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唐长安(202)
先划一块地方安置灾民,用木头和茅草先搭几个棚子遮风挡雨,然后发赈灾粮,其中一部分粮食先拿出来熬大锅粥,另一部分等到洪水退去之后再按照户籍分发给百姓。
至于流民,不缴纳赋税自然也就连那一点赈灾粮也没有了。毕竟朝廷分拨赈灾粮也只会按照人口分拨,多得一粒粮食都没有。
只是分下来的粮食也不多,一个人一小袋粟也只够吃半个月,半个月之后还要他们自己自寻活路。
至于洪水,只能等它自己退走了。
两个人制定了详细的救灾计划,眨眼间就已经到了夜深。
李长安揉了揉有些酸的眼睛:“那我就先回去了,老师也早点休息吧。”
颜真卿将李长安送出了门,临走之前,颜真卿忽然开口:“公主如今和几年前相比变了许多。”
四年前,李长安还只是一个背着书包来他府中顺他字画的小不点,一晃眼四年过去,当年的小公主如今做起事来却已经井井有条了。
李长安笑了笑:“说明我长大了嘛。再过几年,老师再看我又会觉得那时候的我和今日的我又不一样了。”
颜真卿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恭敬地将李长安送出了厅堂。
第二日一大早,李长安就来到了她昨夜救下的灾民安置处。
经过简单的梳洗之后,这些脏兮兮的人终于也露出了原本面目。
李长安注意到昨天她亲手拉上来的那个女人还呆呆坐在角落,本着救人救到底的心,李长安走过去问。
“你叫什么名字?我去登记灾民的小吏那边帮你问问你还有没有亲人在这。”
女人呆愣的双眸终于有了一丝光亮,她紧紧握着李长安的手,哽咽道:“我叫梁淑,我的夫君叫陈文,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叫陈珍,一个叫陈珠……”
尽管丈夫和女儿是在她面前被洪水冲走的,可万一呢,万一她们也跟自己一样被树挂住了活下来了呢?还有她的小女儿洪水来的时候没有在家,万一珠娘活下来了呢?
哪怕只有一丁点希望也好啊。
第082章 第 82 章
李长安心中默念了一遍这三个名字, 抬头道:“我知道了,一会我就去帮你问一问。”
“南边有医庐,你可以去找大夫看看腿。”李长安指着梁淑那条变形的右腿道。
昨日救人着急, 加上上了船以后梁淑就缩在角落中一声不吭, 李长安现在才注意到梁淑的那条腿, 昨日她只以为是脚腕崴了, 今日一看,却不是崴在脚踝处,而是在膝盖处,整条腿都变形了。
上面还擦破了好大一块皮,皮肉边缘泡在洪水中都被泡得发了白,有些烂了。
梁淑下意识点点头, 期盼地看着李长安离开棚子的背影,却丝毫没有去找大夫的意思,只是蜷缩在角落,双目一动不动盯着棚子草帘。
李长安找到负责登记灾民信息的小吏,问他灾民中有没有叫陈文陈珍陈珠的人。
小吏连忙翻着木板伊川县县衙也遭了淹,书本纸册、毛笔墨水统统不能用了, 新的纸笔又还没有从其他县送来,这种情况下,倒是最原始的木板加刻刀的记录方法最好用。
“找到了, 在这!陈珠,洛阳伊川户籍, 女,年十八, 父母与一姊妹亡于洪水……”小吏从一摞木板中翻出了一张,第三行记载的就是陈珠的消息。
李长安面上露出了一个清浅的笑容, 她语气轻松道:“这个消息记错了,陈珠的母亲梁淑没有死,她先前只是被困在了洪区,昨日被救灾的船带回来了。”
知道了梁淑还有一个亲人活着,李长安就轻松多了,她派人去寻陈珠,让她去灾民棚子找她娘亲。
顺便吩咐可以让那些有失散亲人的灾民去棚子中认一认昨日船只带回来的那些人,说不准就能找到自己失散的亲人。
岸边,陈珠依然抱着膝盖坐在泥泞中,她的头发都已经脏得打结了,陈珠却丝毫没有心思管头发。
与前几日不同的是陈珠今日眼中有了一丝希望。
今早她刚醒就被身边的人拉着出了草棚,到了一处粥棚前,那是她这五天来吃的第三顿饭,也是第一顿热腾腾的饭,一碗热粥下肚,陈珠觉得自己身上又有了力气。
官府的衙役这是伊川县新县令颜县令从洛阳城里拉来的粮食,早晚各放一回粮,一人能喝一碗粥。
一碗粥里面只飘着几颗粟米,喝了不饱肚,可好歹也是口热汤。
人肚子里暖和了,身子才能暖和,身子暖和了,才能生出力气来做事。
陈珠怀里还有半个黄面馒头,本来是一个黄面馒头,陈珠太饿了,就吃了半个,剩下半个揣在怀里,等下回再饿得受不了再吃。
这个黄面馒头是她遇到了冯娘子,冯娘子认出了她,可怜她就给她塞了一个馒头。
冯娘子听说她家里就剩下了她一个人还劝慰她,说她的主家李娘子已经组织队伍进入洪区救人了,说不准她的家人还活着,李娘子就能把她的家人救出来了。
陈珠不敢奢望,她问了老孙头,老孙头活了五十年,遇到过好几回水灾,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人被洪水冲走了后还能被救回来的。
可心里又忍不住生出一丝希望来,人到了绝望至极的时候,哪怕一根稻草摆在面前也会牢牢抱住。
“陈珠?哪个叫陈珠?”忽然一个小吏从远处跑过来,扯着嗓子喊道。
陈珠认得他,前几天就是他过来问自己家死了几个人。
“我是陈珠。”陈珠站起来,小声道。
她心里有些慌乱,一股从天而降的激动和患得患失的怀疑一瞬间从她脑子里迸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