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151)

作者:你的雕鸽 阅读记录

治河这件事的紧迫程度远胜于给太子讲课,毕竟课缺了以后可以补,河堤缺了,被一冲而净的可是上万百姓的所有家当乃至于生命。

“臣遵命!”

得了个解决方案,陆远平离开东宫的时候心情不错。

送走了陆远平之后,陆执安就带着赵家梁去宁水阁看了水泥的成品。

因为前段时间宁水阁中一直都在研究水泥,要做各种对比,原本那种平铺式的测试方法虽然也不错,但终究是要占据太多的地方,越到后来越是施展不开。

所以后面刘三他们再做对比实验,就是把水泥砌成墙。

赵家梁一脚迈进宁水阁,看到的就是好几堵灰扑扑的墙面。

这些墙不算高,但是就这么一排排地摆在眼前,还是很有震慑力的。

“拿刀来。”

陆执安冲侍墨挥了挥手。

早已经习惯了如此场面的侍墨很是熟练地递上了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摸出来的刀。

“赵师,您用力劈试试看。”

侍墨递完刀就低下了头。

他已经在殿下旁边见识了好多大人们初见水泥时候的惊愕模样,早就学会了如何掩饰自己的笑意。

赵家梁不明所以地握着刀挥了两下,试探着朝离自己最近的墙来了一下、两下、三下……

不多时,赵家梁就面带喜色地将已经开始有点卷刃的刀还给了侍墨,然后转向陆执安。

“怪不得殿下那般称赞水泥,此等神物,必可拯救万民于水火!”

“不知殿下可否给臣安排一个人,好好讲一讲这水泥如何用,臣到了濮州也好安排。”

这是自然,陆执安本就是打算派人跟着赵家梁一起去濮州的。

水泥本就是新生事物,使用起来还是有个了解它的人比较方便。

其实这水泥从将作监里出来再运往需要的地方,终究还是有些不方便。

毕竟水泥还是很沉的,而且需要严格防潮,运输起来耗费颇多。

但是水泥的锻造需要用到煤矿,即便是运到使用地成本也没比运送水泥低哪里去,而且水泥的配方也需要暂时保密,一来二去的,就变成了如今这幅在京城中造水泥的情况。

陆执安知道这样做的弊端,但是比起其他的问题来说,这已经是最优解了。

赵家梁在看过水泥墙之后就匆匆离开了东宫。

懂水泥的工匠会在明日与他一并在将作监汇合,然后带着水泥车队往濮州去。

至于东宫的第一节时政课接下来怎么上。

陆远平在赵家梁离宫之前仔细问过陆执安他们的学习进度。然后大手一挥——时政课不用上了!

别看时政课只有每天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但是在陆执安的带动下,整个东宫小学堂的学习进度都进展得飞快,半年多的时政课下来,他们已经将赵家梁能教的都学了个七七八八。

事实上,就算是没有治河这件事,赵家梁过不了多久也要去求见陛下了。

如今也不过是把这一日提早了些。

不过赵家梁到底是没有听话地回家休息,接了任务之后先是回了工部衙门交接自己的工作,回到家之后又将自己原本打算未来半个月教完的内容整理出来,塞到了东宫。

好在他来的时候没有顶着一双黑眼圈,不然陆执安只怕是想要让他在京城里多休息一天了。

不过,少了门课的快乐陆执安并没有体会多久,就得知了一个噩耗——

太子年纪已经不小了,可以上朝听政了。

陆执安:?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似乎在二月份的时候他才刚刚过完十一岁的生辰?

为什么一听这话他会有一种他今年已经二三十了的错觉?

陆远平之所以会做这番决定,自然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从当初陆执安给自己定了时政这门课之后,陆远平就能看得出来他对于自己需要学些什么还是有点数的。

既然赵家梁也说能够在课上学的东西他已经学得差不多了,那为什么不让他亲身体验一下朝堂的感觉呢?

有些东西在书面上看和亲身体验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

而且他也只是让陆执安上朝听政,却不是问政。

按照陆执安的理解,他就是像是只带着纸笔去记录和分析会议主旨的旁听人员,做决定什么的都和他无关。

无论是太子还是皇子,想要正儿八经地参与政事都是要经过出阁讲学这一遭的,在此之前他们最多都只有听政的资格。

若是要出阁讲学,以陆执安如今的阅历和经验还是有些不足的,所以陆远平就折了个中,让陆执安上朝听政。

反正如果他真的有什么好的建议,他也不会拦着他不让说。

他是坚决不会承认自己看陆执安这两天恨不得一觉睡到巳正才起心中不平呢!

刚刚睡了两天懒觉的陆执安在凤仪宫晚膳中听到了这样的噩耗,眼刀子顿时就朝着亲爹去了。

不是,他是很满意自己没有竞争者、未来很安全的局面没有错,但是你作为皇帝怎么就没有半点可能会被更年轻更意气风发的儿子夺权的危机感呢?!

不是都说皇帝多疑吗?!

怎么爹你步步都不按照套路来啊?!

陆执安的苦瓜脸很是满足了陆远平心中的恶趣味。

但是决定已经下了,反正他是不会收回的,就算是陆执安求他都没有用,更何况他也没有求。

就这样,陆执安上朝听政这件事算是定下来了。

时隔多日,陆执安再次被迫早起。

看着那陌生的天色,陆执安一边打哈欠一边叹气。

上一篇: 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 下一篇: 六州歌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