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798)

作者:蓝色苹果钟 阅读记录

还有很多人会从各地弄来美女瘦马招待客人,逢场作戏玩玩闹闹也不用负责,也不担心留子嗣。

很多人更喜欢这种宴会,起码不会跟下九流一样,担心有什么脏的臭的,多少有些保障在勋贵中间很是流行。

这些都是这些有钱人的消遣,平民百姓的生活就简单很多,他们基本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忙碌碌的生活。

偶尔参加一些集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住各种宴会的花销。

在重要的节日里,官方会组织的大型灯会,宴会,各种赏花,赏酒的大会,与民同乐。

这种集会基本不会通宵,会一直延续到宵禁以后,在午夜前就会结束,会有官方的人维持秩序,平民勋贵都可以参加,不会有什么限制,比如中秋的灯会,盂兰盆节的祈福会,乞巧节的鹊桥会等等。

这次洛阳城的灯会是为了庆祝冬至,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天朝传统祭祖的节日。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是冬季的大节日,在民间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

冬至,也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天朝在这一天会安排休息三天,调整时令,修养身体。

很多富足的家庭,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

十一月冬至。洛阳最重此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到了这天全国上下都在庆祝,就由官方出面举办灯会,各种纸灯悬挂街道两边,允许百姓上街出游,灯会一直延续到晚上亥时二刻。

除了各家显贵会开宴会,冬至这天宫中同样会饮宴。

因为是新帝登基的第一个冬至,这次宫中的宴会举办的格外隆重,除了宫里豢养的那些乐府的人,还弄了不少顶尖的戏班子,舞蹈班子,吹吹打打格外热闹。

宴会从日落开始,一直延续到戌时二刻(19时至21时)结束,这次的宴会允许带家眷过来一起同乐。

基本上男女会分桌,一边由皇后主持,一边由皇帝主持。

但是厉承后宫干净的很,别说没有皇后,连个有位份的女人都没有,所以他这边的女眷基本就是各位太妃,公主,宗亲的家属。

最后主持的大任就落在了凤阳公主的手里,她负责替皇帝招待各位大臣的夫人家眷。

有诰命,家世显赫的夫人们同坐,至于那些没诰命,还没官职的家属,就摆放在侧殿里单独宴会,来了也就是沾沾喜气,很多人连贵人的面都见不到。

顾御之作为上将军,出身顾家,还顶着厉承未婚妻的名头,坐在了厉承的下首,左边位置是已经退位的长孙闻。

退下来的长孙闻修身养性,在家里弄孙为乐,几乎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冬至饮宴这种大节日,作为前丞相,皇帝的外祖,长孙闻还是被请来了,这次的冬至宴会是家宴,也是国宴,热闹非凡。

这里面最受追捧的不是长孙闻或者顾御之,而是长孙高歌,这位长孙二公子洗刷了冤屈,得到新帝重用,最近春风得意马蹄急。

最近升迁的飞快大有接替长孙家势力的趋势,作为新贵很受吹捧,他的位置也更靠近皇帝。

长孙高歌难得一身正经华服,脸上也收敛了放荡不羁的表情,坐姿端正的坐在位置上,装的一派正经,哪里有平时的纨绔,倒是有几分长孙闻的气质。

很多人跑过来给他敬酒,说着难得吉祥话,长孙高歌一一接了,倒是比哥哥更适应这种客套,混的如鱼得水。

长孙闻看到这种场景,多少也有些欣慰,欣慰他家还能在长孙高歌的带领下,继续祖辈的辉煌,欣慰这个最不看好到处闹事的小儿子,也独当一面了。

厉承开始就说了,不讲求规矩,大家随意就好。

开始这些大人还有些拘谨,毕竟厉承还在都规矩的很,随着酒越喝越多,有的人开始不胜酒量,就不那么规矩了。

厉承坐了一会,见有人开始耍酒疯了,就早早的离席了。

如果他在这群大臣肯定会放不开,还可能放假回来惶惶不可终日,他也不是那种会扫兴的人,还是早点离开,让他们自己玩好了。

他走了,这场面就更热闹了,开始投壶行酒令,甚至有的武将开始动手比武起来。

厉承走开没多久顾御之也退了出来,他们走了其他人反而更自在,载歌载舞,吟诗作赋好不热闹。

厉承褪去身上的衣袍,换上简单普通的衣衫,一身青葱绿色的衣袍衬得整个人小都上几分。

顾御之将一个同色系的斗篷披到他身上,“晚上外面还是挺冷的还是披上点斗篷,别一会吹风生病了。”

“嗯,我们走吧,听说今天的灯首是一盏莲花灯有三尺高三尺宽,那么大的灯一定很有趣,正好去看看有多壮观。”

“你想看什么都行,多带一点人吧,防止人太多顾不过来你。”

顾御之宠溺的说道,眼里却多少有些担心。

“嗯,知道了。”

厉承笑着答应,很期待等一会的赏灯会,穿好衣服,随手拿了一个面具扣在脸上。

“你也来一个。”

“我们这样很明显,戴不戴面具没区别。”顾御之的身材高大,注定比较引人注目,带上面具也很显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