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7)

作者: 蓝色苹果钟 阅读记录

不是受过他的恩惠,就是是他的门生,再不就是有些姻亲。

要不是皇帝有意限制,这满朝文臣都得姓长孙。

这才是皇帝大力扶持,厚待顾元帅的原因。

就担心如果长孙闻有不臣之心,振臂一唿,

追随他的人能让皇帝头疼。

人数不比这位英武的兵马大元帅少。

当然拥护长孙闻的多数是文人,

皇帝扶持顾庭宛,顾庭宛掌握的多是武将。

两人一个文一武,是天朝的中流砥柱。

皇上善用人,更善制衡之术。

皇上有意无意的制造两人的矛盾。

全天下都知道,这一文一武两个天朝的中流砥柱,

互相谁都看对方不顺眼。

像是两只斗鸡,看到对方就会直接炸毛,炸开翎羽。

顾庭宛远在边疆的时候,两边就势同水火。

一回来就更雪上加霜了。每次在朝堂上都吵架。

这个赐婚的圣旨一下。尤其是长孙闻听说是由顾庭宛而起,

心中的怒火,更是暴涨,两边更是越看越不顺眼。

恨不得生撕对方,生吞对方的血肉。

长孙闻可是非常看重大皇子厉承。

这孩子从小聪慧,由长孙闻亲自开蒙。

三岁能背诵论语,五岁熟读四书五经。

等到十一岁,琴棋书画无一不精。

君子六艺无出其右。

尤其一手书画享誉洛阳。所有人以有一副大皇子的书画为荣耀。

就是当世最有名的书画大家,看到大皇子的作品。

都说,此子胸有沟壑,至纯至善,假以时日绝对是自成一家。

尤其让长孙闻喜欢的是,他这个长孙的品格,

最是温柔敦厚,严气正性,

在为人处事方面最是公正,心思良善。

不骄不躁,仁民爱物。

品格方面最是高洁。说句大不敬的话。

如果为帝肯定是最贤明的皇帝。

可是就这么一个好孩子,

皇帝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有意打压,迟迟不肯立为太子。

长孙闻知道肯定是有他们家族的原因。

他这些年积攒势力过多,遭到皇帝忌惮。

担心立大皇子厉承以后,长孙家挟天子以令诸侯。

让这位大皇子当傀儡皇帝。

可是日月可鉴。他们长孙家从来没有不臣之心。

最近几年为了大皇子,更是低调形式。

即使这样,大皇子依然不得圣心,

大事麻烦的事情,总让大皇子厉承出面。

功劳确是平摊下去。恐怕他功高压不住。

这些他们都看在眼里。皇后娘娘也劝过长孙闻。

一切行事要低调。皇上还正值壮年,雄心壮志。

下面有一个贤德得民心的长子,少不得心中不满。

一个皇帝忌惮会毁掉她的儿子。

长孙闻听进去了。只是更家心疼厉承。

他这么好一个孙子,凭什么受这样的委屈。

就是更加倍的对孩子好。全全都是爱子孙的心思。

最近几年大皇子厉承更是出落的容止优雅,神宇非凡。

长孙闻在皇帝眼中看到忌惮。

这对于大皇子来说可不是好事。

于是,大皇子更是行事低调。跟着长孙家都在朝堂上静默。

即使这样,都没有阻止大皇子遭受嫉妒迫害。

多亏他身边的人忠诚,几次躲过追杀,下毒。

大皇子怜惜身边人,就更少出门。

除了每天上朝。几乎从来不踏出寝宫。

可是意外依然发生了。这次大皇子被皇帝派出,

查察厉治,去调查江南水患的事情。

不是皇帝想让大皇子去。而是实在是没有人能当此任务。

江南富庶之地,鱼米之乡。

贪污腐败就从来没有灭绝过。

每年收上来的税银,都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这次出事,是前阵子,梅雨季节,长江泛滥,

每年长江都会有汛期,这都已经成为常态。

年年修筑堤坝,就是为了保证周围的百姓能安居。

年年国库拨大笔款项修筑维护。

每年都没有出事情。偏偏今年汛期出事了。

堤坝突然坍塌,淹了一个洪州府。

江南西道八百里加急文书,呈达天听。

皇帝震怒,当时就拍了桌子。

开朝以来,天下太平,蛮夷不敢进犯。人民安居乐业。

如此的太平盛世,都是皇帝治世的功劳。

礼部歌功颂德,最近正上折子,

想要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以告天地,皇帝之功德。

要是年轻时候的皇帝,肯定会直接驳回。

但是现在的皇帝,早已不是之前杀伐的武将皇帝。

他岁数大了,喜欢听好话。喜欢展现自己的功绩。

听到礼部提议,就多少有些心动。

偏偏这时候,这道报丧的折子送过来。

这不是直接抽皇帝脸吗?

这次的事情,赶在风口浪尖上了。

皇帝有意彻查江南西道。将事情彻底查清楚。

看向满朝文武。满朝文武没有一人敢应做特使。

都知道这次事情不好干,还容易得罪人。

最主要的是可能会丢掉性命。

江南官员势力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朝堂上的人多少都有些千丝万缕的牵连。

这种要命,还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都不想接。

皇帝坐在宝座上,看着满堂成了哑巴的朝臣。

一时间心里百感交集。

最后还是大皇子厉承站出来。他心疼流离失所的百姓。

主动揽下这次麻烦。

只求皇帝尽快安排赈灾粮款,他即刻启程下江南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