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201)
而最后一步,则是把毛线织成各种保暖用品。
在这方面上,陆执安很早之前就已经给他们提供了自己的建议。
羊毛围巾、羊毛保暖背心、羊毛帽子……
反正他知道的形式他都说了出来,至于怎么织,他就真的是一窍不通了。
中学的时候倒是有见同班同学们织过,但那会儿他忙着学习,瞥过一眼之后就没有放在心上,更不可能去研究。
所以这部分的工作就是交给了织匠们来做的。
要不怎么说术业有专攻呢。
织匠们虽然在毛线编织上纯纯的0基础,但是在听了陆执安抽象的“两根木针弯弯绕绕怼来怼去”的制作过程描述之后,还是搞出来了两套方案——
一套是用类似于织布机的机器来编织,另一种就是用毛线针来编。
两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吧。
用机器来编速度要快一些,但是就像是织布机一样,织出来的就是一大块的羊毛毯,而且没有办法裁剪——羊毛线比较粗,容易散开。
用毛线针手打倒是可以直接做出各式各样的成品,但是速度慢,很难量产。
两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点,但不管怎么说,羊毛的量产是开始推进起来了。
五月底,第一批羊毛制品的成品样品被秘密送进了宫里。
陆执安和葫芦娃们再次收到了陆远平的召见,在御书房中齐聚一堂。
他们对于这些制品都还比较满意,毕竟使用效果摆在那里。
所以,如今他们就要开始推进羊毛贸易的下一步了——
将羊毛制品,高价卖回草原上。
别看草原牧民们的生活很贫苦,实际上和大恒也是一样的,苦的都是底层,上层贵族们还是很有钱的。
而在草原上,够不够强壮、有没有实力,是决定一个部落、一个勇士未来的最重要指标。
有的时候,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壮,他们会在大冷天的只穿一两件单薄的衣服就出门,以此表明自己的体魄健壮。
“爹,你觉得,咱们要是把这种普通的羊毛衣明着高价卖给他们,然后再暗地里递消息,卖更薄一点的羊毛衣给那些草原勇士们,可行吗?”
羊毛嘛!紧着一只羊来薅才最爽了!
他们不是喜欢显示自己的本事吗?给他们这个机会!
这回,就连孟信昭这个每次看外孙都忍不住戴点滤镜的人,看着陆执安的眼神都有些变了。
不是都说太子殿下宅心仁厚吗?
瞧瞧这对敌人的狠劲儿!
孟信昭倒不是觉得陆执安这样不好。
反而他之前一直都在担心陆执安会不会因为心软,而在未来错失良机。
古语云,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太子殿下在学兵法的时候倒还没有表现出太大的不同,只是会下意识选择一些相对麻烦一点、但是对于人手的损耗更小一些的方案,这还可以解释为爱兵如子。
但是在御书房的几次见面中,他明确地感觉到了殿下对于普通百姓们的怜惜,和对民生的重视。
顾明远案中,朝廷搜得的赃款要分出一部分来给受害的百姓们进行赔偿这件事就是陆执安提出来的。
还有济民书院的成立,以及研究院的成立,东宫投入在各项研究中花费的钱财。
这一笔笔的花销单独看,或许只有赔偿金的消耗大了些,但其他的部分加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而这些钱用来做什么了呢?用来研究于民生有利的事情。
从改进造纸术,到水泥,到宫中如今稍有传闻的那个什么肥料,花钱如流水。
但是这些研究的目的又都是好的,让他们就算是想要拦一栏,都找不到合情合理的理由。
也是因为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关系民生,所以在他们这几人的认知中,一直都觉得太子殿下比较心软,没有什么凌厉的手段。
即便是有羊毛贸易这么个堪称兵不血刃的奇招,也被他们当做了这一特质的佐证——
不舍得将士们在前线拼杀卖命。
可是今日陆执安这一明一暗的两套方案,让他们意识到,事情好像和他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陆执安是真的心软吗?
让陆执安自己来回答,那当然不是。
能让他心软的,只有自己人,而绝不可能是敌人。
戎庭每年秋季频繁南下劫掠,即便是披了个边境小部落的皮子,可是谁不知道那些人就是来自于戎庭。
因为他们的劫掠,北境的百姓们日子过得就没有几天安稳的,一年苦过一年。
多少人间接因为这一次次的劫掠而死?
那可都是大恒的子民!
陆执安所有的心软都只会留给自己人,比如他会为了让前线的将士们少受一些伤害,少一些战死沙场的惨烈,就提出了羊毛贸易这个方案。
同时,他的心狠也从不吝啬给敌人。
举个栗子,假如他现在有手搓蘑菇蛋的外挂,那他会毫不犹豫地搓出来,丢到大恒海外东北方向。
那个位置是什么存在,大家懂得都懂。
不共戴天。
他都可以对那群矮子这么心狠了,自然也要平等地对待每个敌人。
尤其是当简单的一个策略就可以伤敌一万自损十几的时候,他干什么不用!
这也就是他不是学经济学的,不然高低得用一些金融手段,无痛收割N国领土。
可惜他所知道的贸易战实在是有限,就连羊毛贸易的灵感来源,也都只是当初研习当代史的时候看了些拓展资料才有了印象的,所以大约也就只能做到这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