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573)

作者:蓝色苹果钟 阅读记录

顾御之给顾渝一个眼色,顾渝眼疾手快的将东西夺回来。然后藏进怀里。

林大夫有些可惜,早知道不声张,先顺走了,关键时刻能救命啊。

“好了,药都给你了,我休息了,不送了。”

顾御之担心林大夫惦记他的好药,直接下了逐客令。林大夫只好离开了。

顾渝将剩下的药瓶,珍重的收好。这可都是好东西。

洛阳,休沐后的第一个早朝。众位大臣都早早的到了。

之前没上朝之前,这些大臣都会聊一聊。交换一下意见。这次所有人都没说话,气氛格外凝重。

长孙闻没来,说是病了,在家修养,长孙飞白来了,跟长孙闻受欢迎和尊敬不同,他显得过于木讷老实,待在角落。

其他人有想求套近乎的,可是被同僚拦住了。

这朝堂的官员都是熟悉的面孔,认识多年。基本的默契还是有的,其他人看这情形,都没再靠近。

长孙飞白也不在意,不知道在紧张什么。

至于那些老臣,好多都不高兴,没有平时的慈祥。

因为最近查贪污案,反叛案,还有各种事情,清理掉一群朝臣。有走的,就有新来的。

新晋的一批大臣,都格外谨慎小心。见这氛围,都绷紧了神经。不明白这是什么情况,也不敢问,只好低头不敢瞎说话。

终于,熬到上朝了,大臣鱼贯而入。位列到堂中。

“皇上驾到。”

随着太监的喊声,皇帝来到,早朝正式开始。例行汇报了一些政事,这次真是单纯汇报。

好像很多人心思都不在这上面。没人跟之前一样跳出来,各种反对。

今天朝堂的氛围好像格外压抑,似乎有大事情要发生,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

有的人忍不住偷偷的无声喘气,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还有人上奏吗?”

“臣,有事回禀。”

长孙飞白站出来了,众人都看向他,有人下意识有种感觉,好像开始了。

“准。“

皇帝一点都不意外,直接准许他说话。

“小臣,代表家妹,长孙靖儿,上折奏请下堂和离。”

这一句话话众位大臣都懵了一下,有人半天才反应过来,他说的妹妹是长孙靖儿。

不是他那个,嫁给之前的状元郎,现在的翰林院侍讲学士,钟英睿的二妹子长孙蓉。

可是长孙靖嫁给的是当今皇帝,是一国主母,当朝皇后,这自古哪里有皇后和离的?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这不和规矩啊。

众人震惊的同时,下意识看向前排的那几位老臣。这些都是朝堂的肱骨之臣,有些还是三朝元老。

他们就是这朝堂的风向标,和主心骨,只是奇怪,按照平时的习惯,一点小事,都会跳出来反对。

比如上次顾御之冲喜的事情,这些大臣都快撞柱子明志了。这层次浆染没动?简直就是太奇怪了。

这些人没动,其他人也没敢轻易动。面面相觑的看周围的大臣,都在等有人开口反对。

一时间没人开口,朝堂一片安静。

“皇后觐见!”

“宣!”

一身正红奢华的皇后朝服,皇后长孙靖儿,从外面走进来。盈盈下拜。给皇帝行礼。

“皇后平身。”

皇帝看着眼前消瘦了些的长孙靖,感叹,该来的还是来了。他们的想法终于有一次一致。

他想废后保全长孙家和她,她想和离,放过他和厉承。

皇帝和皇后对视,两人眼中是释然,是笃定,是一切将要结束的怅然,更多的是解脱。

我们都放过彼此,从此以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臣妾自请下堂,请陛下准奏。”

“好。准奏。”

皇帝直接准了。并且直接准备笔墨。让太师起草和离书。

群臣这才反应过来,纷纷跪下。

“万万不可,陛下请三思。”

皇帝冷冷的扫过群臣,“都起来了,这件事就如此定了。”

“这么多年,多谢各位大臣照拂。也请各位做个见证,从今天开始,我长孙靖,不再是皇后。”

“皇后娘娘三思!”

大臣们山唿的喊道。他们哪里不明白,这是帝后商量好的,否则,两人怎么会如此笃定,那些元老大臣还都没反对。脸长孙闻大人都没来。

这简直是荒唐啊,哪里有帝后和离的先例。

“陛下,天朝就没帝后和离的先例,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个文臣跪出来,唿天抢地,大声劝慰皇帝。这不符合规矩。再说皇后还育有子嗣,哪里是说下堂就下堂的。

“皇后贤德,从无大错,哪里有下堂的道理?”

这和离下堂,哪里是说和离就和离的?一旦开了这个先河,民间更加不稳。

“不是陛下要休妻,是我要和离。我和陛下已经商讨过了。分开对谁都好。至于太子这边,不会有任何影响。”

皇后在皇帝开口前,将揽过来先说了,有些话不能实话实说。

众人不理解,怎么好好的皇后不当,非要和离。

皇帝示意和离书写的快点,这老头在磨蹭拖时间,之前都说好了,现在闹幺蛾子。

没错,他和皇后都提前和这些老臣打过招唿了。威逼利诱,各种方法,说服这些人,这上朝,就是走个过程。

没想到这些老头子还有张良计,竟然闹这么一出,别以为他看不出来,这些反对的人,都跟他们有关系。

那些武将倒是实诚,觉得和离两方都同意,没啥大不了。文臣这边唿天抢地,跟死了爹妈似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