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187)
比之前中毒,全靠顾御之伺候,更让他尴尬。
他记得自己之前酒量还可以,不知道是不是中毒体质变差了。还是那酒有问题,他竟然真的醉死了。
他尴尬的不好意思看对方的脸。
顾御之看到厉承尴尬的将脸埋在碗里,不想抬头。
忍不住逗他,“我让人换了个面具。”
“嗯?”厉承不明白他怎么这么说。面具为什么换了?
“你回来闹得太厉害,围观的人都看到,你戴之前的面具。恐怕会被认出来。我倒是我所谓……”
“换,换。一定得换。”
厉承赶紧接过话,开玩笑不换,他不敢出去了。
顾御之笑起来,“是谁说不担心被认出来的。”
“是我。我错了还不行吗?”
厉承认错倒是快。这点和当今圣人一模一样。错了就是错了。勇于承认错误。进行改进。
“呵呵呵。慢点吃。才子会估计会开到戊时。不会那么快结束。”
顾御之不逗他了,知道适可而止,一会该真的急了。这位是太子殿下,平时还是需要留点面子。
万一逗弄急眼了,该真生气了。不搭理他了。
“怎么开这么久,之前不说基本上就一到两个时辰吗?”
顾御之眼神奇怪的看向厉承。
厉承被打量的心虚。试探问,“这跟我有关系?”
顾御之点点头。
厉承扶额,无奈道,“我醉酒的时候,还干了什么你一起告诉我。让我有个心里准备。”
“跟醉酒没关系。你之前是不是安排大司农参加宴会了?”
“是啊,我想看看农制改革在这些书生中的反应。”
这些来参加春闱的文生公子们,大多数都是当地的名人。
在没有读书,不识字的农人心中,有着一定的话语权。这时候多做一些了解,对以后政策实行有利。
如果这些人能中举,以后这些人就是朝堂的新鲜血液,还可能是各地的父母官。为民造福还要靠他们实操。
如果不能中,这些人回乡,同样是一个好的宣传。他们的眼界,他们学的新知识,就是一波最好宣传新政的机会。
这么好的机会,厉承怎么能错过。厉承就是想要利用这些文人,将新政做一下前期铺垫。
防止突然全面实行农制。引起民怨,或者有人钻新政的空子,扭曲他的意图。造成新政无法实施。
所以这次才子会,厉承才会如此重视。坚持要参加。
“这就对了。你的大司农,将问题抛出来。在博士郦和正有意的支持下。
才子会已经变成争鸣论战了。听说都动了不止一次手了。
到现在还在继续。如果不是有宵禁,这群文人估计会想要通宵争论。都疯魔了。”
顾御之看不明白这些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平时走个几步路都要喘一会
但是吧,遇到他们争辩的东西,要坚持的东西,能不眠不休,不吃不睡,挣得面红耳赤。就为了占个上峰。
听说中午饭都没有吃。那么大的太阳。让他们休息,都不去。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
要不是在场的大人比较多。还有士兵维持秩序,已经发展成打群架了。
听着就有趣。一群弱鸡互啄,看着多热闹。
“正常,读书人不都是志在天下。总会想一争长短,不同声音,不同的意见,才会有更好的结果。”
厉承非常淡定。这些学子还未被朝堂的尔虞我诈侵染。满心都是一展抱负的赤诚。
他们风华正茂,他们斗志昂扬,他们生机勃勃,他们热血激昂。
这时候敢想敢干,才不枉费少年的一腔热血。
政策真正实施的时候才会弊病更少,更容易普及。得利的是天下百姓。如此甚好。
“也是。走了,去看看你制造的盛世。”
“嗯。”
厉承跟在他后面,看着顾御之的背影,在心里嘟哝。
这时候要是有消除记忆的药物多好。给顾御之下一点。
这样他就能忘记自己耍酒疯时候的窘态了。回去问问乐炎有没有这种药物。
顾御之听到厉承的心声。默默的笑了。看来回去得警告一下乐炎。不要什么奇怪的东西都制作。尤其不能随便给殿下。
等到他们来到才子会的时候,这边还在继续吵架。
外面人山人海,看着好热闹。
这些书生吵架,还有动手的事情,传了出去。洛阳城的百姓都来看热闹了。
才子会什么的在洛阳经常有举办,只是没有这么大规模。但是每天之乎者也,吟诗作对。普通人听着费劲。
参加的几乎都是文生公子。都说文人相轻。但是这些文人更轻视的是那些什么都不会的白丁。
所以哪怕有普通人来凑热闹,在一群长衫的文生公子里面,也会受到歧视。
这些文生公子绝对不会跟你动手。嘴都不会动。光是那个态度和表情。已经将所有都说明了。
是那种被忽略,格格不入的歧视。比说话更让人难受。
普通人待着难受,时间长了,普通人基本不去自取其辱。
这些文生公子也自动,将这些普通人排除在外了。
逐渐就形成很明显的文化壁垒。文化人和普通人的壁垒。
可是今天这个状态被打破了。这些文化人都疯了。竟然不顾及礼教,不管什么斯文,不管什么礼仪。直接上手了。
打起架来和普通的农村妇人没有什么区别。一下就将这些文人拉下了神坛。
一群游玩的百姓,听说有热闹看,还是文人打架。看热闹的心里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