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宦心如死灰后(156)
为宦多年,操心负责了多少天下大事,有些潜意识的习惯和心态始终改变不了。
没办法将自己的生活和家国彻底割裂开。
也或许,是想让那个人的江山坐地更稳固一些,别轻易就覆灭了,到时候还要连累他也失去安稳的生活。
万般情绪在心中流淌,造就了容诀去颐州的毅然决然。
·
又三月过去,深夜,御书房。
一豆灯火下殷无秽还在审阅最新呈递上来的战报奏疏,愈往后看青年帝王眉梢压地愈紧。
战争甫一爆发时,昭王主动请缨前往镇守西疆。她从小在那边长大,形势熟悉,再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殷无秽当即就应允了。除了西疆军外,又令拨十万大军给她,一举荡平西戎。
昭王信心十足,殷无秽对她也放心。
除此之外,殷无秽还有一个不情之请,拜托她北上的路上帮忙探访容诀行踪,如有消息,立即通知他。
虽然不认为容诀会去北方,但万一呢,他反其道而行也不是不可能,殷无秽要备好万全之法。
昭王不可置信殷无秽竟然提出这样的要求,她更震惊的,是殷无秽和对方的关系,听殷无秽的意思,容诀的死另有隐情。
如今七弟顺利登基,东厂也被清算,她再没提起过容诀。
看殷无秽的态度,显然对容诀很不一般。
昭王不笨,她火速排除掉所有的不可能,即使剩下的答案再匪夷所思,昭王也不得不相信。她猜出了一点端倪,怀疑自家弟弟和那个宦官有不可告人的不正当关系。
她没有直接问皇帝,殷无秽却主动承认了:
“他对孤很重要,如果你见到,务必好好照顾他,第一时间通知孤。”
昭王瞠目结舌地捂住了嘴,同手同脚走出殿门。
不论她心里如何惊涛骇浪,还是好好执行了殷无秽交给她的任务。不过,北上一路没有任何有关容诀的消息。
但愿,她那耽于情爱的弟弟能想开一点。
他们,终归不是一路人。
时间过去三月,西疆的战况一直不错,捷报频传,有昭王镇场,那边殷无秽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
不过,和车代的战争很不理想,大周已经连丢几座城池了,连武将都战死了两名。
此番挂帅出征的将领过去都曾戎马倥葱,也算是个中佼佼者,凯旋归来朝堂后沉浮政斗,昔日的本事和热忱如今不知还剩下了几分。
接连失利,军心涣散。再这样下去,形势不容乐观。
殷无秽抬手捏了捏鼻梁骨,低喃出声:“车代……”
车代的战马甚为厉害,彪悍十足,且他们给马匹都配备了盔甲,更加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我军很多士兵直接命丧对方的铁蹄之下。
照这样发展下去,大周必败。
大周现如今除了跟随昭王的那部分武将有真本事以外,其实没什么可用的人才了。
武学方面堪忧。年纪大的武将在政治漩涡中渐次失了血性,年纪小的暂时顶不到那个位置,导致中间青黄不接。
殷无秽双手交叉支在檀木桌上,他在思忖两郊大营的军队上战场的可行性。
这是一把锋利的刀,只可惜,在先帝的忽视下蒙了尘。
要想重新出鞘发光,他们需要一位强有力的领导者,立军威,树民心,一举扭转我军颓势。
殷无秽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念头。
前段时间朝廷内政再次爆发了一波严重矛盾。
因为落马了不少腐败官员,这些官员底下又牵系着诸多小官员。小官员没了指示,瞬间晕头转向,连贪污来的民脂民膏都不晓得孝敬给谁。
殷无秽得知,发了好大一通火,将所有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尽数归还百姓,不知来历的财产充入国库,做战备用。
这也让他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策。
革除这些贪官职位,一并按照大周律法论处,同时提拔了不少朝中政绩清廉的官员,甚至允许清官举荐,由这批人暂时代领被革职的官员职务。
万幸,这法子起了成效,大周严峻的内忧出现了好转迹象。
此外,殷无秽还在宵衣旰食地梳理朝堂内政。
有合适人员填补的就补上,没有就由同级官员、或者略下一级的官员暂代职务,所有官员共同监督。这不再仅是御史台的职能,而是由其他官员同享,若查证属实,还可嘉奖。
有了前车之鉴,和其他国家的侵略进犯,朝堂官员难得同舟共济,一心御敌。
眼下朝政已恢复了基本行政运作,短期内不会再出现问题。
殷无秽的念头就更加强烈了。
趁现在时机合适,大周还没有被战争拖到山穷水尽、民心尽失的地步,他打算御驾亲征。
率领两郊大营的军队亲自前往战场,最先要保住的,是距离大周京畿最近的天然屏障,颐州。
就从这里开始,他要将大周被抢走的城池,一座一座全部夺回来。
正好,颐州刺史发来八百里加急奏疏,请求朝廷增援。
目前的主战场在西南方向距离颐州最近的济州。济州战况不出所料,一直节节败退。
等增援来时,大抵就要彻底落败了。
济州刺史为了保护城中百姓,很可能会带百姓撤退进颐州避难。那么,颐州绝对不能失利。
不论是作为军机位置,还是大周的民心,都不能再输了。
此一战,必须要赢。
殷无秽在那道八百里加急的奏疏上写下朱红批复:
“不日孤将率军亲征,直达颐州,望卿坚守阵地,等增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