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扇成长史(32)
“小时候先帝很是不喜我们提起这位姑母,记得那次先帝来凤藻宫看望母后。”
“妾身正好也在,那时妾身不懂先帝的想法。”
“听到他们说起临蕙姑母,便也插嘴提了一句安成姑母。”
“不想先帝顿时勃然大怒,当时妾身虽小却也把先帝这一怒深深记在了脑海里。”
“从此不敢再提起有关这位姑母一言半语。”
提起这件事我心中也是感慨。
想到了儿时有宫女跟皇祖母回禀这件事的情景。
当时还小已经记不清皇祖母说了什么。
却清晰的记得她当时一甩衣袖很生气的把案几上的东西全都摔了出去。
摔完后还犹不解气的把鬓边斜插着的一只步摇也扯下来折成两半狠狠的扔在了地上。
而自己也被吓的扑在了孟姑姑怀里哭了起来。
还依稀记得那只步摇是她生辰当日先帝所送的一堆礼物中其中的一件。
望着皇姐巡视的目光。
手掌不自觉的在袖里握成了拳。
淡淡的向她点点头。
“嗯,这件事当时我在长颐宫也听宫女跟皇祖母说过。”
“安成姑母和先帝明明就是跟皇祖母一母同胞的亲姐弟。”
“临蕙姑母还是张太妃所出,为什么就对两人的态度如此让人琢磨不透。”
皇姐见我也想不透此事便自顾自的说了出来。
感觉到指甲已经轻微扣住了手心,方才松开手掌,收起心神低低道。
“这其中的缘由又岂是你我能轻易猜测的,这些对咱们来说都不是什么要紧事了。”
“上一辈的事终究是太遥远了,且与我们也牵扯不到什么,随它去吧!”
顾家大小姐
低低说完才又抬眼笑言。
“眼下最重要的是几天后的除夕宫宴,以及皇姐在宫里小住一事。”
又回到了刚才的话题,皇姐也理了理心神不复刚才的忐忑轻言笑着。
“后宫的人个个都是些人精,又岂会领悟不到陛下的心思。”
“见风使舵是他们的生存之道,且后宫已经就有看不惯陶荆夫人的作风了。”
“上回湖山当地的县官向司礼令进献了几块上好的湖墨。”
“司礼令的罗司制往文书殿送了八块,其余几块本来是要送去合德宫让圣林做主的。”
“却不想被当天母后召进宫的陶荆夫人在半路上给拦了下来。”
“不仅如此还自作主张让人把其中两块湖墨送去了荣国公府。”
“如此稀有的好墨也是圣林脾气好,不予理睬。”
“要不然她一个夫人能随意拿后廷的东西还能顺便免去一顿诫罚。”
听着皇姐的话用手抚了抚案几。
“有母后在上面罩着,又是亲戚,圣林又是个尊重长辈的自然不会说什么。”
“倒是四舅母还真以为她比圣林还有脸面。”
“不过说起湖墨的事荣国公府的几位公子小姐在学识这方面算是佼佼者,也不算辱没了那两块好墨。”
皇姐似有些累了用手轻抚了额。
“还是陛下懂得好东西就得配妙人。”
“对了,几位舅舅家的几位公子姑娘们有几位成了家。”
“还有几位也订了亲估计过完年就要办婚事,剩下的也差不多要到了议亲的年龄。”
我一想可不是王家晚辈众多,多数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是啊,尤其是四舅母的小女儿连裴表妹人不仅出落的娇艳。”
“关键还知书达礼,跟她娘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还有小舅的大公子也算是才华横溢。”
不过还是轻睨了皇姐一眼。
“你怎么突然说起这个。”
皇姐亦瞟了我一眼神秘一笑。
“陛下还不知道吧?前几日陈侯府的大夫人给京里各个府的公子小姐都发了请帖。”
“大夫人梁氏喜欢听戏特地请了京里现流行的戏班子到府中唱戏。”
我不解:“听个戏而已值得皇姐你这么神秘吗?”
皇姐又带笑顺了我一眼。
“陛下这就不知道了吧。”
“这京中大户人家一般授宴邀请年轻的小姐公子来参加什么宴会表面是为了图热闹。”
“其实暗地里都是为了给自家的儿女儿子来变相相亲的。”
听她这么说我顿时来了兴趣。
“那这事我还真不如皇姐你清楚,你接着说。”
皇姐抿了抿嘴。
“就知道陛下有兴趣,梁大夫人不是还有个大儿子吗,前几天梁氏的请帖中就有连裴表妹。”
“她的身份地位以及容貌学识在众小姐中自然是上等。”
“梁大夫人也是非常满意咱们这位表妹的,这侯府陈家到先帝时就已是上百年的世家。”
“且家底又殷实,这还不算什么。”
“最重要的还是家世清白陈家的几位老夫人跟下面的夫人们有的是出自官宦人家,有的还来自江南世家。”
跟着皇姐认同的点了点头。
“不错如此好家境跟他们王家比起来也不差多少。”
“上面的长辈们又都是通情达理之人,想来四舅母也是看中了这门好亲事的。”
皇姐喝完水顺了顺胸口才点着头。
“谁说不是呢,当天听完戏后。”
“第二天侯府的梁大夫人就亲自下了拜贴拜访了四舅母。”
我顿时起了兴趣追问道。
“这梁大夫人还挺着急的,后来呢?”
“本来这两家的亲事已经是板上定钉了,侯府就差让媒人去舅舅家走结亲的流程了。”
“可回去之后却不知怎么的又改变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