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123)

作者:你的雕鸽 阅读记录

并没有融化的痕迹,只是单纯的因为受热不均所以炸了。

陆执安默算了一下时长,发现也不过是一炷香的时间再多一点,大概二十来分钟的样子。

比陆执安估算的时间要短许多,若是用在城墙上还这么快就炸的话,问题就比较大了。

“未必是问题。”彭佑摇了摇头。

陆执安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把心中所想说出口了,不过他也没有在意,追问彭佑:“怎么说?”

彭佑看着这被崩裂、寸许厚的水泥板,脑子里在想的却是这样的爆炸在战场上可以如何应用。

“殿下应该知道,攻城战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撞门车和云梯,撞门车暂且不谈,云梯是要兵卒一点一点爬上城墙的,而且架云梯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果城墙上的水泥在登城头的过程中炸开的话,杀伤力还是有的,声音也足够响,很容易让没有提防的人受到惊吓,而且这个东西什么时候炸谁也拿不准,根本不可能做准备。”

彭佑看上水泥是为了水泥的硬度,能够在极大程度上给登城的先锋队造成麻烦,这种炸响虽然会使城墙有所破损,但也会带来一定的杀伤力,相较之下,彭佑更希望用城墙的破损来换敌人多死一个。

当然,一切的前提都是这个什么水泥的造价不高才行,否则再厚的家底也经不住这样的祸祸。

陆执安倒是没有想到这一点,听了彭佑的话才明白过来他的意思。

“行了,就看到这里。”陆执安拍了拍手上的灰尘,“侍棋,改进水泥那边后续的两个实验你盯一下,有结果了来跟我说。”

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改进组的这个水泥配方确实是能够达到他认为的奖励标准了,现在只看防水防火的测试效果。

“爹,我们去书房说?”

“走吧。”陆远平点了点头,一马当先地走在了最前面。

这东宫他曾经住过十几年,路是走熟了的,根本不需要有人带路,就顺顺利利地摸到了书房。

就在书房隔壁上课的四个伴读还在镇国公的带领下来见礼,然后又被陆远平赶回去读书了。

也就是陆执安每天都在“不务正业”,才算是给了他们追赶进度的机会,不然这几个还算不错的娃子只怕是要被打击的不轻。

侍墨领着何书下去沏了茶端来,然后二人就退出了书房,只留下他们父子两个和彭佑在里面。

看到陆远平带着彭佑过来的时候陆执安就知道他们可能是要说一些有关于水泥的事情,陆远平开口的第一句话也确实验证了他的猜测。

“水泥造价如何?”

如今的城墙建造为了牢固使用了许多的糯米,辅以砖石、石灰等材料,这才有了高大坚实的模样。

但糯米毕竟是精贵的粮食,用在城墙上相当耗费,如果不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历朝历代也不会选择用糯米来充当粘合剂。

水泥已经初步研发成功,但是究竟怎么运用,还是需要精细研究的。

但一切的前提都是水泥的造价不高,至少是要低于用糯米做粘合剂的方案,才有更换材料的必要。

昨日里陆执安就已经分别问了两个组具体情况,刘三他们组做出来的水泥每斤成本价大概与半斗米持平,也就是十文一斤。

而如果是他前世那样的商品房,每抹一平米的墙面大约需要六斤水泥。

当然,运用到不同场景下需要的水泥是不一样多的,陆执安也提到了这一点。

陆远平和彭佑对于造城墙什么的需要多少材料并不清楚,于是又派人去问了工部尚书,工部尚书也是一头雾水,匆忙找了数据记在纸上让人送来。

陆执安拿着纸算了算,最终得出了同样量的材料要多少的成本。

三个人看着最终算出来的那个数字都沉默了。

糯米作为粘合剂来造城墙的价格要比水泥贵上三四倍。

这个对比注定了只要水泥的材料不难开采,工艺不太复杂,就可以逐步取代了糯米砂浆做的城墙。

百姓们可以多留一种粮食来改善伙食,而朝廷也能省下许多的钱。

不过比起修筑城墙,陆执安还是觉得等到水泥开始量产以后,第一批水泥还是用在治河上面更为合适。

黄河年年淤堵,即便是朝廷下力气去整治,也很难彻底根除它的毛病,只能在防泛滥这件事上下功夫。

因为泥沙俱下的原因,黄河流域修筑了不少的堤坝,这些堤坝就是一个个的关口,任何一个决堤都会在下游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如今还不到腊月,但是天已经冷了下来,从中上游来的水少,黄河已经进入了枯水期,想要修筑什么工程这个时候是最合适的。

而等到夏季来临,上游的河水尽数解冻,到时候黄河的水量也会增加,就到了每年最为危险的时候。

阳和二十五年至今已经有三年的时间,这三年的时间里黄河都没有发生过大的泛滥,而仅仅只是在一些支流发生了小范围的水灾,影响范围也不过几个村庄。

但是按照黄河发脾气的规律,哪怕今年没有事,估计要不了几年又要憋出一个大招。

和修城墙一样,重修堤坝也不是一件小事,工期长,还费时费力,哪怕是所有的水泥都供应黄河修堤这件事,估计也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把易决口的河段修缮完毕。

说到这里,陆执安也不得不提一句。

“爹,水泥的造价其实还能更低的,只是如今煤的产量太低了,价格高,就把水泥造价也给拉高了许多。”

上一篇: 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 下一篇: 六州歌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