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扇成长史(98)
待没了人影后,他这才坐直身子,规矩坐在一旁。
头也未抬:“刚才是臣放肆了,还请陛下恕罪。”
我双眼自然看向前方:“你有自知之明,我当然会给你几分面子,说吧,想干什么。”
他将头放的更低些:“臣比不得珺良人有陛下的宠爱,臣便只能盼着有子嗣傍身,今生也就无憾了。
臣想着将太子殿下过继到臣膝下,再不济还有二公主与陛下肚子里这位皇子或公主臣都不挑。”
依旧看着前方:“过继二公主或是其他原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两者生父皆俱在,贸然过继怕是不大合适。”
他沉默一瞬,再次开口:“那太子殿下臣总能盼一盼。”
我把玩着胸前的发丝:“太子乃是国之储君,未来的帝王,若是突然易父只怕会引起动荡,须后难道愿意看见这样的局面。”
他突然起身行礼:“看来都是臣异想天开,那臣就先告退了。”
微侧头看着他轻快的背影,哼,过继子嗣,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凯旋而归
看向瞬华:“我是不是从未单独送东西给珺良人过。”
“回陛下,除了晋封那天按照规矩赏赐过,其余您都未曾单独赏赐。”
轻点头:“我瞧着,他那头青丝就挺讨人喜的,去找根发带送过去,拿着,我跟你们一快去。”
推开承欢宫的门就看见张絮上身只穿着薄薄一层中衣,在院内挥汗如雨。
宫人忙将东西奉上前。
他激动的露出满口白牙,笑眼弯弯:“陛下,你终于肯相信臣了。”
我站在原地眼角如春望着他:“我自然是相信你的,阿絮。”
他快步上前轻拉过我手,满脸兴奋指着前方向我介绍:“陛下,你看那是臣亲手移植的海棠花,后院有合欢花……”
他一张小嘴一开口就叭叭说个不停,我就这样静静看着他。
待到第三个孩子瓜熟蒂落,是个男孩,便取名杨逸。
在这期间王平远赴寐西的案件也水落石出,那是祖母在世时,早就暗中为安成姑母做的未雨绸缪。
现在两人双双去世,下面的人六神无主,苦思冥想,终于还是决定以匿名举报的方式让朝廷派人前去查看。
只是当地的官员一开始是商量好,要瞒去他们为祖母暗中办事的过程好完美隐身。
却还是被聪明的王平从蛛丝马迹中嗅到了不寻常的端倪,从而才理清了寐西铁矿事件所有的来龙去脉。
他回宫复命,问他想要什么,身份,地位,财富,自由都可以任他选。
可他什么都不要,执意要进后宫,遂封了他三品的位份。
崔未沉那边在查案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这起案件跟曹也外家有着莫大的关联。
收到折子,脑中不由就将此事跟曹家祖上那件事联系到一起。
提笔让其不要打草惊蛇,暗中监视看他们最后到底要做什么。
之后又带着张絮等选秀新晋封的一众良人到行宫生活了三年。
留王敖等一干之前的良人在后宫任其发展,还是魏辛每月一封折子上报。
这三年,跟张絮生了一女一子,有了这俩孩子后,便再也不想生育。
其间东来国又派人前来求取公主,以示两国之好。
我果断拒绝,表示我朝从今以后无论公主皇子都不会去他国为质,或联姻。
看着使臣尴尬的表情,再次开口,不过若是他国送公主或是皇子到本朝,我朝一定会待如亲人。
就这样使臣连夜写信回国,在几个月后送来了最小的公主和皇子,也是安成姑母最小的俩个孩子。
青道边一战,说是预计三年,其实整整打了六年之久,好在我方胜利,将大蒙国打的连连后退向我朝称臣。
今日便是她们整体班师回朝到京的日子。
沉眸中一道稚嫩的女声响起:“臣参见陛下,陛下圣安。”
睁开眼,嫣然一笑:“太子来了,怎么也没通报一声。”
瞬华笑着上前解释:“这是殿下的意思,说是陛下近期劳累,不想让人通报打扰陛下,想自行进殿给陛下请安。”
我招招手,桐儿小步来到我面前。
摸着她的发髻开口询问:“太傅今日讲到哪了?”
她退后一步规矩行礼:“回陛下,今日太傅授课汉乐府的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我含笑看着她:“那太子可知此诗讲的是何番景象?”
她稚嫩的声音再次响起。
“世间一切事物,有美好的一面也会有凋零的那天。
一旦走过便再也不能从来,人少年时不努力一事无成,到老便会悔恨一生。”
点点头正欲开口夸赞,她却再次开口。
“可臣却有不同的见解,有些人一生一事无成,可他依然懂得知足常乐,人与人是不同的,能力不一样,收获自然也不一致。
年轻时不努力,老年后悔,可这世上有几人能不后悔,在人出生能走路那刻。
如果没有正确的领导,如何能每步路都能走对,所以即是悔,亦是无悔。
悔是因为年少不懂最后平平无奇,无悔是因为从来一次他依然会走那条道路,便也无悔可言。
到了晚年容华已逝,可世上总会有年轻的新面孔出现,入目所及皆是享受,又何叹芳华不在。”
心中满意更甚,开怀大笑:“太子果然聪明,小小年纪能从不同的方位,品味出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