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578)
这种消息,左将军接到的更详细,也知道,这预示着内乱将起来。
“将军,可知道,有人在收购草药等物资?”
左将军瞬间就明白了,高价收购物资的消息,左将军也接到了,只是他更在意内乱的事情,就忽略了这个,突然想到之前禀告收购的东西。
“你是说青贮和草料?”
平时商队收药材,肉类,皮毛甚至奶制品,这些都正常,比较是突厥和周边国家互通的商品,很受欢迎。
这次突然增加的青贮和草料,是之前从来没有的。
毕竟除了突厥,没有哪个国家,拥有那么大的草原,大量饲养牲畜,不考虑成本,单就是因为过度密集养殖,造成疫病,形成的损失,就会让人望而步。
所以天朝基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饲养一两头牲畜,满足肉类需求。只有一些大地主,或者世家的庄园,才会稍微大规模的养殖。撑死也就十几头而已。
这种规模的养殖,本地的草料或者青贮就完全够了,根本不用这么大规模的从突厥往回买。
成本高,路途远,还不划算。
而军队的草料,基本都是从当地征集,或者是从江南运过来的,为了防止出现万一,也不会在突厥买,担心投毒。
既然没有需求,怎么会有商队大量,还高价收购,这本来就不寻常。
“是你让人做的?”
“不是,是有人做的。”
“想法不错,不过,这样的影响不会大,突厥百分之六十都是草场,除非这草料形成规模,但是一旦做大,就会被察觉,被突厥禁止。”
不是没人想过这种方法,只是实行起来是有难度的,突厥草场的基数又太大,一点的青贮草料影响不会太大。
如果全面扩大收购规模,花费太高,动静太大了,突厥会限制。很容易暴露。
“如果赶上灾年,秋天大面积的草场冻死呢?”
一点青贮确实不是关键,但是如果遇上天灾呢,他们这些青贮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来如此打算,那倒是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不过如果那样,突厥一定会大规模侵袭过来,抢劫边境民众的粮食。”
左舜突然想到了,“这才是你为什么要弄陷马坑?你在防备他们冬天过来抢劫?消息可靠吗?有几分把握?”
“六成。”
“够了,如果是那样,我们还要……”
左舜一脸说了好多可行的计划,不愧是老将军,这方法和经验都比他丰厚。
“行,就按照左将军说的办。”
“好。我这就去安排。”
有小顾将军顶着,那些监军变成纸老虎,哪里有在他面前时候的耀武扬威。
恨不得小顾将军说什么,他们就应什么,听话的不行。
不听话的,第一天就让小顾将军给揍了,瘫在床上,上奏去跟皇帝告状,只是接到一个全听顾御之上将军调遣的命令。
那次以后,这些监军就都老实了,别提多听话了。不该问的一句不多问。
顾御之上将军真是镇宅啊,让顾家军的人,忍不住,想给他供起来,太解气了。终于,不受鸟气了。
有顾御之的支持,一些列的命令推行的迅速。突厥那边的消息也不断传来。这大王子和六王子的矛盾简直越来越大,都直接撕破脸了。
但突厥可汗好了,主持政务,将军权收回很多,并且有偏袒六王子的意思,大王子气的跺脚,也拿六王子没办法。
这场对峙,还会继续下去,内战的结果,就是边疆一片安静。
顾御之将左舜等人叫过来。嘱咐了一下。
“上将军,你这话什么意思?”
怎么突然这么详细的交代,太反常了。
“哦,圣旨该到了,我该回洛阳了。冬天不知道是我来,还是我爹来了。”
顾御之心情不错,他接到厉承的书信了,说了皇帝最近会下旨让他回洛阳。
顾御之从来没有如此急切的想要回到洛阳。那里有他喜欢的人。思念就是那么奇妙的东西。提起时候,已经相思入骨。
“皇帝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想打了?现在完全可以趁机打突厥。”
“还是担心小顾将军做大?这是在防备我呢吗?”
都是自己人,有都是武将直性子有的人难免口无遮拦。
“别胡说注意言行,让人知道了,又该出事了。”
左舜提醒他们隔墙有耳别找麻烦,
其他人撇撇嘴想起那几个监军,最近他们太老实了,不再作了,都快忘记他们的存在了。
“没那么多事情,我就是来剿匪的,这匪患已消除,当然就需要回去了。”
顾御之这么说其他人都听明白了,皇帝只是用顾御之暂且管理顾家军,守卫边疆。
并未想过要让顾御之接替顾庭宛,让他成为顾家军的主帅。
“顾元帅怎么说?”
“哦,他挺好的,在宫里住着呢,什么事情都没有。”
其他人没顾御之这么乐观,怎么看都像是皇帝以顾庭宛做威胁,逼迫顾御之乖乖听话。
“这皇帝老儿,刷的什么花招?我们为他卖命,他就这么对带元帅?”
有脾气暴躁的将军,开始拍桌子了。
“误会了。我父亲在太子那边住着呢,我这边到处闯祸,总会惹的一些人眼红,他在宫里安全一些。
太子身体不好,乐炎神医常驻宫里,我哥哥的恢复又不能停,再加上多事之秋,进入宫里,比在元帅府好。”
其他人多少放心有一点,不是囚禁就行,最近他们这边确实不太平,朝堂里那些人,又该唧唧歪歪,参他们不听调遣,参他们这个,参他们按个了。确实很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