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扇成长史(91)
我拍拍手:“说得不错,良人可读过书?”
“略识得一二的字,登不得大雅。”
我没有说话却是看着娇媚又艳丽的海棠自顾自道:“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我本也没有指望他能接上,不想下一刻他的声音却意外在耳边响起:“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我惊讶之余回头正好对上他的目光,皆相视一笑。
授官崔未沉
一连几个月都是张絮在身侧伴驾,后宫连脚印都未曾踏过,照样是每半月赐碗药给各宫。
去前朝更是屈指可数,就连那日说要亲自查科考一事也丢给了曹也。
低眸看着他们递上来的折子,全是说自己现在不顾天下,朝堂。
更是在祖母生病期间大肆流连男色,是为不孝,也有骂张絮妖颜误国,魅惑主上。
还没封后宫之主就哄的自己让他住进合德宫,又整日痴缠自己使自己不问朝纲。
什么不合规矩,僭越犯上,有违祖制,总之骂的是一个比一个难听。
放下折子抬眼看着眼前人。
“现在在大臣心里,我此刻也算是属于昏君那一挂的,可这都那跟那,先帝曾为了刘妃罢朝整整一年,我还差的远。”
曹也半是劝慰,半是开解。
“陛下,臣真心觉得,您这几个月比之前开心很多,脸上也时常挂着笑。
只是此举虽有益,前朝也不可过度荒废,且陪王伴驾也需要适度,不然陛下身体也吃不消。”
我不由一笑:“我看上去气色很差!”
他摆摆头。
“这倒不是,陛下面色红润,容光焕发整个人精神神采飞扬。
身子骨也很好,就如脱胎换骨一般,这都是归于哲华良人的功劳。”
双指在折子上点了点:“那他们是见不得我好。”
“也不能这样说,陛下心情愉悦是国之大福,只是外人却不知道这内里的情况,只怕是错悟了心思。”
收起双指整个人完全靠在圈椅上:“我明白了,丞相今日是专门来劝解我的。”
他又拿出几本折子放在案几上。
“也不全是,这几个月科考一事,算是有了起色。
就是不知陛下要如何处理让学子变相拒考,以及提前站队一事的带头组织者。”
“还有就是最近金谢县一代大量民户的孩子丢失不见,不见孩子的父母尽数到当地县衙报案。
由于报案人数实在太多,且查无头绪,县衙那边才将此事层层上报,希望朝廷能派得力干将前去协助破案。”
拿起翻了翻才开口。
“科举一事,我自有安排,至于金谢县,丞相可有人推荐。”
“臣觉得不如派宋太常去…”
听到宋太常三个字,便条件反射般看向他:“派他,为何派他。”
“一来…”
我打断:“算了,算了,容我再想想,明日正好中秋,等过了明天我再给丞相答复。”
从文书殿出来,便询问瞬华,谁能担任去金谢县一职。
她点点头。
“臣这里倒是还真有一个人选,此人乃是太仆卿的女儿,崔家小姐。”
在心里咂摸着这个名字后才开口:“崔家小姐,这人怎么如此耳熟。”
她只得一一解释起来。
“正是承华良人之前定亲的那位崔小姐,现如今仍在闺阁。
只是上回臣出宫办事恰巧见过她惊人的洞察人,以及刑侦手段。
臣觉得她能担任此案负责人,只是可能会缺少经验,还是需要有人带一段时间。”
我点点头不再说话。
是夜,西宫阁。
中秋佳节,又是一个需要家人亲朋好友团聚的好日子。
可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在这一天真做到正团圆,就算是平日也很难做到短暂的相聚。
看着下方觥筹交错的场景,不自觉想到了远在青道边的皇姐,又想到了以往中秋,虽然不是那么愉快。
但到底是中秋怎么样也得应景一番。
正思愁间就见一男子端酒上前躬身站于下方。
“陛下,臣今日不仅祝贺陛下中秋良好,还要特地感谢陛下,重开科举。
给了天下千千万万学子们一个报效朝廷的机会,臣等以后必当精忠报国,忠心耿耿,赤胆忠心为国尽忠。”
此人是自己钦点的状元,正是那位笔名叫永昶的男子,孙永。
我看着他随口敲打。
“那状元郎当着今日群臣可得记住自己立下的初心。
若是违背自己立下的誓言,群臣与朕可不会轻饶过去。”
他微抬眼看看自己,跟身边的张絮快速回复:“是,臣必不负陛下所期,臣敬陛下与哲华良人一杯。”
轻抿一口便让他下去归座,又环顾一圈下方众人,后宫除了王敖其余都在其座。
想看看那位崔小姐,却发现自己根本就不认识她,宫人又上了今年新酿的美酒。
一边给身旁的张絮倒满,一边分神询问:“太仆崔家小姐是哪位?”
下一刻便有人起身答话:“臣女太仆卿之女崔未沉给陛下请安,陛下圣安。”
张絮听此不由放下杯子感慨。
“真是好名字。”
我看向他:“良人觉得这名字好在哪?”
他这才回过神来,微低头:“是臣逾越,请陛下责罚。”
只一抬手:“无妨,你说便是。”
他执壶亦为自己斟酒:“未沉,凡事未争必不沉,世事若争未必有沉。”
“良人的见解还真是独特。”我一看正是姨母的儿子在座跟言。
正欲收回目光,人群又传来一道不屑的声音:“马屁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