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团长你好。”宁书也礼貌的打招呼。
刘团长笑着道:“宁同志,我过来是为了你们家三个孩子的事情,今天你们家三个孩子的表演非常的精彩。你们有没有想过让孩子往文艺兵的方向发展?”
宁书是料到刘团长过来和三个宝的演出有关,只是没有想到问三个宝的发展方向。
宁书:“他们最大的才八岁,文工团招收八岁的文艺兵?”不会吧?这年纪会不会太小了。
刘团长一听就知道宁书误会了:“宁同志,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孩子业余要不要来文工团训练,等将来他们到了适合的年纪就可以直接来文工团了。”
宁书明白刘团长的意思了,这相当于让孩子参加兴趣小组。她原以为是让三个宝放弃学业去文工团,那可定是不行的。
三个宝还小,肯定要以学习为主的。学习不是为了要让他们出人头地,而是学习可以扩大一个人的眼见,学习可以增长一个人的见识。
“谢谢刘团长对三个孩子的看重,那我晚上问问他们,现在他们出去玩了。”宁书十分真诚的感谢,“这件事我想问问孩子们的意见。”
通过刘团长这件事,她对孩子们也有了别的想法。很多孩子的未来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现在三个宝还在起跑线上,是不是可以让他们有不一样的起跑线呢?
“那好的,我就静等林营长的消息了。”刘团长说了这件事就离开了。
等刘团长一离开,宁书就和林国栋说了她刚才想到的事情:“你知道现在有培养孩子兴趣的地方吗?比如跳舞、唱歌、下棋、画画等等,培养这种兴趣的地方。”
宁书虽然是胎穿的,但是她从小为了填饱肚子而努力,根本无暇顾及这种,对于这个世年代,她其实也是一知半解的。
林国栋道:“有,少年文化宫。少年文化宫里有各种兴趣小组,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看看。”他倒是没有想到这些,他本来就是农村出来的,这些城里人的兴趣,他又怎么会想到。现在他媳妇提起来了,他觉得确实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在家里有条件的情况下,他也想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只有教育好了,孩子们的未来才会更好。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再穷也不能穷孩子们的教育。
对对对,就是少年文化宫。前世她小的时候,也有少年文化宫的。后来随着世界的发展,各种兴趣培训学校出来了,少年文化宫好像就没有这种兴趣的培训了,也渐渐的没怎么听说了。
“那我们明天去少年文化宫看看?”反正明天也是休息,宁书的想法来了,挡也挡不住。
林国栋:“可以。”
第186章
第二天
宁书和林国栋带着三个宝去了少年宫。
看到少年宫,宁书是有些震撼的,眼前的少年宫算是这个年代高楼了。和现代的建筑物相比,朴实、陈旧,但是又有年代特色,让人有些回味。
少年宫里的人还不少,但基本都是小孩。
三个宝睁大了眼睛,看着少年宫内的人。
“娘,这里人好多啊。”二宝好奇的东张西望。
宁书道:“是啊,都是和你们一样的孩子,也有比你们大的。”
一宝问:“娘,他们也是来报名兴趣班的吗?”
今天来少年宫的原因娘昨天晚上已经和他们说了,他们对此也非常的好奇。只是再怎么好奇,也没有想到这里有这么多的人。
三宝牵着娘的手,小手拉的紧紧的。
宁书道:“有些人是来报名的,有些人是来看的,你们进去之后也好好看看,然后想一想你们到时候要报名哪个兴趣班。”
“知道了娘。”
三个宝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商量过了。
一宝想当科学家,发明火车、电视机、冰箱等等,然后给娘挣很多很多的钱。
二宝和一宝的想法是一样的,只要能挣钱,什么都想做。
三宝自打有记忆的时候,娘是好娘了,他们也随军了,家里是有鸡蛋和肉吃的。所以他和两个执着于挣钱的哥哥不一样。
但是,在两个哥哥对挣钱的熏陶下,三宝也是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只是对挣钱没有像哥哥那样的执念。
一家五口进了少年宫。
今天由于是国庆节,少年宫的人也比平时多,他们进入不久,就发现少年宫里还有演出。
在这个紧张又压迫的年代,还能在外面看见演出,着实有些意外,也让少年宫里的人很高兴。
“娘,这个和我们在部队里的表演一样啊。”二宝道。
三个宝这种小朋友对演出是没有抵抗力的,就像看电影一样。他们看着演出的节目,眼睛都移不开了,双眼里满是欢喜。
宁书道:“是啊,我们在部队里有国庆演出,人家也有国庆演出啊。”是不是国庆演出她不知道,但是这个日子的演出,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虽然他们是外来看客,位置也很后面,但是不影响他们观看。演出的场地是在中间,然后围绕着中间的舞台,看台一圈一圈往外扩展,也是一圈比一圈高的,就和后世的体育馆一样。
说起来,在这个年代,宁书也意外还有人有这个闲情逸致看这样的演出。
三个宝看的格外认真,他们站在爹娘的中间,不用担心有坏人。
宁书和林国栋虽然也在看,但主要还是看着三个孩子。哪怕在这种场合有人贩子的可能性极低,但他们还是不放心。
一家五口大约看了一个小时之后,演出就到了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