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248)
七月的时候御田那边收获过后,他就安排小禄子去济民书院那边当了个旁听生,别的也不用多,主要是识字算术,都是他当下能用得到的东西,学上一学,以后记录各个田地的成长情况也能更清楚明确。
如今小禄子常用字早已经认得差不多了,简单的算数也没有问题,试验田那边的事情也依旧是由他来负责。
不过现在他不在宫中御田了,这里地方太小,容不下大量的试验田,肥料想要得到合适的配方需要大量的土地进行对比实验,所以被陆执安安排去了皇庄上。
不过短时间内想要找一个合适的人选来做粮种培育这件事也不是很好找。
倒不是说没人,而是这人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素养,这并不是随便找一个懂种地的农人来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怎么说也算得上是科研人才了。
这边献礼还没有结束,陆执安就已经将种子的去向考虑了个七七八八,实际上时间并没有过去多久。
陆执安没有工夫细想下去,只能将这件事暂时记在心里,然后打起精神,应对起眼前的局面来。
这也是与去年过年不同的一点——他国使者来贺。
去年过年是在国丧期间,所有节庆礼仪从简,就连大恒自身的宴席都没有歌舞酒乐助兴,自然也就不可能招待其他国家的使者。
但是按照礼仪,在国丧后的第一个新年,各国是要派出使者向新帝祝贺的。
也就是现在。
因为这一年的时间里,有大半的时间,大恒官场都处于动荡状态,所以今年来的这些使臣中,有不少人都是抱着考量这位新帝的心思来的。
毕竟,一个国家的行事作风,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它的执政者的影响。
若是执政者态度强硬,那么在边境问题上的一些试探就不能轻易做了,否则那就是蓄意挑起两国纷争,多好的打仗借口。
而若是执政者比较软弱,在很多事情上就有不少的操作余地了。
就像是前些年,大恒那位阳和皇帝,晚年的时候虽然也不喜外族侵犯,但是困于内部斗争,再怎么不喜欢,也没有办法将他们都打回老家。
即便是边关有几位积名已久的老将驻守,没有足够的支援和底气,也只能将跑进来打秋风的给撵出去,而做不到让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观察观察大恒下一任的皇帝,如今的太子。
虽说这位太子年纪大了些,但是也才十一岁,想想办法还是有可能带歪的。
不过这需要他们调动的暗棋就有点多了,他们那位新皇后清理了好多遍的宫廷,如今能留下来的暗棋本也没有几个,都要派到最关键的场合去用才最值。
若是这太子本身就不咋地的话,还能省下这一步棋。
抱着这样的心态,这群人刚一走进大殿,面上还履行着应有的礼仪,眼睛的余光却在不断地扫过殿中的人们。
后排的不用关注,只要在意前排就行,那些都是如今大恒的中坚力量。
只是这暗自观察下来,使者中的大多数人不由得有些心惊。
虽说一共也才十几号人,可是这些人的精神状态明显有些亢奋,看向上座的时候眼神也都是带着崇敬和信服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位新帝已经彻底掌控了朝堂的核心力量。
这才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啊!
虽然他们都听闻了这一年的时间里大恒朝廷动荡,但是因为各自国中的事情,对这方面了解还真就没有多少,只以为是普通的权力更迭导致的。
但是如今一看,似乎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样啊。
有这样手腕的皇帝,真的会是他们所希望的软弱之君吗?
恐怕悬。
如此一来,那些以为陆远平以废太子之身登基而权力不稳的家伙,只怕是要睡不安稳了。
使臣们低下头,不敢再多看。
能把自己内部朝堂整饬成这般模样的人,绝对不是他们这些小小使臣能慢待的,再想想初入京城时候从百姓们口中听到的消息,以及那杀得人头滚滚的刑场,有人下意识缩了下头。
不过,他们怕了陆远平,不代表会怕陆执安。
毕竟还是个毛都没长齐的臭小子,能有多少的能耐和底气。
于是乎,这些人的目光就集中到了陆执安的身上。
拿捏不了大的,难不成还没有办法对付小的?
当然,他们也是不敢做什么过分的事情的,毕竟再怎么说陆执安也是陆远平唯一的儿子,真要是刻意为难人,今晚他们是怎么离开大恒皇宫的都是一个未知数。
但是吧……众所周知,这位太子殿下从小在乡野长大,正儿八经地接受皇室教育也才不到两年的时间。
这么点儿时间,又能学到多少东西?
这样的水平想要刁难一下,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陆执安自然不会不懂他们为什么会找上自己。
欺软怕硬,太简单的逻辑了。
只是若是真的把他当做好捏的软柿子,只怕是要让他们失望了。
虽然他一直都好像不是很喜欢儒家的样子,但是实际上对于这方面的学习从未放松过。
以前在大树村的时候,陆远平对他的教育也是传统的模式,他早已经学了不少东西。
回宫之后虽然将精力分了不少在兵法和时政上面,却也没有真的就丢下儒学典籍的学习。
所以,他们要是真的想要在学问上刁难他的话,那还真是打错算盘了。
不过敢于挑衅的人也不是傻的,谁都知道大恒注重文才,陆远平当初再怎么落魄好歹也是个废太子,想也知道会对陆执安进行基础教育。