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乌小姐卷入神奇世界(9)

乌岚随杜上公走下亭子。

到死者身前,杜上公蹲了下去,老太医以为他也要诊脉,特意将死者的手腕递过去。

杜上公挥了挥手,“我不会看脉。”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下,杜上公自腰间取出一粒粉色丹丸,掰开死者的嘴巴,将丹丸塞进去,小吏适时送来一杯水,杜上公一并喂给他。

石阶上排队的人不再排得那么整齐,前后都有人探着脖子往杜上公这里张望。

老太医始终没放开地上年轻人的手,他第一个发现“死者”的异状,惊呼道:“有脉象了,他活过来了!”

旁边的大娘激动得涕泪横流,一边用袖子猛擦眼泪,一边道:“是杜上公的仙丹,叫这孩子死而复生!”

队伍里一阵窃窃私语。

杜上公举起手,示意众人安静,朗声道:“不是杜某的仙丹,是稚川君的仙丹。”

众人前后左右地互相点头致意,有人高声大喊,跪谢稚川君显灵,杜上公立刻制止道:“稚川君不喜喧哗吵闹,感激之情留在心底,往后潜心修行就好。”

这时,起死回生的青年终于恢复神智,他像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被大娘推搡着,向杜上公表达了谢意。

起身返回翠霞亭前,杜上公对他道:“你体弱,不宜久站,先随我上前来吧。”

这位年轻人刚去鬼门关走了一遭,神情始终有些迷离。

年轻人告诉杜上公,他是新科进士,去寺里还愿,在暖阁休息时,被东壁一幅山水画吸引,寺僧为他折了一片竹叶,放置于画中,年轻进士不解其意,紧盯那片竹叶,直到竹叶变作一艘船,他顺势抬脚上船,船帆随之扬起,一路将他送到了稚川城。

杜上公问他所求何事,年轻进士说他还有官身,想要回去做官。

杜上公表示可以如他所愿,年轻的进士得偿所愿,点点头要离开,忽然又回过身来,“请教上公,我方才可是死了?”

杜上公优雅地扬了扬手,示意他问阶下排队的人。

年轻进士踯躅起来,“在此修道,真能长生不老吗?”

杜上公微微一笑,“进士贵庚?”

“二十七。”

“二十七中进士,未来大有可为。只是你的野心,在稚川施展不开。”杜上公道,“为长生不老留在稚川,恐怕也会失望,稚川只能给诸位提供修身养性之所,不能确保各位升仙。”

进士还想争取,只见杜上公朝身侧小吏打了个眼色,小吏上前一步,将犹豫不决的年轻人强行扭送离开了。

进士走后没多久,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进到亭内。女子身穿素色白衣,挡不住一张不施粉黛却比花娇的脸。

她是海棠花修成的精魅,受稚川君邀请,随牡丹花精一起来到稚川城。海棠花精想拜城中宿儒汪希彦为师,无奈他不收女学生,海棠花精转来托付杜上公。

汪希彦的大名,在稚川城如雷贯耳。入稚川前,汪老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儒,虽幽居饶州乡野,慕名前去求教的各地士子仍旧络绎不绝。当今圣人也曾三催四请,邀他进京讲学,早年他还应邀前往,晚年多以身体不便为由,在家潜心着书,再也不出门了。

“此事,我帮不了你。”杜上公道。

“你是稚川城上公,稚川城的事,为何帮不了?”海棠花精问。

“稚川城的公事我能管,汪老先生收徒属于私事,我管不了。”

“或者上公能教我一些法子?”海棠花精道,“都说你是城里脑袋瓜最活络的人。”

美人的夸奖,杜上公很受用,于是思忖片刻,道:“说起来,倒真有个机会,你可以亲自去找汪老拜师。”

海棠花精眼睛霎时亮了起来。

杜上公朝她招招手,示意她近身。

杜上公轻声道:“今夜王四郎府上宴请,召城中乐伎伴乐。汪老先生和王四郎早有旧交,定会前来赴宴,你可扮作乐人,随众乐伎一起入府。待众宾客酒酣耳热之际,你再当众拜师,汪老先生必然不好拒绝。”

海棠花精很满意这个办法,当即向杜上公致谢,施礼告辞。

稚川君的帖子(10-11)

10、

处理完公事,已是日暮时分,杜上公要请乌岚吃晚饭。

乌岚没急着应约,转问道:“杜上公和王四郎熟吗?”

“还算相熟。”

“听上公说王四郎府上有宴会,我初来稚川,想去凑凑热闹,不知道方不方便。”

杜上公面露犹豫。

“上公不方便带我去?”

“绝无此意。”杜上公道,“只是与王四郎来往的,大都是士子,文人酸腐,恐怕乌娘子不喜欢。”

“杜上公怎么知道我不喜欢?”

杜上公淡淡一笑,“乌娘子陪杜某料理公事这一日,格外喜欢听凡人讲自己如何进入稚川。杜某私以为,乌娘子应该更喜欢听人谈道术道法。”

“说起道术,杜上公似乎很擅长。”

“哪里哪里。”杜上公连连摆手,“稚川建城不足一甲子,托仙君法力,城中修行者,凡人野兽,草木花卉,只要悉心向道,仙君都会赐予仙丹,用了仙丹,便有仙气,这点仙气,不够就地飞升,变些小把戏娱人娱己,还是绰绰有余。”

两人一边慢步走下台阶,一边低声交谈。

“稚川建城多久?”乌岚问。

“具体多久,杜某不甚清楚。”杜上公道。

“上公是稚川城最大的官,我看今天你处理公事,旁边的书吏一直在记录。”乌岚道,“城中有文字记载?”

“确有记载,记的也只是近三年的事,稚川城最早并不像如今这般秩序井然,稚川君先后从凡世请来许多智者、大儒,众人齐议,才渐渐将这些事物建了制,落实为稚川府制。”杜上公道,“起先,城中智者太多,不少人都曾在凡世封侯拜相,受当朝陛下器重。到了稚川,谁也不服谁,这一城之制,不能按凡世那样建,久也定不下来。智者们各个知书达理、能言善辩,却很少有人知道种粮、种菜,稚川虽是沃土,无人种植,也同荒地差不多。稚川仙君担心这群聪明人饿死,又陆续请来不少农人、匠人、百工之人,赐予他们法力,让他们各展所长,在城中安身立命。”

上一篇: 不合格的主角 下一篇: 云朵和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