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568)
长孙府。
“今天,靖儿就能到了吧?”长孙夫人段娉坐立难安。从知道女儿回来,她这几天就在掰着手指头算日子。生怕算错了。
第一次听到消息,说皇后在北疆,段娉差点晕过去。
她不是小孩子,那么好煳弄,一个好好应该在后宫的人,出现在北疆那么乱的地方。里面没有猫腻谁信啊?
长孙夫人段娉一直提心吊胆,知道这件事不简单。嫌疑人指向她那位皇帝姑爷。
他最有可能悄无声息的将人送出去,还将他们都瞒下。
皇帝能这么做,就是想要长孙靖死啊。她的女儿对皇帝还不够好吗?何苦逼人到这种地步。
知道皇后在北疆,长孙夫人催着儿子去接妹妹回来。
那地方匪徒众多,又临近边塞,时常打仗。万一刀剑无眼,伤到怎么办?
长孙飞白走不开。就打算让长孙高歌去,他认识的江湖人多,多带些银两护卫。关键时刻,还能求助江湖人。
这边还未出发,就让长孙闻给拦住了。表示他会去信,让顾御之帮忙照顾护送,他们武功不好,去也是添乱。
家里不能去,不代表不着急。这两天长孙府的一众贵人上老火了。满嘴都是燎泡。
让大夫开了降火的方子,熬煮了去火。大夫也是劝说,药只是辅助作用,放平心情,才是根本。
这皇后的事情悬而未定,家里人哪里能放平心情。直到接到长孙靖的亲笔信,不日将回来。这家人才稍稍放了心。
长孙夫人段娉早就没了平时的淡定,担心的时不时问两句。
“不说这两日就到,怎么没消息传过来?是有什么意外吗?让老二出城去迎迎。”
“不会出事的,老夫人放宽心,有事情,这么近的距离,肯定早就有消息传过来了。”
“宫里有消息了吗?”
“没有一切如常。”
“太子呢?也没消息?”
“说是派人出来迎了。太子病着,没亲自去。”
“那孩子也是难为他了。又病了,都是那些腌臜的人害的。”
说起外孙子,老太太有忍不住心疼外孙子。嘴里不好说,心里将罪魁祸首,骂了个狗血淋头。
都是那个心大的丫头,竟然生出害人的心思了。都是她疏于管教,让这些丫头没一点规矩。
自从出事以来,老夫人找了最严厉的教习嬷嬷,管束家里的孩子。男孩女孩都没放过,可不想再出一个搅家精。
但凡再出一个,豁出谁的老脸都不管用了。抄家灭族,就在当下了。
大儿媳妇冯尔雅,也因为管教不利。纵女行凶,被老太太罚去关禁闭吃斋念佛了。
唯一庆幸,长孙飞白的位置没受影响。就是以后晋升可能没希望了。这辈子这个位置得坐到死了。
本来长孙闻是想培养儿子继承衣钵。以后也能为宰为相,现在看来是没希望了。
皇帝不会允许长孙家再做大。不直接将他们舍弃,都是看在厉承的面子上。
最近长孙丞相的仕途,没以前顺遂,很多决议都会被压下斟酌。让人无名火起。却又无可奈何。
皇后出事以后,长孙闻更是热锅上的蚂蚁,以为皇帝终于开始秋后算账了。
外戚做大,是皇帝的大忌。这些年太过顺遂,让他们都忘了,伴君如伴虎啊。走一步如履薄冰。
知道长孙闻见到厉承,才知道是他送走的。他没发火的另一个原因,是太了解外孙,也太了解皇帝。
如果不是皇帝动了杀心,厉承绝对不会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将皇后送出去。
长孙夫人段娉期盼着闺女赶紧回来,长孙闻却在担心皇后回来。
以女儿的脾气,这次回来绝对不会善了。可能是不死不休的结局。而长孙家,也会被拉上船。
站在皇帝那面,舍弃女儿,他心疼女儿,虽然能保全一些长孙家血脉。但是可能过后皇帝会秋后算账。
站在女儿这边,就是和皇帝不死不休。皇帝这些年虽给他们放权不少,可是还是掌控全局,对上他,就是以卵击石。没有任何胜算。
最后的结果,不过是鱼死网破,他们长孙家这条大鱼,一定会死。
当然如果能拉拢到顾庭宛,他们还有一线生机。
只是长孙闻比谁都清楚。和平对峙情况下,顾庭宛会念及这么多年的恩情,帮助他们一二。维护他们的安全。
一旦到生死攸关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站到皇帝那边。护皇帝周全。
就像几十年前,他毫不犹豫的举兵造反,杀了当时的太子。却反过来自己不坐那个位置,拥护皇帝上位。
当初如此选在,现在他依然如此选择,从来都没变过。
长孙闻像是在等待死刑的犯人,看着头上的大刀,摇摇欲坠。惶惶不可终日。
“哎!”
长孙闻叹气。长孙夫人段娉看过来。
“老爷,怎么也在忧心皇后吗?”
“不,我在忧心长孙家。”
长孙夫人段娉却笑了。“老爷何必忧心,只要皇后回来,还有太子在,长孙家就安然无恙。”
“也对,是我杞人忧天了。”
长孙闻赞同的点头,希望,如此吧。
外面传来通报的声音。“老爷,皇后往这边来了,让接驾。”
“怎么回来?不应该先回宫吗?”
老夫人段娉也察觉到不对劲了。这时候怎么不先回宫。来长孙府了。看向一脸果然如此,依然忧心忡忡的老爷。
老夫人段娉像是突然明白了什么。怪不得这次老爷如此担心皇后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