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143)
除了最重要的首犯,后面还刊登了诸多从犯的罪名,从上到下一个个地数过来,光是斩首示众的人数都已经超过了二十,另外还有三个凌迟、绞刑三十,流放抄家无数。
这一份增刊仿佛成了阎王的生死簿。
当然,除了这些沉重的消息,在增刊最后的最后,还公布了对于以上犯人家财的处理方式——
依照他们各自所犯下的罪行,对于被他们欺压过的百姓进行补偿,家中还有直系亲属在世的,补偿直接发放到人;家中已无直系亲属在世的,补偿取消。
在补偿过后依旧还有财产剩余的,大恒将会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使用这些资金改善民生。
至于改善民生涉及到哪些方面,在下一期正刊当中会提到。
报纸到这里就读完了全部内容。
但是在末尾这个悬念留得实在是有些让人心痒难耐。
对于并没有受此事牵连的百姓们来说,用贪官污吏被没收的家财来改善民生,反而对他们更有利一些。
而对于那些明白着遭了罪的百姓们而言,报纸上所写的直系亲属究竟包括了哪些亲属,是他们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这一日,大街小巷中都在讨论着朝廷会用来改善什么方面的民生,而监察院的门前陆陆续续的来了不少的赵地百姓。
他们都是为了前一日的公审来的京城,昨日公审结束时已近宵禁,来不及出城,才在城里多逗留了一日。
原本是打算今日一早就回家的,没想到刚刚解了宵禁没多久,就听到了报纸上的消息。
会为了公审来京城的赵地百姓几乎人人家中都因为这次大案中的某个人而遭了劫难,对于报纸上所说的补偿自然也是格外的在意。
第62章 举族搬迁
对于伤亡者直系亲属的补偿,是陆执安提出来的。
此前他们不知道这件事倒也罢了,但是如今陆舒然这件事已经被曝光出来,并且宣扬到天下皆知,那么他们就必须要为他们闯下的祸端承担责任。
毕竟这份权力是皇室给出去的,会变成如今这般模样,很难说皇室没有一分一毫的责任。
陆远平是在替他太爷爷收拾烂摊子。
至于为什么在赔偿范围这一条上特意圈出来了直系亲属这一点,则是因为陆执安的建议了。
陆执安前世在孤儿院度过了幼年,见多了形形色色的孤儿。
其中还有不少是家里有亲人在世,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抚养的孩子,无家可归,只能暂居孤儿院。
像他们那种失去双亲的孩子,运气好一些的能被长辈亲友收养,好好长大,运气差的甚至会被骗走家产,然后丢到孤儿院。
这样的情况在有较为完备的法律约束的现代都不算少见,更何况是在现在这个时代了。
像是那种失去了父母的孩子、失去了孩子的老人,就相当于失去了指望。
赔偿他们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其他非直系亲属,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太过亲近,无论是受到牵连也好,还是受惠也好,都与他们干系不大,自然也就不需要为此额外付出什么,赔偿嘛,自然也就没有他们的份儿了。
而像是前面所说的那种失去直系亲属的人,如果家中无人照料的话,这一份赔偿也不会直接就发下去,而是会定期发放,负责发放的人还会不定期抽查这些人的生活状态,以免他们势单力薄遭受欺凌。
甚至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也可以到慈幼院中生活,更方便官府就近照料,补偿也会原样发到他们的手上。
陆执安知道这些措施终归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但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能防一个是一个。
而除了鳏寡孤独的赡养工作以外,尚且还有直系亲属在世的受害者,又或者是本人依旧还活着的人,则是会收到一笔一次性发放的赔偿,如何使用就全看他们自己了。
这样的保障措施虽然很难保证各个都落实到位,但至少能帮到一部分弱势群体。
报纸刚刚发行就往监察院来的人得了判定标准之后满意地离开了,而谋逆案所带来的后续影响还在持续扩大。
判决结果是三月初八下达的,仅仅用了一旬的时间就传遍了整个大恒,甚至于连草原上都已经有人听闻了。
负责每年与商队交易的小部落左等右等都没有等来以往会按时送达的兵甲,甚至于连续两个月的时间都没有音信,早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但是直到大恒境内的消息传来,他们才得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尤其是在得知了顾明远的下场之后,更是噤若寒蝉。
尤其是他们这个部落能够作为和大恒商队交接的部落,本来就是因为他们距离大恒边境十分接近,商队往来也方便。
但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大恒那边想要追究他们部落的责任的话,难度也远低于其他部落。
至于对方还没有发现商队是与自己部落接头这件事……
商队都已经被抓走问罪了,那些狡诈的商人又怎么可能不为了减轻自己的刑罚而把他们供出来。
这一点,他们格外的有信心。
但也正是因为有信心,所以此时才分外忧心。
而这件事唯一的好处就是,他们不用再被戎庭猜疑,是不是把送来的兵甲给拦截了。
部落的首领看着收到的信息愁的头都更秃了几分,但是事到如今,他们也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只能就这么往后走一步看一步。
大恒新上任的皇上看起来并不是个懦弱的人,相反,他的态度和手腕一样的强硬,只是不知道这份强硬何时才会用到戎庭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