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451)
他有一种奇怪的直觉。总觉得这件事不简单,似乎背后有人推波助澜。
桃家只是个普通富商,力量再大,硬钢上凌家和赵家,都吃力。何况这里面。明显想牵连上谢丰元。
这谢丰元背后可是谢家寨。说句不好听的,谢家寨现在是土皇帝。这唯一的侄子谢丰元就是妥妥的太子爷。
谢家寨不管如何都会全力保住谢丰元。否则就真的断子绝孙了。
他和谢无常关系不错。知道他对这个侄子也比较重视,千倾地一棵苗。再不靠谱,都得护着。
何况这个谢丰元还比较靠谱。有些才名。这件事一但处理不好。就容易得罪好多人。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即使在证据都有的情况下。县令也没将谢丰元抓来。只是将凌风和赵家的女儿押到牢里等待审判。
县令焦头烂额的叫师爷来商量。这件事不好办。
大多数县令都会有个师爷。其实就是出资人。
不是所有的寒门学子都有钱去考试。也不是考完试就能当官。
考的普通的,家里又没有权势的,就需要拿钱疏通,派官。
派往官,也不是就完了,还需要自己准备路费。官方也会发一点,可是那点根本不够用。
就滋生不少师爷这种职业,想当官没才学,但是有钱。
就资助学子,出路费,出疏通的费用,帮忙找人组建班底。
出了钱当然就有话语权,他们拿当官当买卖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捞钱都一起捞,倒霉这师爷知道的多,也跑不了。
县令就是贫寒出身,他的师爷有钱,人也聪明。两人合作捞钱,也相得益彰。
这次的事情,县令无法自己拿主意。就找了师爷来商量。
“孙师爷,你说这怎么办?现在非常难办。”
“老爷,这事情不简单啊。我让人偷偷查过。说是这桃家请了三个救命恩人回去。自那以后,这桃家的危机才解了。”
”你是说,这三个人有猫腻?”
“嗯,我探查的是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带着斗笠的年轻人。似乎是姑侄关系。
我还听说,那个年轻人,竟然能飞起来,救下跳楼的桃静琬。一个人从楼上砸下来,没几分真本事,自己都交代了。还能救人?
我可是听说,顾家军高手如云。神勇非常,你说有没有可能……”
师爷没有继续说下去。县令却懂了。这北疆城,有这种本事的不多。
即使有本事的几位,也不用遮遮掩掩,不以真面目示人。
再加上顾家军已经到了。迟迟没有动作。这三人很可能是顾家军的人。
在想想,这最近流言的风向,还有被抓来的匪徒。还有凌风和那赵家丫头,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老实配合,连背后老大都交代了。
这怎么看怎么诡异。显然有人已经警告过了。才会这么老实。
“看来,他们要针对的不是凌家赵家,而是谢丰元。”
“我觉得不止!”
孙师爷却有不同的想法。他轻轻摇了摇头。
“你是说。他针对的是谢家寨?谢老东西?”
县令一阵心惊。他可是知道谢无常这个老东西,在私下里做了不少见不得人的事情。
他的势力也盘根错节,不好对付。这顾家军一来,就是捡硬骨头啃吗?
“县令不必惊诧,这谢家寨做事太过高调。都让上面忌惮了。这顾家军就是来剿匪的。怎么可能放过谢家寨这么一条大鱼。
再说领队的将军,可是顾家二少,上将军顾御之。
我们看来是惹不起的大鱼。在人家顾上将军看来。不过是条杂鱼。有什么可怕的。”
县令点点头,确实。顾家军有自傲的本事。打的彪悍的突厥人都俯首称臣。后退三十里。一个谢家寨确实不是什么大事。
”既然如此。那这次就不讲情面秉公办理。我也在顾将军面前刷刷脸面。当一回为民请命的清官。”
“老爷大善。”
孙师爷拱手拍马屁。显然这时候秉公处理,才是最好的投诚。这谢家寨嚣张不了多久。
在他们看来,顾家军的到来,会将这北疆城的势力也换换了。
顾御之看向长孙靖。
“姑姑,这事不推一把吗?这么僵着什么时候有结果。”
“着什么急,你还上将军呢,这么沉不住气。”
长孙靖云淡风轻的喝茶。跟顾御之焦急完全不同。
“我这不是着急吗?人都抓了,证据确凿。这该死的县官,怎么压下不管了。赶紧抓人啊。”
“等等,怎么都给人一些当清官的机会。”
“啊?这当清官还要机会。不是摆正良心就行?”
“你听过什么叫水至清则无鱼吗?”
“嗯。”
”这清官,清不清,也看实事情况。有些人是贪官,可在关键时刻他比那些固执的固守己见的清官有用。
有些人是清官,可是在一些环境下,他会开始贪污腐败,比贪官还狠。
上位者用人,用的是作用不是人品。取长补短才是正理。”
长孙靖耐心的给顾御之讲用人之道。顾御之满脸问号,就差写上,你说啥,是天朝话吗?为什么组合到一起听不同了?
“额……”
“朽木不可雕也。”
长孙靖叹气,这套理论,当时他给八岁的厉承宣讲,厉承都听懂了,还能举一反三,这个货,就长了张聪明的脸。连他爹半分聪明都没学到。
“姑姑,我是鲁钝听不懂,你就告诉我怎么做就行。我知道你又聪明又厉害。”
第二百六十一章墙倒众人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