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163)
“记住,无论你们有多爱这个人,无论你们跟他走了多远,一定要有经济独立的能力,只有能够经济独立,你才能在家中有足够的话语权,而不是被压迫。”
“说句不好听的,你要是和对象吵架了,总得有能离家出走的钱吧?”
陆执安当时对于谈恋爱时没有什么兴趣的,他的目标就是高考考个好成绩,让自己未来的前途更明朗一些。
但对于她的这句话,陆执安一直都印象深刻。
他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最是清楚钱的重要性,花别人的钱总是会让自己心虚气短,在说话的时候都会有些底气不足,面对那些捐款的好心人们,整个孤儿院包括院长在内的所有人都是小心翼翼的。
陆执安不是说受人恩惠还想要趾高气扬,只是拿人手短,从别人手上拿钱总是会让人产生一种低人一等的错觉。
在他前世都是那样了,如今的情况只会更加恶劣。
或许给这些姑娘们一份工作未必就能够彻底改变她们在家中的地位,但是至少她们会被多重视几分,而不是像个预备存钱罐,随时都可以被破坏掉,换取里面的钱财。
收羊毛的商队还没有回来,但是第二波传递消息的人昨日刚刚到京城,据说宿康成他们已经收了好几千斤的羊毛了。
但是京城里关于羊毛制品的作坊还没有开,将作监正在加紧赶制用来纺羊毛线的新纺车,等到羊毛和纺车到位之后,工坊里是肯定会需要很多女工的。
至于为什么不要男工……这个时候从事纺织业的就没有几个男子,即便是有也都是各家各户的管理层,实际上工坊里的小管事都是女性。
若是谁家工坊里混进去了男人,为了清誉着想,女子们也不会选择到那家工坊里去做工,所以一来二去的,就只剩女性了。
羊毛从收购回来再到最后制成羊毛衫,也就是暖衣,需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不少的人手,其中也有一些环节对于体力、经验的需求不是那么大,正适合这群九到十五岁之间的女孩子。
八百人,按照23:1的录取来看的话,最终能留在书院里的或许只有三十多人,剩余的七百多对于羊毛工坊来说可能有点多,但是比起羊毛工坊带来的利益来看,陆执安是愿意多支出那么一点的。
大不了就因为人太多、分到每个人手上的工作量小稍微减点工钱嘛,还是能够起到作用的。
更何况……
陆执安想着以宿康成那跟滚雪球一样的羊毛收购量。
这八百人还真不一定够用。
得了孟梓华的提醒,陆远平纠结了快一天的事情就这么得到了初步的解决,先前因为烦闷而不太好的胃口顿时就打开了。
今日桌上有他最爱吃的糖醋排骨,陆执安就着汤汁连着吃了两大碗米饭,直把陆风致惊得目瞪口呆。
她哥……什么时候变成饭桶了?
雇佣落选女孩到羊毛工坊做工这件事,在陆远平以及葫芦娃们那里很轻松就得到了认可。
陆远平是不在意他的这一点小意见,反而因为他懂得体恤百姓而心情愉快,唯一的不足就是担心他会太过心软,这种优良的品质,实际上并不适合皇帝这个职业。
而葫芦娃们,他们现在能搭上羊毛贸易这班车都是托了陛下和太子的福,人家父子俩都没有意见,他们拦着干什么?没的惹了大佬们不高兴,再对他们有了成见。
以后不乐意带他们继续赚钱是小事,若是因为几百个工人的事影响了他们的前程,那才是得不偿失。
再说了,太子仁善,对于大恒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不是吗?
第70章 六万两千
这边学生们已经招生完毕,开始安排考试事宜,那边关于采石工人的招募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京城外不远就有被勘测出来材质合适的山脉,陆远平他们将采矿区分成了几个大区域,分头开采。
大恒未来对于水泥的需求是很大的,尤其是眼下紧着治河用,采出来的矿石只有不够用的份,所以给采石工人们的工钱也不是按天计费,而是按照采出来的石头量。
整体来说就是奉行一个多劳多得原则,能做多少的活,就能领多少的工钱。
这件事对于京城里的百姓们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对于京城周边的村落,却是实打实的好消息。
这会儿正是农闲时候,家里的壮劳力们一天天吃的粮比挣得还多,但是没办法,每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就这么几天的时间,去成立找活计人家也不收这种短期的工人。
但像是采石场这种按天计费的活计,可不就正适合他们这群人吗!
担心这么好的活计再有太多的人疯抢,这样的馅饼要是没能落在他们自己的嘴里那多可惜,得知消息当天,各家的壮丁就开始往距离村子最近的采矿点赶。
至于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
京城里的消息村民们想要知道并不容易,口口相传到了村里估计都能过上十天半个月,一来二去的多浪费时间。
所以在报纸发行之前,采矿的消息就已经由专人去到各村通知了。
先前将作监中负责研究水泥的匠人们都被派了出来,监督制作过程,为了方便,矿山附近直接就另建了一座水泥工坊,如今是石头一下山就进工坊,做好了以后也不用再往京城过了,直接先往濮州以及兰州运送。
四月份的天气温度已经热起来了,即便是黄河的源头温度更低,也挡不住冬日里冻成冰雪的河面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