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嘴小反派的亲妈[七零](270)

如果说林母以前不知道宁书的绣工,但后来随着三个宝穿上新衣服,她自然是知道宁书的手艺很好的。但是也不知道她会绣花啊。

“嗯,就简单的勾勒了一下。”确实是简单的勾勒一下,并不是怎么绣出来的。宁书一点都没有谦虚的意思。

可听在林母的眼里,她就是谦虚了。老三媳妇不仅谦虚,还孝顺。

现在的林母是完全的忘记了半年她的老三媳妇是什么样子的了。

林父和林母在一家子人的注视下,脱了身上那件老旧的棉衣,露出里面也不知道穿了多少年的毛线衣,毛线衣上的毛线还不是一个颜色,黑色灰色都有。在这个年代,这是因为一个颜色不够,所以多种颜色拼凑在一起织出来的。不过在后世,大概也是一种元素了。

两个老人喜乐乐的穿上宁书的棉背心,虽然没有袖子,可真是比他们那件老旧的棉衣暖和。老棉衣棉花都团在一起了,有些硬了,不柔软了。而这件棉背心因为棉花放的够,穿在身上很暖和。

“真好看。”钱爱芬称赞道,“这衣服一穿上,娘都年轻了十岁了。”

这话可不仅仅是称赞林母,也称赞了宁书。

张琴芳翻了个白眼,大嫂这个马屁精,之前为了工作,可以不要脸,现在收了人家的棉背心,也可以不要脸。真是面子里子都丢光了。

林母道:“还别说,看着真是年轻了。这领子也特别,和别的棉背心领子不一样。”

宁书给林母做的那件棉背心在领子上也是花了心思的,不像一般棉背心扣起来是V领。她这件是低领小圆领的,有点类似于旗袍的领子,很适合老年人穿。

让普通的老太太穿上,也多了一丝品味。

而林父的那件是圆领,中规中矩了一些。

宁书又道:“爹娘喜欢就行,还有这两个红纸包,祝爹娘新年万事如意。”说着,她把两个红纸包拿出来。

这……

林母惊呆了,如果说宁书送衣服她还能接受,是儿媳妇的一片孝心,可给红纸包……向来只有长辈给小辈的啊,哪有小辈给长辈的?

宁书也干脆:“我们那边的习俗,分家出去的孩子,或者已经工作的孩子,每年都要给父母包个红纸包,象征着孩子的一片孝心。”

这……林母不好意思收。

这时候,林国栋也开口了:“爹娘就收着吧。”

老三都这样说了,林母也就没有推辞了。她心里想着,以后补贴给孙子就是了。

正当这个时候,林家的11个小朋友回来了。

“啊……奶奶也有压岁钱红纸包吗?”二宝惊讶的大喊,“我们也有哦。”

果真,11个小朋友,个个脖子上带着红色毛线绳,下面绑着红纸包。

第88章

11个小朋友脖子上带着红纸包的场面还是很震撼人的。

林家的大人全都看着这11个小朋友,从最小的三宝3岁,到最大的林青梅14岁。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还背着沉甸甸的布袋,里面都是吃的。

林父看着这些孙子孙女,心里也很是触动,这11个人出去,就是打架都不带怕的。

在农村最怕什么?最怕家里人口少,子嗣不丰啊。

林母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四个孩子,在这个年代不算会生的,属于中等。厉害的是林家把四个孩子都养好了,还能供一个上大学,这就是本事了。

“你们这是哪来的压岁钱啊?”钱爱芬首先问道。看他们的压岁钱都是一样的,显然是同一个人的。再联想宁书给林父林母的压岁钱,钱爱芬就想到了,“不会是三弟妹准备的吧?”

“是我娘给的啊。”二宝和钱爱芬同时开口。

果然。

“青兰、青菊、青竹、海全,把压岁钱给娘,娘给你们藏着,小孩子拿着压岁钱丢了怎么办?”张琴芳很想知道红纸包里多少压岁钱,所以迫不及待的找了个借口说了。

二房的几个小孩胆子都不大,他们尽管脸上都不舍得压岁钱,但听到张琴芳的话,还是乖乖把压岁钱从脖子上取了下来,然后给了他们娘。

其实他们都知道压岁钱有多少,拿到手的时候就看了。哪有小孩子不好奇压岁钱的,看好之后,他们又重新绑好,戴在脖子上。

“娘……”

二房四个孩子把红纸包给张琴芳,然后有些沮丧的站在张琴芳身边。

林青梅见状,也把自己脖子上的红毛线取了下来,然后把自己的红纸包递给钱爱芬:“娘,给你。”

钱爱芬刚准备去接,可听到宁书的话,她就停了一下。

只见一宝也学二房的哥哥姐姐,把自己的红纸包压岁钱给了他娘:“娘,把钱钱给你。”

宁书却是没有接,而是道:“这是给你们的压岁钱,也就是你们自己的钱,你可以自己安排用处,可以买水果糖吃,也可以存着,等需要花钱的时候再拿出来。”小朋友一年也就5分钱压岁钱,宁书就不拿走了。

“娘我知道了,我存起来,等钱钱多了,给娘买肉肉吃。”一宝乖乖道。

二宝也趁机道:“我也存起来。等钱钱多了,给娘买衣服。”

三宝听到两个锅锅的话,也豪气道:“娘,肉肉吃。”

宁书不禁笑了:“那娘等着啊。”

钱爱芬听到这话,也就没有接了,她也跟着道:“青梅,这是你们三婶给你们的压岁钱,你们自己藏着吧,像你三婶说的,你们自己的钱,你们自己可以安排怎么花。”不过,钱爱芬也担心他们乱花,又道,“你们可以存着买本子和铅笔,或者等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