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2)
世子因为要承袭父亲的爵位,所以一般不会再封其他爵位。
开国功臣因为功劳大(一起打天下的),
爵位通常是平袭,也就是说父亲是国公,儿子继承后照样是国公,
即所谓的“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这就是旨意里,顾将军家的三代承袭。
即使顾庭宛的儿子碌碌无为一生,
等到顾将军百年之后,他儿子依然能承袭公爵。
三代以内即使没有任何功劳,同样享受公爵待遇。
要知道为防止有公爵的勋贵们,好吃懒做,
靠着父辈的庇佑,胡作非为。
爵位都是需要降等继承,
就是父亲是国公,儿子没有功绩,只能降一级成县公或者侯爵,
如果儿孙后代不继续努力就会依次降下去成为庶民(平民百姓),
如果父亲只是最低等的子爵,那么对不起,儿子就没爵位了。
降等继承的好处是避免功勋贵族们世世代代好吃懒做、吸国家的血。
也是激励这些才勋贵子嗣奋勇上进。
顾家可是三代承袭,这是多大的恩典。怎么能让人不羡慕。
世子有大功于国家的情况下也可以封爵,
就是常说的一门双爵,但这种情况极少,
因为躺着也能承袭父亲的爵位,何必拼死拼活呢。
顾家一下出现一个元帅一个将军,
还是两个能承袭三代的爵位。
让其他人羡慕的心脏疼。
虽然羡慕,却没有一个人敢说什么酸话。
顾家的功绩在那里摆着,
顾庭宛曾经跟皇帝东挡西杀,
不止一次救过圣人命。
外敌来袭的时候,又是主动请缨,
带上一家男丁领兵上战场,
将蛮族杀的节节败退,
简直就是战功显赫,封无可封。
顾庭宛在军中的地位,简直就是军神。
在百姓心中的位置,也是战神。
很多军队,都只知顾庭宛,不知皇帝。
多亏圣人不是嫉贤妒能,猜疑浓重的人。
一直重用顾庭宛,还将最好的东西一直送至边关。
可谓是盛宠正眷,无人能出其右。
之前一次大战中,为救百姓,顾庭宛身中埋伏,
其嫡长子顾言之,带人马当先锋,
拼死护送父亲杀出重围。
自己身受重伤,半身瘫痪,
顾庭宛将嫡长子送回洛阳。
上书皇帝,直接请封世子,
并请求皇帝陛下照料。
皇帝陛下感念顾家忠义,顾言之忠孝。
直接同意请封世子。并让御医诊治。
顾言之伤到根本,双腿已经不能动弹。
一时间一个惊才绝艳的少年将军,成了一个废人。
多亏圣恩不断,加上顾庭宛地位。
顾言之这个世子之位,板上钉钉,没有任何的动摇。
蛮夷之乱已经平息,
顾家初大元帅顾庭宛全部回到洛阳。
上次的封赏旨意,是封赏上将军顾御之。
那封赏的场面,真是让洛阳人开了眼。
封赏的礼盒子排出五里。比嫁公主排场都大。
那时候圣旨出来,就跟今天一样,有小衙役净街。
百姓们纷纷让出青石板铺就的主路。
随着人群让开,一个人一骑,打头走过来,
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
上面是一位威武的校尉,
身穿全套甲胄,红缨红袍,
英姿飒爽,高大威勐,领头走在前面。
紧跟在这个校尉后面的是一辆马车,
马车很普通,一应之物也全是最普通的样式,
只是马车前面挂着一块铁牌,
上面刻着一个凸起的”圣”字。
洛阳人都认识这个牌子,这是大内的外派牌子。
内宫之人,出外差,才能挂此牌子。
看来是大内宣纸的公公。
马车后面跟着一队十人士兵。
都是步兵,全幅甲胄,腰间配统一雁翎刀,
靴口配匕首,身后背着箭筒,五十只金羽箭,挂统一长弓。
走起来路来整齐划一,官靴踩在青石板路上。
发出清脆的“啪啪!”声音。
这可是皇帝陛下的禁军。
都是从各地选拔来的顶尖士兵。
令行禁止,只听圣命,是真正的皇家卫队。
这气场,这霸气,让人望而生畏。
洛阳百姓早已经习惯这种场面。
没有几分害怕,倒是还有心情看热闹。
“这又是有旨意下达了。”
“看这方向又是顾元帅府邸。”
“哎呀,不会吧。之前不才封赏过吗?”
“这你就不知道吧。”
“什么?”
“上将军顾御之可是还未婚配。
听说最近有好多家勋贵,
都想尽办法想让圣人赐婚。
我估计这多数是赐婚的圣旨。”
“也是哦,这顾御之虽然是嫡次子,
可是是皇上钦点的上将军,还封侯爵。
以后子嗣能承袭。而且现在正是双十年华,
正直壮年,前途无量啊。
要是谁家女儿嫁进去。不是直接就是侯爵夫人。
背靠元帅府,上面的世子又没有成家,
又是个不顶用的。
简直没有比这个完美的成亲对象了。”
“你可小声点,万一让顾家人听到你非议世子。
可是要打杀人的。现在这位可是禁忌。”
其他人纷纷闭嘴,开始讨论究竟是去谁家。
顾元帅府,清风院里,上将军顾御之,正在练枪。
虽然已经从战场回来,但是仍然改不了行伍的习惯。
每天都是晨昏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