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一个男贵妃(158)+番外
继位大典这日,赵铁柱在群臣瞩目之下,郑重地将玉玺交到了燕洵手中,“往后你便是大燕的天了。”
燕洵敬畏地接过玉玺,眼眶有些发红,“燕洵定不负皇叔所托。”
大燕二百三十八年,二月初八,盛显帝将皇位传于燕世子洵,改国号为“平”。
在群臣朝拜新帝时,赵铁柱就默默离开了,颇有股“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意味。
不管怎么说,他都替燕重云给了大燕一个交代。
马车行至府上的时候,正赶上阿澜从外头回来。
赵铁柱将人拉进怀里抱了抱,“去哪了?”
王富贵说:“去茶馆听书,那说书先生消息倒是灵通得很,将今日盛显帝如何传位,新帝又是如何登基的场面说得绘声绘色,连衣服上的花纹都能说个清清楚楚,莫不是在宫里插个眼?”
赵铁柱拉着他的手进了府,“那你也给我说说,他都是怎么说的。”
王富贵却说:“听他说了半个多小时,无非也就是传位那么点事儿,没什么意思,但他说明日要讲讲盛显帝和澜贵妃的事儿,还说要讲那个叫盛显帝放弃皇位的神秘男人,明儿咱俩一块儿去听听,我还叫十三定了间上房。”
赵铁柱一时哭笑不得,哪有正主自己去听别人编故事的。
但他还是答应了,只要他的阿澜开心,做什么他都愿意陪着。
第二日听完说书后王富贵觉得十分无语,他都没想到古代还有人搞抄袭融梗这套,这说书的完全把他照着聊斋里头的妖怪讲,揉几个的片段一拼,就成了一个全新的故事。
兄弟你是懂创作的。
王富贵顿时觉得这银子花得不值,拉着赵铁柱就走了。
赵铁柱哄了他一会,又转移话题说想感受感受宫外的生活。
于是王富贵又充分充当了一个导游的角色,花几天时间带他把京城里他觉得有意思的地方玩了个遍。
“果然还是自由的味道更让人着迷啊。”赵铁柱吃着阿澜买的糖圆儿,不禁感慨。
人退休了不用上班的感觉,真的太舒适了。
王富贵说:“明儿元宵,我听说夜里街上更热闹,咱们明天早点吃晚饭了出来看看,感受感受。”
赵铁柱点头,民间的节日他还没感受过,更何况是跟阿澜一起,他当下就开始期待起来。
元宵这天厨子又做了整桌满汉全席,还煮了一大锅元宵。
王富贵再叫他们一起吃的时候,他们都将目光偷偷递到了赵铁柱身上。
似乎还在忌惮这位前皇帝。
王富贵当即清了清喉咙,背挺得笔直,“都望着他做什么?这是王府,这个家我说了算。”
众人出声附和,但明显的还在等一个赵铁柱的表态,毕竟谁想过会有一天要跟从前的皇帝在一起吃饭?
这可不兴想,会减阳寿的。
“听你们公子的,这个家他说的算,我也得听他的。”赵铁柱主动表态,一点架子也不端。
这才叫众人松了口气,都陆陆续续落了坐,开始吃起饭来。
吃完饭后王富贵迫不及待地想出门去,又似是想起来什么一样对众人说:“你们一会都出去逛逛吧,孙德福给大家发些银子,难得过节,想买什么就买些什么吧。”
孙德福很快就拿出荷包给大家分银子,拿到银子后众人又纷纷道谢。
王富贵挥挥手,拉着赵铁柱就出了门。
今夜的京城灯火阑珊宛如白昼,各类摊贩只增不减。
橙黄色的灯火映照着人们欢笑的脸,节日氛围感一下就上来了。
不同于穿过来之前的索然无味,也没有皇宫里那样华丽又逼迫的拘谨,这里充斥着人间烟火气和人们对节日的欢喜。
一切都是那样简单而发自内心的快乐。
街边也多了许多卖花灯的商贩,还有一些酒楼和茶馆门前与大堂里挂了许多灯谜。
王富贵走过一家茶馆,在门外的架子上看了看那些灯谜。
“客官可要猜灯谜?猜中了便可领取本店招牌糕点一份呐。”
说着打开了一份小食盒,里面摆着精致的糕点,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花香。
看起来还挺有食欲的,王富贵答:“好啊,那便来猜一猜。”
王富贵仔细看着架子上挂着的灯谜。
——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怕风,一边怕雨。(打一个字)
——层云隐去月当头。(打一个字)
——云盖中秋月,雨淋元宵灯。(打一成语)
……
这些题他看来看去都觉得挺有难度的,眼睛上下来回扫了好几遍,硬是没找出一个简单点的。
“客官,您选好了吗?”看摊的伙计问了声。
王富贵又不好意思说他一个都答不出来。
只好扯了扯身边赵铁柱的袖子,小声跟他说:“燕重云读过不少书,猜个灯谜应该不在话下,快,你来。”
赵铁柱搂住他的腰在他耳边轻言,“我答对了有奖励吗?”
王富贵对上他的眼,那双眼中清晰地印着自己的身影,“好啊,想要什么奖励我都给。”
赵铁柱像来劲儿了一样,一口气答出了五六个。
就连旁边看的人都替他鼓起了掌,看摊的伙计倒也没想到他这么厉害,但今日过节,许下的承诺还是要兑现的,当即拿出了好几份糕点,准备给他包起来。
“用不着这么多,一份即可,若是好吃,下回再来买便是。”大过节的,他俩是出来玩儿的,又不是进货的,没什么必要,多了也没手拿。
伙计听了咧开嘴冲他笑了笑,顺了他的意给他包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