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147)
突然,赵俊才眼睛一亮,想起了什么。
“爷爷!爹!哥哥们!你们说咱们要是搬去京城怎么样?!”
第63章 跑得快
搬去京城?
那倒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京城毕竟是天下最为繁华的地方,扎根于京城脚下的商人数不胜数,他们赵家要是想要挤进去分一杯羹,只怕是难度不小啊。
但是在京城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距离权利中枢最近,一旦遇到什么事情了他们也可以及时寻求帮助,至少那些不正当的手段在京城里面会收敛许多。
毕竟这半年来京城的监察院名声是越来越响,连他们在扬州都听到了不小的风声,说是最近这几个月各地的官员们都老实了不少。
他们是怎么想的,赵子卓也能猜得到,不就是怕这个时候轻举妄动平白给自己招来监察院的注意吗?
连江南这里都已经是这般模样了,那么作为监察院总部所在地的京城呢?
自然更安稳几分。
赵家现在最难的不是打开新的生意市场,而是要首先尽可能多地保住家业,留下东山再起的本钱。
思来想去,几个人都觉得赵俊才突然提出的这个厢房竟然还不错。
事不宜迟,一家人飞速敲定了目的地之后,赵家长子和次子作为先头部队,只带了七八个人就骑着马冲京城去了。
他们这一大家子的,到了京城总要有地方安置才行。
赵俊才这一代里最让人放心也是最稳重的就是他们兄弟两个了,无论是赵家主还是老家主都不宜赶路,所以只能由他们二人先一步赶到京城,不管是置办宅子,还是买下人,一大堆的后勤工作需要他们提前做好呢。
前院给这件事敲了定,后院女眷们一脸懵地被主母叫到了正院以后,就听到了要搬家的消息。
这事情来的太突然,赵夫人没有和他们多说什么,就让人先下去吩咐底下的仆妇收拾东西。
偌大的一个家族要搬迁,涉及到的事情可太多了,她可没有时间一点点地跟他们解释。
反正她们各自的男人晚上总是要回院子里睡的,到时候自己问去。
赵家上上下下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机器一样,在经过了最初缓慢的启动阶段以后,飞速运转了起来。
不重要的铺面卖掉、通知普通的小二结薪水,通知重要产业的管事一并搬家上京、囤积的货物尽可能地卖出去……
桩桩件件都要主事人来操心。
而赵家的这番举动,也让整个扬州城都波动了起来。
赵家可是扬州首富,掌控着扬州近一成的产业,他们这一动弹,整个扬州的物价房价都开始跟着波动。
有那不明所以的人还以为扬州要发生什么大事了,也跟着恐慌起来。
在发现了这一点之后,赵子卓也顾不上其他了,只得出面,说明并非是扬州要出事,而是他们赵家决定举族搬迁,所以才开始抛售自家产业。
也幸好他们前两日已经把大头的货物和产业卖出去了,否则今日这话一出,只怕是各处的商人都要压价了。
赵家现在还没有出手的大多是布料、房产之类的东西,属于是稍微放上几个月也不会有什么大碍的资产。
尤其是布料,江扬一带的纺织业发达,产出的布料也十分受各地贵妇贵女们的喜爱,即便是运到京城去他们也不愁卖,于是也就不急着出手了。
轰轰烈烈的打包行动只进行了三天,这边扬州的消息刚刚传到苏州,苏州刺史正开始往扬州赶,赵家已经坐上了上京的船,火速跑路了。
从扬州去京城,最快的方法是先乘船从运河上走,等到了徐州再换乘马车一路向西,这样一来对于时间和人力物力的消耗都能节省许多。
当然,这还是没有直接从扬州向着西北方向沿官道一路策马狂奔快的。
但对于老弱齐全的赵家来说,半程运河半程马车已经是最优选择了。
且不说赵家的上京路,苏州刺史翟文彦接到了儿子闯祸的消息时还十分疑惑,不知道宋正清这是什么意思。
毕竟当初他可是答应了要帮忙看顾一下翟学的,没道理遇到问题了还要来找他啊。
但是当看到宋正清在信中不容置疑地让他立刻亲自去扬州领儿子,翟文彦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他与宋正清平级,虽然扬州更为繁华一些,但苏州也没有差多少,两人无论是从履历到资历再到官阶,全都是不相上下的,宋正清这近乎于命令的语气让他有些不爽。
只是不爽归不爽,最看重的儿子被人扣下了,翟文彦就算是再怎么有情绪,也不能再这个时候丢下儿子不管。
好在这几日苏州境内比较安定,没有什么需要尽快处理的公务,翟文彦叫来管家吩咐了几句,第二天一早就乘马车去往扬州了。
苏州到扬州足足有四百里的距离,传信的人几乎是昼夜兼程,这才在第三日的时候将信送到了翟文彦的手上,而翟文彦离开苏州的时候,赵家搬家大队的最后一批人也已经乘船北上了。
所以,当翟文彦赶到扬州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被关了几天还胖了点的翟学,以及已经人去楼空、只留下了少数人手看门的赵家祖宅。
翟文彦就是想要报复都找不到人。
他是苏州刺史,能短暂地离开苏州几天已经是极限了,根本不可能跑太远的地方。
赵家人临走的时候可没有透露出要去哪里,他就算是追都不知道往哪里去追。
更何况如今还有一个监察院在他们头上悬着,翟文彦更不敢过分擅离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