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152)
联合到之前的大清洗,还有各种势力的更迭。卫庚更坚定自己的猜想。
心里对这位太子殿下更佩服了。有手段,有脑子,能干仁慈,为民着想。手段干净利落,是再合适不过的继承人。
如果他能抱紧这位的大腿,以后飞黄腾达,一展抱负,简直不要太好。
“殿下谬赞。属下还有很多要学习。”
“我记得卫大人是宣武十年的进士。虽然不是前三甲,可是也是名列前茅。”
“殿下好记性。属下正是宣武十年的进士,当时是第二十七名。算不得名列前茅。比属下厉害的人多如繁星。属下微不足道。”
卫庚一阵激动,殿下竟然知道他哪一年的进士。这简直就是意外惊喜了。
“卫大人,客气,十年寒窗,一招中第,祖上荣耀。何谈微不足道。
孤记得,大人擅长农桑。一手改农制的文章,可是让人印象深刻。”
卫庚一愣。第一次有人说,喜欢他的农制改革的文章。
卫庚曾经也有理想,想要一展抱负。看到父母祖辈一直和土地打交道。
卫庚对土地的热爱超过了书本的热爱。但是家人都说他那么聪明,还过目不忘,适合读书。
父亲拍板,举全家之力,将他供出来。就是想让他一着得中,改换门庭。
卫庚知道家里不容易。也能理解就父亲的想法。很努力的读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一招中第,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招看尽长安花。
他也层年少轻狂,意气风发。也曾经想一展报复,做出一番事业。
也曾想回馈乡里。回馈父母家人。可是这官场哪里像是学习一样简单。
你不仅得通晓人情世故,还要不争不抢,还要会争会抢,还要谄上媚下。还要长袖善舞。
他呕心沥血,满腔激动,写出农制改革,刚拿出来,就被上官斥责。
他不服输。带着他的文章,到处在参加才子宴会。投到各个官员府上。
可是都是石沉大海。没有一点水花。现实抽了他一记耳光。
后来,如何了?他依然记得。多么可笑的发展。
他的想法,他的理想,被一个世家子弟摘抄,直接凭借这文章,平步青云。
得到上官欣赏,同行奉承,在一阵赞誉中扶摇直上。
多么可笑。同样的东西,只是换了一个人,就有不一样的结果。
难道就因为他没有投身到一个好家庭,有一个好门庭,有一个好爹。
他不甘心,想要争辩,但是他一个寒门出身,人微言轻的小进士。怎么是那种高门子弟的对手。
为了堵住他的嘴。不影响那位偷的仕途。
他被悄无声息的抓去,威胁商量。他受不了毒打,同意他们的条件。
他们给了他一笔银子,派了一个偏远地区的官职,将他踢出了洛阳。
卫庚依然记得他离开洛阳城时候的狼狈。望着身后高耸的城门发誓。
他一定要再次回来,一定要一雪前耻。
可是哪里那么容易。有人想让他死在任上。一辈子别回来。
即使他在任上兢兢业业,政绩优异。吏部的考核名列前茅。
百姓安居乐业,他得到百姓爱戴。都说他是好官。
可是他依然在考核后,留任在那个偏僻的犄角旮旯。一腔抱负难伸,一腔仇恨难报。
卫庚都放弃了。人命了。
可是老天爷开眼了。五皇子厉宣游历。遇上洪水被冲走,失踪。
他下乡回府,无意间在山涧中见到受伤的五皇子厉宜,将人捡回家养伤。
后来五皇子的外家派人来寻找。才发现他救得竟然是位贵人。
五皇子的生母是皇帝的德妃王凝琴,
德妃出身将门,左卫上将军家,是左卫上将军家王明旭的嫡女。
左卫上将军家听说五皇子出事,派出所有家将,全力寻找。
本来是想让卫庚这个地方官协调人手,帮忙将人找到。
没想到意外发现,卫庚救得人,就是他们家小主子。
将人带走救治以后,卫庚才有了平步青云的机会。
有左卫上将军的帮助,加上他之前的政绩。
卫庚一路从边远山区的知县,坐到了现在的风吉县令。也算是实现当初的梦想。回到洛阳。
到洛阳以后,依然被明里暗里打压。要不是有左卫上将军的回护,他这个县令,也坐不稳。
现在人到中年的他,已经蹉跎半生。早就被生活消掉了之前的风骨,磨平棱角,抽掉血性。
只剩下蝇营狗茍,谄媚逢迎。想要茍且偷生。
他早已没有当年的斗志。只想了了过完一生。小心翼翼的当好他的芝麻官。
没想到有一天,有人竟然说出他最初的理想。有人赞同他的理论,夸赞他的想法。
那是他的理想,也是一切不幸的开始,都是因为那篇文章。也是因为那篇文章。那是他人生的意难平。
卫康红着眼眶,声音有些哽咽,半天才找到自己的声音。哑着嗓子说道。
“谢殿下夸赞。”
“你还有想法继续吗?孤可以给你提供一个机会。”
卫康再次愣了,良久摇摇头,他不想了。
遗憾已经成为遗憾了。他现在有家有室,失去不起了。更没有之前的抱负,他不想了。
厉承见他摇头有些遗憾的感叹。
“那真是遗憾,孤找人小面积实行过,你的方法不错。能大幅度提高产量。
本来丞相说,想先在天朝推行,后续发现问题再更改。
但是孤认为,这个想法还有一定的缺陷,孤担心盲目推行,反而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