好,油菜肯定可以种,棉花就算了。”
“不过我今天喊你来,主要不是看这些,是后面的瞧见没。”
云木香放眼看过去。
为了区分田地,中间栽种了一排树木,透过缝隙朝后面看去,绿油油的。
那是,“看起来像是小麦。”
“是菽粟,看起来和小麦很像,这东西肯定不适合种在山上,鸟儿过一遍就什么都留不下来。”
老教授指着中间,“看树,是嫁接的柑橘品种,这几棵树今年第三年,去年结的柑橘又大又甜,今年春天留种育苗了几十棵,但是吧,农科院试验田就这么大,大果园人家又不稀罕这一点,觉得劳心劳力种这么长时间,出来味道不好白种,味道好吧就那么一点都不够出货。”
絮絮叨叨说了许多,最后才想起来肯定地说。
“这东西肯定适合种山上,也不太需要精心打理。”
云木香脑海里浮现娃娃曾经给她看过的地貌图。
天府山上其实不少野生柑橘树。
结果很多,但是果子甜不甜,要看运气。
有些酸甜,有些却很酸涩。
云木香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已经长成的树木还能不能嫁接改品种?”
“哈?这要看实际情况来定。”
云木香说:“教授,果苗我可以要,我就一个要求,希望您上山帮忙看看都适合栽种什么经济作物。”
顿了下,补充道,“要那种容易活的,如果不方便,看看能不能把以前野生的果树给修理嫁接一下。”
能成就成,不能成就算。
但是新栽种的果树,她不考虑种太多。
说到底,心里还是担心两年后辛苦付之一炬。
水果这东西不像是粮食,是必需品。
老教授自然开心,“那我跟上面申请一下,至于种子,不如这样吧,我实地考察之后根据你们那儿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吧。”
他也看出来了。
眼前这漂亮姑娘对农业方面就是个半吊子。
不,半吊子都算不上。
可她有这么一颗甘愿为实验奉献的心,老教授就能单方面宣布,这姑娘是好样的。
笑完看到手中端着的饭盒,哎呦一声。
“看我,光顾着说,忘记还没吃饭。”
“先吃先吃。”
第217章 置换
饭盒里, 菜汤泡着米饭,盖上盖子闷了有个把小时,再打开, 混杂在一块儿的气温十分不好闻。
云木香鼻子微动,用筷子将饭菜搅拌在一起, 散了散热。
树荫下凉风吹过, 树叶飒飒作响。
云木香慢吞吞, 一口一口将饭菜吃干净。
置身田地中,偶尔窥见的年迈身影穿梭其中,让云木香生出一种错觉。
浪费真该死。
结果就是她吃太撑, 老教授看得出来云木香很少下地,下午带她去了培育室。
云木香在里头看见要带走的柑橘树苗。
还瞧见一层层塑料薄膜笼罩的神秘区域,里头是什么没瞧见。
良久,埋首在书桌前的老教授抬起头。
“根据你的诉求, 你想要粮食产量高, 还是栽种高粱最合适,新品我减少分量,你只带玉米吧。”
“那其他……”
老教授伸手抬了下眼镜,“东西还是要种在合适的地方。”
当然也没说死, “等我现场看过, 我打申请要等一天,你什么时候回去?”
原本计划是明天。
“等两天, 我还是想去化肥厂一趟。”
总要去试一试。
批不下来化肥, 也该仔细了解一下需求。
“那晚上就住所里,我们这也有招待的地方。”
农科院因为田地原因, 靠近市郊,再回市里太耽误时间。
云木香当天住了一晚, 隔天又在老教授的带领下走了一些手续,结束后和老教约好。
她说:“我来之前打听过,车站有下县城的大巴,我们后天早上八点之前在车站碰面,到县城之后就有直达去军区的公交。”
下午最后一点三四点的车,期间时间足够富裕。
老教授怕自己忘记,掏出自己的小笔记本,板板正正地记下来。
“正好,所里有去市里送东西的车,把你送过去。”
“方便吗?”
一打听,是去市政府送报告的。
告辞告辞。
云木香还是决定自己走。
某些时候,公家车和公交车坐起来没区别。
云木香头昏昏沉沉地坐到站,靠近化肥厂,从后门下来时双腿都有些打飘,难受地扶住路边的电线杆子。
胳膊上挂着篮筐的妇人扎着头巾,整个将脸围住大半,只露出一双眼睛。
她目标准确地凑到云木香身边,视线看着外面,仿佛在等公交,手上却悄悄掀开粗布,露出篮子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